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 還是懷念沅陵鹼水糉

在家的時候,每年端午節都是要包粽子的。

那時候包粽子的材料,都是很容易找到並且可以全部自給自足的:糯米是自己家種的,而葉子(我們喊撩葉子)漫山遍野都是,再砍幾把棕樹葉子,就是包粽子的繩子,大鍋大灶還有柴火,差不多就準備就緒了。

母親總是在端午節前夕,就早早去山上摘好葉子和棕樹葉。泡好十來斤糯米,把葉子兩面洗乾淨,再去掉棕樹葉扇面上的骨杆,放在火苗上稍微烤一下,棕葉子就捲曲成了一根根柔韌的繩子。然後把葉子和棕葉子一起在鍋裡蒸煮一下,讓葉子上的翠綠色變成了深褐色,母親說這樣的葉子不會脆,棕繩也有韌勁,不容易斷。

加鹼水的糯米泡好了,葉子棕繩也準備妥當,就可以開始包粽子了,母親總習慣坐在她那把陪嫁時候的木椅子,再在面前放一把同樣的木椅子,在椅子靠背的地方,綁上一整把棕繩,然後用個小凳子將一盆子的糯米放在右手邊,盆子裡放上一支筷子和一把調羹。

拿兩片葉子,將大小和正反面搭配好,然後兩手一旋,葉子就成了一個漏斗形狀,用調羹給漏斗裡面添加糯米,隨後用筷子搗實後再加上糯米,然後用葉子的頂角封蓋,一手壓住,一手用粽繩捆綁,幾個翻轉拉緊,一隻標準的尖角鹼水粽子就包好了。記得最初的時候,母親總要找在粽子尖角處末端加包一根叫水燈草的東西,像一個吊墜很是漂亮。

記得最初的時候,母親總要在粽子尖角末端加包一根叫水燈草(也叫燈芯草)的東西,是一根細長的草根,末端有數個微小的果子,像尖角下一個吊墜一樣很是漂亮。有水燈草的粽子,也算是最有特點也最純粹、原始的家鄉印記吧。

在廣東 還是懷念沅陵鹼水粽

在廣東 還是懷念沅陵鹼水粽

母親的手飛快,椅子靠背的粽子也就越包越多,一把棕繩差不多可以包二三十個粽子,提起葉柄,一串漂亮的粽子煞是喜人。一般包了兩三串粽子後,就用大鍋大灶加大火煮熟,就大功告成。

剝開粽葉,拿掉水燈草,黃綠色的尖角鹼水粽子就一覽無遺了,我總喜歡用一雙筷子把粽子叉起,用那尖角蘸上白砂糖,咬一口粽香無限、美味無比。

而更興奮的是,帶上粽子去看龍舟比賽,嗓子喊啞了,鞭炮放完了,人也餓暈了,這時候再吃上幾個粽子,又精神百倍去吶喊助威,那是我們沅陵人的精神圖騰。

長大後便開始了四處漂泊,離家越遠,回家也就越難,端午節回家就變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就再難吃到粽子了,只是在端午前後那幾天,總是在回味那曾經的鹼水味道。

蝸居在都市的某個角落,多年後終於有了自己的家庭,不曾想,又能吃到老婆包的粽子了。老婆是廣西人,端午節廣西的風俗也是包粽子,不過他們包的是鹼水肉粽,老婆手腳麻利又愛做各種美食。

原材料還是一樣的,不過都是從超市裡買回來。糯米、葉子、粽葉子、綠豆、紅棗等。當然不可缺少的是五花肉,將五花肉醃製以後,和綠豆紅棗等眾多物料一起包入糯米之中,因為料多,所以就需要更多的葉子及更多的繩子,肉粽的塊頭也都比較大,幾乎是一個粗粗的圓筒狀,每個起碼有半斤左右,吃一個粽子都相當於吃頓飯了。

出門在外,想重溫一邊吃粽子一邊看龍舟的夢境是不可能了,好在今年正是俄羅斯世界盃期間,吃粽子看世界盃,這,又是另一種享受吧。

在廣東 還是懷念沅陵鹼水粽

時代在變,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髮展,粽子作為曾經的節日大餐,到現在已經成了一種日常美食,隨時隨地出現在路邊的早餐攤或者超市的冰櫃裡,傳統的自給自足的方式一步步遠去,有水燈草的粽子再難看見,原生態的美食更是越來越少。

而不管是原汁原味的家鄉鹼水尖角粽子,還是物料多樣口感豐富的圓筒肉粽,都是舌尖上的美味,也是愛的傳遞和繼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