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手舉起一對兩米高的「銅獅」,原來竟是福州三絕之脫胎漆器

1959年新中國的第10個國慶節,中外賓客歡聚人民大會堂,在宴會廳門口,周總理信步走到一對兩米多高的古銅色獅子面前,指著它們對外賓說:“我可以用雙手把它舉起來!”話音未落,只見

總理擺開架勢,雙手輕而易舉地一下子就把獅子托起,讓一旁的外賓看得目瞪口呆,好生疑惑。奧秘在哪?

雙手舉起一對兩米高的“銅獅”,原來竟是福州三絕之脫胎漆器

脫胎漆器“銅獅”

周總理笑著說:“非我力能舉鼎,這不是銅鑄的獅子,而是福州脫胎漆器仿紫銅大對獅。”一時間,在場的外國友人無不驚歎,盛讚中國工藝的高超。福州脫胎漆器也因此名聲鵲起。

雙手舉起一對兩米高的“銅獅”,原來竟是福州三絕之脫胎漆器

國家還曾用福州的脫胎漆器髹飾技藝來複制“鎮國之寶” ——司母戊鼎。當時陪同的郭沫若先生還寫下了“視之九鼎兀,舉之一羽輕”的詩句,讚譽這種神奇的漆器製作工藝。

雙手舉起一對兩米高的“銅獅”,原來竟是福州三絕之脫胎漆器

我國“鎮國之寶”之一——司母戊鼎

在歷史上,福州脫胎漆器曾被收藏為宮廷珍品,新中國成立後又被列為珍貴的國家禮品贈送外賓,

受到國內外人士的青睞,產品不僅暢銷國內各省市,而且遠銷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

雙手舉起一對兩米高的“銅獅”,原來竟是福州三絕之脫胎漆器

毛主席參觀中國第一輛“東風”轎車

1958年,新中國第一輛轎車“東風”採用脫胎漆器藝術家用傳統的“赤寶砂”髹飾法來裝飾轎車窗框和儀表盤;人民大會堂迎賓廳著名的“江山如此多嬌”巨幅中國畫兩旁,分列的兩個大花瓶,也是來自福州的脫胎漆器。

雙手舉起一對兩米高的“銅獅”,原來竟是福州三絕之脫胎漆器

金漆花觚

脫胎漆器:輕若浮雲

雙手舉起一對兩米高的“銅獅”,原來竟是福州三絕之脫胎漆器

1. 細泥塑形|生產脫胎產品,首先泥塑一個1:1的泥土瓶子,在泥塑的瓶子基礎上翻出瓶子的石膏模具

2. 麻布裱糊|在石膏模上,用生漆做粘劑裱褙上麻布

雙手舉起一對兩米高的“銅獅”,原來竟是福州三絕之脫胎漆器

3. 上粗灰|用生漆加粗瓦灰調成漆粗灰,將粗灰垸(huán,指用漆和灰塗抹器物)在麻布上(第一道漆灰);

4. 去石膏模|為什麼這個步驟要劃重點?因為這是脫胎漆器名稱的由來。把成型的粗灰瓶子裡的石膏模胎去掉,如俗語所講的脫胎換骨,只留下粗灰瓶子;

5. 磨粗灰|用砂輪石幹磨掉灰瓶子上的粗粒;

6. 上中灰|生漆加中瓦灰,調和成漆中灰,將中灰垸在經過幹磨後的粗灰上;

7. 磨中灰|中灰乾透後,用蘇磚水磨中灰,以消除表面的凹凸不平;

8. 上細灰|生漆加細瓦灰,調和成漆細灰,將細灰垸在水磨後的中灰上;

雙手舉起一對兩米高的“銅獅”,原來竟是福州三絕之脫胎漆器

9. 上糙漆|細灰乾透後,再次水磨細灰使瓶身圓滑流暢。在經過水磨細灰後上第一道退光漆(糙漆);

10. 磨擦退|用紅祺石水磨糙漆。在糙漆上再上第二道退光漆,乾透後分別可以用水砂紙、頭髮、山櫸碳等工具,對瓶子進行摩擦退的工序操作;

11. 退青|在經過退光後的瓶子揩上一層非常薄的提莊漆,乾透後用人的手掌粘上少量生油與幼灰來回擦退,瓶子於是光亮如鏡。

雙手舉起一對兩米高的“銅獅”,原來竟是福州三絕之脫胎漆器

12. 畫花|用鼠毛、毛筆等工具,色漆、金銀箔等為原材料,人工在脫瓶上畫出各種花卉、山水、人物圖案

雙手舉起一對兩米高的“銅獅”,原來竟是福州三絕之脫胎漆器

脫胎漆器優點:驚豔世界

福州脫胎漆器的優點諸多:光亮美觀、不怕水浸、不變形、不褪色、堅固、耐溫、耐酸鹼腐蝕,"色彩瑰麗,光亮如鏡"。福州脫胎漆器最大特點是:輕。

雙手舉起一對兩米高的“銅獅”,原來竟是福州三絕之脫胎漆器

福州脫胎漆器所具有的這些優點、特點,是由其特殊的製作工藝、高超的髹漆技藝所決定的。

雙手舉起一對兩米高的“銅獅”,原來竟是福州三絕之脫胎漆器

作為脫胎技藝同髹漆藝術相結合的產物,福州脫胎漆器的製作頗為不易,從選料、塑胎、髹飾至成品,每件成品都要經過幾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

雙手舉起一對兩米高的“銅獅”,原來竟是福州三絕之脫胎漆器

工藝非常複雜,製作和陰乾等十分費時,故一器之成往往需要數月,成品還需密閉在陰室裡很久。

雙手舉起一對兩米高的“銅獅”,原來竟是福州三絕之脫胎漆器

脫胎漆器的起源

乾隆三十二年,沈紹安出生在福州雙拋橋河墘小花巷,一戶破落的官宦門第。他自幼聰明伶俐,喜歡研究油漆工藝。青年時,在雙拋橋附近一條僻靜的小巷裡,開設一家油漆店。

雙手舉起一對兩米高的“銅獅”,原來竟是福州三絕之脫胎漆器

金漆彩繪山水人物長頸瓶

沈紹安30多歲那年,有一次他應召到縣衙修復匾額,發現該匾的金字表面雖褪色,但裡層由夏布裱褙的底坯卻依然堅固。他請教行家,才知道,這種貯加灰烷裱,又稱“夾苧”技法,早在我國南北朝時已有生產,後來長期失傳。

雙手舉起一對兩米高的“銅獅”,原來竟是福州三絕之脫胎漆器

銀 漆 彩 繪 西 園 雅 集 圖 梅 瓶

為了拾回失落的絕技,沈紹安四處虛心走訪求教,苦心鑽研,多次試驗,終於想出取粘土捏塑各種器物模型,外用夏布(苧麻布)或綢布,敷漆分層上裱,待漆幹後浸入水中,去模、擦乾就是“脫胎”。再精細加工,髹以彩漆,就成“脫胎漆器”。沈紹安由此成為福州脫胎漆器的鼻祖。

雙手舉起一對兩米高的“銅獅”,原來竟是福州三絕之脫胎漆器

綢胎彌勒

雙手舉起一對兩米高的“銅獅”,原來竟是福州三絕之脫胎漆器

金漆如意擺件

如今,隨著歲月的變遷,福州“三絕”之一的脫胎漆器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這個古老華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應得到重視與傳承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