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15年-一个煤油眼中的魅族产品路

我使用魅族的产品,是从他的E3播放器开始的。我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以前用过磁带机,CD机,还有很早的时候入手过现在都忘了牌子的MP3播放器(只有64M的容量,只能放下一些低码率的WMA音乐)。后来06年的时候,和亲戚一起去买MP3的时候,看到了魅族的体验店,一听了E3简直惊为天人。从E3开始,我对魅族的MP3产品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后来又推荐朋友们购入了M3, M6等产品,还有配套的耳机PT850,也是一代经典。在那个苹果MP3高质高价的时代,魅族的产品是价格适中,音质和功能给力的典型。

魅族15年-一个煤油眼中的魅族产品路

魅族经典播放器E3

魅族15年-一个煤油眼中的魅族产品路

魅族经典播放器M6(miniplayer)

后来估计是预料到了MP3的穷途末日,魅族开始转型做手机。一代经典M8 2009年发布,采用的是基于WIN CE修改的系统,在系统上的修改和调整,让当时的我们同样是惊为天人。以当时魅族的人力物力,能够基于WIN CE来做二次开发,并且保证了非常优秀的产品体验,令人佩服之极。更让人感动的是,M8的价格几乎是iphone的一半,用一半的价格体验类似iphone的体验(好吧,是我夸张了,不过比起当时的windows mobile,不知道要好多少条街)

魅族15年-一个煤油眼中的魅族产品路

魅族第一款手机M8

在M8时代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早期的M8有很多触控问题,魅族很良心的安排了M8免费更换为M8SE,确保M8用户良好的使用体验,甚至等到M9上市的时候,居然为了补贴M8的用户,魅族还放出了M8加钱更换为M9的优惠政策。身为煤油的我们,在那时候几乎是奔走相告的,为J.WONG的决定而感动。

而当时也同样经典的搭载安卓系统的HTC G1也已经上市了,没有跟进安卓系统也可以理解-毕竟但是主流大厂没有人看好安卓,很多厂商都还在功能机的末路狂奔,争取最后一波的流量和收益。等到2011年,魅族终于还是跟进了安卓,开始发布了基于安卓系统的M9,采用了几乎当时最高的配置,还用上了高分屏,基于安卓的Flyme系统又一次让人感到惊艳。而那时候,小米也刚发布了小米1,搭载的是基于安卓的MIUI系统。在安卓系统修改版的初期,其实MIUI和Flyme差别不大,甚至很多时候flyme的体验还要更显精致一些。

魅族15年-一个煤油眼中的魅族产品路

魅族第二款手机M9

2011年也是J.WONG开始隐退。说不清楚是他第几次的隐退了,每次隐退,然后每次王者归来,这样的戏码后来每隔几年就上演几次,以至于成了大家的习惯了。

2012年,MX上市,所谓的梦想机,估计是品控的问题,MX出师不利。当时有很多的吐槽,比如不流畅,比如小红点不好用,比如SMART BAR之类的过分优化等。好在魅族很快的推出了MX2, MX3, MX4,然而奇怪的是,在MX之前还是正常的屏幕比例,到了MX2开始变成了16:10,MX3和MX4变成了15:9的比例。似乎从那以后,魅族走上了“突破性”创新的不归路。

魅族15年-一个煤油眼中的魅族产品路

MX家族

MX4 Pro,第一台2k分辨率手机,在当时孱弱的CPU性能的基础上搭载2K屏幕,这种危险的操作导致了MX4 Pro的卡顿, 最后魅族只好放出1080p显示模式来解决。MX4上的指纹识别模块,是长方形加圆弧转角的,也是在MX到MX3的小圆点基础上的改进。

MX4 Pro的失败,激励了魅族推出新版本,就是Pro5。Pro 5以优秀的音质,精良的做工,高清晰度的5.7寸屏幕而广受好评。“Retina Sound 2.0”全新推出,魅族PRO 5配备ES9018K2M和OPA1612这两种只有专业的Hi-Fi播放器才具备的元器件,在2015年的时候,这款机器可以说是占尽风头。当然,魅族的问题一直是,系统这边很多的坑,比如:通话质量不好,上网(移动网络)型号不好,原生应用兼容性,发热死机等问题,而且系统更新非常慢,而此时的MIUI已经开始周更新模式。

PRO5 还有一个特点,是开启了魅族的“腰圆键”。从此以后,腰圆成了魅族的一个特色。

魅族15年-一个煤油眼中的魅族产品路

魅族Pro5

2016年的Pro6 系列,魅族开始进入有点尴尬的模式。 Pro6 性能孱弱,电池不耐用,除了外观不错之外(不过和PRO5一脉相承就是了),其他没有特别的亮点(你说3D press?嗯,支持的应用太少了)。

魅族15年-一个煤油眼中的魅族产品路

魅族PRO 6

同期的Pro 6 Plus才是值得入手的机器,大屏幕,2K屏,HIFI音效和mCharge 3.0快充技术,可谓卖点满满。然而又一次坑爹的事情来了,NFC模块一直不能用,搭配的高像素摄像头,经常出现跑焦的问题,充电发热等更是家常便饭……

Pro 7是被广泛吐槽的一代,高价低配,甚至配置还不如Pro 6 plus,这样的新机器让人很难接受。

在配置上的亮点,再一次“颠覆性”的创新,后面定制了一块小屏,可惜的是在2017年可选的机器是在太多,这样的没有太多亮点的机器注定会被市场淘汰。而后来的疯狂降价,也说明了这一点。

魅族15年-一个煤油眼中的魅族产品路

魅族Pro 7系列

这一代的新品魅族15和15 plus,魅族选择了不跟随,在刘海漫天飞的时代,走出了不一样的道路,可喜可贺。产品拍照上也不错,做工和质感也还算主流。屏幕上有果冻屏,贴合缝隙大和掉漆的问题。哎,在2018年的现在,魅族15系列产品质量把控不够出色,性价比也不算突出,在强敌环伺的时代,能否跑出自己的天地?这个存疑。我个人的感觉是,比起pro7 卖得好是必然的,能否买得过Pro6系列倒是不一定。那么,在如今的手机市场份额占比报告里,被归属到others是毋庸置疑的。

魅族15年-一个煤油眼中的魅族产品路

魅族15系列

Mback体验确实很好,一直都在坚持的手感确实也不错(貌似一加也宣传的手感)。

槽点方面有:

缓慢更新的操作系统,经常出现一些低级的bug;

在某一个时期,产品线管理混乱,基于某一款CPU反复到了好几款机器,傻傻分不清楚;

经常做一些很贵,但是收效甚微的尝试(比如SmartBar,比如奇葩比例的屏幕,画屏等);

粉丝维护方面嘛,就呵呵了。

总结一下,魅族的产品,从开始的独到匠心,到后面的匠心偏移,到后来的匠心回归,是一个一路尝试,一路掉坑,老大一路归隐复出的过程。如果从个人的角度来说,J.WONG是个神人没错。如果从企业家的角度,他未免过于“局气”,所以错过了一个有一个的机会。想要用英雄归来拯救世界?或许,现在并不是一个属于孤胆英雄的时代。

魅族,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