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G101平法图集:柱箍筋计算含案例(第八节)

16G101平法图集:柱箍筋计算含案例(第八节)

一、箍筋肢数的表达方式

16G101平法图集:柱箍筋计算含案例(第八节)

怎么判断复合箍筋5×4或4×5肢数,详见16G101平法图集-住的平法标注、配筋、箍筋肢数表示方法(第三节)。

箍筋从大方面来说算长度和根数。

二、拉筋长度计算

16G101平法图集:柱箍筋计算含案例(第八节)

拉筋示意图

拉筋长度=柱边长-BHC×2+1.9d×2+Max(10d,75)×2

Max意思是后面的括号中的数值中的取最大值,BHC意思是保护层。

三、箍筋长度计算外侧箍筋计算

16G101平法图集:柱箍筋计算含案例(第八节)

外侧箍筋示意图

周长=(B边长-BHC×2+H边长-BHC×2)×2

弯钩长度=1.9d+Max(10d,75)

箍筋外侧长度=周长+弯钩×2

箍筋外侧长度=周长-8BHC+1.9d×2+Max(75mm,10d)×2

当d≥8时

简化公式为:箍筋外侧长度=周长-8BHC+11.9d×2

四、箍筋长度计算-内侧箍筋计算

小箍筋计算:

16G101平法图集:柱箍筋计算含案例(第八节)

H边箍筋长度=H边-2BHC。

B边长度=(B-2×BHC-2×gd-D)/3×1+D+2×gd D为竖向钢筋直径 gd为主箍筋直径

五、案例

柱截面尺寸为500×600mm,箍筋Φ10@200,保护层为30mm,计算图一中1#外侧箍筋长度。

16G101平法图集:柱箍筋计算含案例(第八节)

解:

箍筋外侧长度=周长+弯钩×2=2×(B-2×BHC+H-2×BHC)+2×LW=2×(500-2×30+600-2×30)+2×11.9×10=2198mm。

欢迎同行发表观点,感谢转发、评论。有不妥之处请您指正,我们共同学习进步,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