騰訊利潤超越三大電信運營商總和,未來三年內可期?

騰訊利潤超越三大電信運營商總和,未來三年內可期?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對於企業而言,所處的行業儘管有差異,進而決定了企業的經營業績的基本面。但是,有些行業企業之間由於存在直接的關聯性,從經營業績的數據變化,我們也可以看出宏觀政策層面的調整對不同行業企業的經營業績的影響。本文,就通信行業的典型企業和互聯網行業的典型企業近三年的經營業績的變化加以對比分析。從而從某個角度來反映政府對基礎電信行業“提速降費”的政策要求所產生的影響。

一、三大電信運營商與騰訊公司2017年業績比較

騰訊利潤超越三大電信運營商總和,未來三年內可期?

中國移動:2017年收入7405億元,同比增長4.5%;股東應占利潤為1143億元,同比增長5.1%。中國電信:2017年營收3662.29億元,同比增長3.9%;股東應占利潤186.17億元,同比增長3.3%。中國聯通:2017年營收2748億元,同比增長0.2%;淨利潤4.3億元,同比增長176.4%。華為:2017年收入603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7%,淨利潤4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1%。

騰訊:2017年總收入為人民幣2377.6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6%;淨利潤724.71億元(110.9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5%;淨利潤率由去年同期的27%增長至30%。

2017年的經營業績,中國移動的絕對指標優於騰訊,但相對指標,如增長率和淨利潤率等指標,遠不及騰訊。而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華為,則表現的要遜色的多。這大體上反映了通信行業與互聯網行業的盈利現狀。儘管中國移動的數據表現還比較良好,儘管華為的增長液表現的不錯,但是,通信行業企業增長的動力不足的問題,已經是比較明顯的。

而在持續的提速降費的政策要之下,這種增長動力不足的問題,還會進一步引發通信行業幾家巨頭的一般經營業績表現不如騰訊一家的可能性加大。

二、未來三年內,騰訊利潤有望超越三大電信運營商總和

參照電信運營商過往業績數據和行業總體發展狀況,基於未來三年總體經營環境不會發生激烈變化的假設來測算,未來三年,騰訊公司的業績與三大運營商相比,在收入規模上將僅次於中國移動,但是在淨利潤方面,將有望超過三大電信運營商的總和。

表:2018-2020年三大電信運營商與騰訊公司業績預計

騰訊利潤超越三大電信運營商總和,未來三年內可期?

說明:1、中國移動收入按6%的年均增長率計算,淨利潤按5%的年均增長率計算;2、中國電信收入按5%的年均增長率計算,淨利潤按4%的年均增長率計算;3、中國聯通鑑於已經啟動了混合所有制改造,按照混改員工持股解鎖條件規定,第一個解鎖期要求2018年主營業務收入至少要達到2629億元、利潤總額則要達到87.68億元。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不低於2813億元,利潤總額不低於172.18億元,第三個解鎖期要求2020年收入不低於3044.6億元,利潤總額不低於253.5億元。根據上述利潤總額和25%的企業所得稅稅率計算淨利潤;3、騰訊公司收入按照35%的年均增長率計算(2017年較2016年增長56.5%,2016年較2015年增長47.7%,隨著收入規模基數增大,增長率適當會降低),淨利潤按照30%的淨利率計算。

三、三大電信運營商與騰訊公司的關係變化猜測

1、提速降費政策的紅利將進一步為包括騰訊在內的互聯網企業提供重要的增長動力。根據國資委此前公佈的數據,自2015年執行提速降費政策以來,三大電信運營商總計為社會讓利超過1300億元。這部分讓利總體上作為信息消費,主要轉移到其他信息消費領域,尤其是互聯網消費領域,並沒有節約下來。這位互聯網行業企業的增長提供了重要的動力。如果考慮從去年9月1日開始的取消移動電話長途漫遊費以及在今年即將開始的取消移動網絡流量漫遊費,再加上今年流量資費下降不低於30%等因素,後續還將為互聯網企業讓利。這很可能會進一步造成基礎電信服務業發展的失衡。事實上,一些地方因為不限流量套餐大規模的實施,已經在網絡承載方面出現了明顯的問題。

2、電信運營商的人才問題凸顯,很可能加劇電信業與互聯網企業,尤其是互聯網巨頭的競爭失衡。一方面,電信運營商原有的優秀人才逃離的現象在加劇,而離開的主要去向是互聯網企業,特別是互聯網巨頭。另一方面,由於國企在人工成本等方面的限制,新的優秀人才也主要往互聯網企業集中,三大運營商招人難得問題開始凸顯。二十一世紀,最寶貴的財富就是人才,人才的流失和補充的困難,將進一步拉大三大運營商與騰訊這些互聯網巨頭的差距。

3、電信運營商對包括騰訊公司在內的互聯網企業的依賴將更加嚴重,從中國聯通2017年開始實施的互聯網資費套餐就可以看到,互聯網企業的渠道能力、支付能力和內容能力,都是電信運營商嚴重依賴的。

4、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多個新興的技術領域,三大運營商限於人才的短缺,未來還將進一步嚴重依賴互聯網公司。這也就意味著,電信運營商的管道地位會進一步下沉,互聯網公司,限於基礎電信行業的牌照管制,對於電信運營商而言,僅僅是管道的依賴為主。

5、三大運營商和互聯網巨頭之間,基於股權資本層面的競爭合作方式會更多。2017年,騰訊與三大運營商一道成立合資公司——數字廣東網絡建設有限公司僅僅是一個開始。數字廣東公司註冊資本20000萬元,註冊時間為2017年10月11日,由深圳市騰訊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聯通(廣東)產業互聯網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有限公司、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四家出資。其中,騰訊方面出資9800萬元參股,佔比49%;聯通(廣東)產業互聯網有限公司出資3600萬元佔比18.00%;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有限公司出資3300萬元佔比16.50%;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出資3300萬元,佔比16.50%。

因此,對於電信運營商而言,在看到了基礎通信行業的基本發展趨勢的情況下,如何依靠目前手上還有的獨特資源,並通過各自已經組建的投資公司,在更加廣泛的領域與互聯網行業巨頭們之間進行圈地,將是一個更重要的命題,這將是決定電信運營商未來增長的主要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