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千古歷史謎題:分封究竟是好是壞?評賈誼《治安策》

分封制度在中國源遠流長,早在商朝就已存在,但成熟形態始於西周,目的是通過分封宗室子弟和功臣到各個地方建立諸侯國進行統治,維護和鞏固中央集權:“封建親戚,以蕃屏周”。但隨著天子實力衰弱,分封出去的諸侯王不但不盡心保護天子,反而會乘機謀權篡位,形成“尾大不掉”局面,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的混亂,就是分封制帶來的惡果。

一個千古歷史謎題:分封究竟是好是壞?評賈誼《治安策》

秦朝有鑑於此,取消分封,實行郡縣制卻二世而亡。因此,劉邦建立漢朝後又開始實行分封制度,只是強調“非劉氏不得王”。但至漢文帝時期,分封出去的劉姓諸侯王並沒有顧念血緣親情就消停了反叛之心,先後發生淮南厲王劉長、濟北王劉興居兩次叛亂。

一個千古歷史謎題:分封究竟是好是壞?評賈誼《治安策》

漢文帝與賈誼(圖片來源網絡)

賈誼說:“若此諸王,雖名為臣,實皆有布衣昆弟之心,慮亡不帝制而天子自為者。”實際上親兄弟更容易叛亂,同是一個爹媽養的,憑啥你當天子我卻只能做王。因此,決定諸侯王是否願意叛亂取決於自身實力,“大抵強者先反”,與人的品行乃至有無血緣親情無關,說到底就是無法滿足的貪念使然。只有不斷弱化諸侯王的實力才能根除他們的叛亂之心:“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這真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高招。

因為血緣親情得以分封諸侯,但不能僅僅分封嫡長子,其他庶子也應該分封,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親情,這樣諸侯國就被一分為幾實力自然減弱,同時得到庶子們感恩戴德的擁護支持,諸侯王想反對都困難。從歷史看,漢文帝並沒有採納賈誼策略,但至漢武帝以“推恩令”實施削藩策略看實際上就是賈誼思想的翻版。

漢後,曹魏取消了分封,但導致王室勢力衰弱,輕易就被司馬氏家族取而代之,建立晉朝後又開始大肆分封子弟,結果又因“八王之亂”亡國。自唐後,真正意義上的分封制度基本消失,所謂的“王”僅僅是榮譽稱謂,不具有裂土治民的權力。王室內亂雖然自此消失,皇權卻又被外戚、宦官、權臣掌控,朝代更迭依然不止。

一個千古歷史謎題:分封究竟是好是壞?評賈誼《治安策》

因此,維護天下穩定不在於是否取消分封,而在於從專治走向共和,還權於民,還天下於天下,何篡之有?

鳥博士培訓下設玉溪市西林書院,每週六早上開設免費國學講座,目前正在精講《古文觀止》,賈誼的《治安策》就是其中一篇,歡迎對傳統國學和歷史愛好者加入,一起欣賞古代思想之美。

玉溪西林書院由張剛教授主講,本文點評也由張剛教授撰寫。

每週六玉溪市時代廣場2-16號,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