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壁借光的後續,匡衡當了宰相成大貪官,死後墳墓被挖僅剩殘碑

小時候讀書,老師常用“鑿壁借光”這個典故來教育我們,要勤奮刻苦學習,如今許多家長仍會用這個典故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大家知道鑿壁借光之後的事,相信不會再提這個典故了。

鑿壁借光的後續,匡衡當了宰相成大貪官,死後墳墓被挖僅剩殘碑

匡衡是一個大名人,他出生在棗莊市嶧城區王莊鄉匡談村,匡家世世代代都是農民,到他這一代祖墳冒青煙,他變得十分好學,可無奈家境貧困買不起書買不起燈油。

於是他就替有錢人家幹活,不要酬勞只求借書看,可是家中要乾的活越來越多,他白天沒有時間看書,晚上看書又沒有燈油點,一天他發現牆壁上有光。

原來是鄰居家的,於是他把洞弄大了一些,就這樣偷了別人家的光,自己還留下了一個“鑿壁偷光”勤學流傳千古的美名,匡衡也算得上是“天下第一神偷”了。

甚至讓人懷疑,匡衡還偷了隔壁的“窺”,不過只是揣測,匡衡後來拜了一個老師學習《詩經》,在老師的幫助下他連續考了9次,才考取了一個丙科,前面還有甲、乙科。

不過趕上匡衡運氣好,在文學院當了一個小嘍囉,偏偏遇上太子喜歡《詩經》,匡衡對《詩經》的講解獨具特色,讓太子耳目一新,對他很是喜歡。

鑿壁借光的後續,匡衡當了宰相成大貪官,死後墳墓被挖僅剩殘碑

不久太子繼位,也就是漢元帝,於是提拔匡衡為給事中,隨時伺候在皇帝左右,俗話說宰相門前七品官,在漢元帝身邊,匡衡的身價自然是水漲船高。

據《漢書匡衡傳》記載,一年發生日食,匡衡藉此機會勸誡漢元帝要勤儉節約,弘揚道德教化,漢元帝稱讚他是人才,逐漸把他提拔為大夫、太子少傅。

此後漢元帝對匡衡越來越寵幸,公元前36年,丞相病逝,漢元帝讓匡衡代理了丞相併且還封為樂安侯,如此一來匡衡也算是位極人臣了,從一個農民到丞相,實屬不易。

可是在漢元帝晚年,宦官石顯得寵掌握大權,匡衡就和石顯一起結黨營私,大肆加收賦稅,最後都進了他們自己的腰包,漢元帝一死,漢成帝繼位。

匡衡又跟隨大臣一起彈劾石顯,世人對兩邊倒的匡衡厭惡不已,有人彈劾匡衡私自擴大封地4萬多畝,以此貪汙為由匡衡被漢成帝罷官廢為庶人,幾年後病死在了家鄉。

鑿壁借光的後續,匡衡當了宰相成大貪官,死後墳墓被挖僅剩殘碑

死後匡衡埋在老家,墓地直徑有35米,還算不錯了,不過多次被人挖掘,如今幾乎不復存在了,只剩下一塊清朝人為他立的殘碑,上刻“漢丞相樂安侯匡衡之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