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之河豚

河魨,為硬骨魚綱魨科魚類的統稱,俗稱河豚。(注:河豚的叫法存在錯誤,但被廣泛使用,河豚也可以指一種淡水哺乳動物。)自古以來中國食用的河豚皆生息於河中,因捕獲出水時發出類似豬叫聲的唧唧聲而得名河"豚"。另有“氣泡魚”、“吹肚魚”、“河豚魚””、“氣鼓魚”(江蘇、浙江)、“乖魚,雞泡”(廣東)、“雞抱”(廣東)、“龜魚”(廣西)、“街魚”(用閩南話讀)(福建)、“蠟頭”(河北)、“艇鮁魚”等稱呼。古時稱“肺魚”。河魨為暖溫帶及熱帶近海底層魚類,棲息于海洋的中、下層,有少數種類進入淡水江河中,當遇到外來危險時使整個身體呈球狀浮上水面,同時皮膚上的小刺豎起,藉以自衛。常見的有紅鰭東方魨、暗紋東方魨、黑鰓兔魨、凹鼻魨,黑斑叉鼻魨等。中國也有很多地方盛產河豚

揚中島上,特許飯店裡,專業培訓過的執業廚師手中烹飪出的各式河豚佳餚,當是地道鎮江人每一季都惦記著的美味。豈止吃吃而已,剛剛過去的3月,揚中人堅持了13年的河豚文化節,短短20多天,再次火爆大江南北,吸引遊客來到揚中突破45萬,“中國河豚島”的美名越發聞名遐邇。於是暢想,河豚之鄉揚中又多了一個起飛的跳板和契機!

美食之河豚

江陰也很盛產河豚,但河豚的到來使享受與危險並存。那裡有一句“一朝食得河豚肉,終生不想其他魚”。不過,江陰人並不是鹵莽從事,不講科學地胡亂吃河豚,在多年與河豚打生死交道的過程中,他們已探索出處理河豚的整套安全操作程序。他們科學運用李時珍的驗方,烹製河豚時放蘆根、放蕨菜,燒5—7沸,加老白酒、醬油、冰糖等佐料,甚至還採用了夜壺不倒,留尿當解藥,並在灶上支傘防止灰塵落鍋內的措施,河豚魚入鍋後,還要給灶王爺敬香祈福以保安全。

美食之河豚

靖江在河豚市場上也頗有成就,關於河豚的詩亦有不少,宋代梅堯臣有《河豚》詩云:“春州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於此時,貴不數魚蝦。”范成大《田園雜興》也說“荻芽抽筍河豚上”。據說河豚肉宜與蔞蒿蘆筍同煮。最著名的還數蘇軾的那首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軾寫的正是當年他在靖江時親身目睹河豚欲上的情景。蘇軾喜歡將眼前景物與時令結合來寫,除此以外,他還有“煮葵燒筍餉春耕”、“蘆筍生時柳絮飛”等詩句。

美食之河豚

海安。地處蘇中平原的海安,本與長江水、長江岸八竿子也打不著,卻從一家企業1993年搞河豚的特種養殖開始,最終是他玩轉河豚最嗨,不得不嘆。也在搞河豚節,也是以“拼死吃河豚”為吆喝,海安的河豚產業鏈更加全面更加延伸,培育——養殖——流通——美食,乃至旅遊。育——農業部批准的全國唯一的國家級河豚良種場基地在海安;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河豚生態養殖基地在海安;流通——海安的中洋河豚流動量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