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學平:打破數據藩籬,玩轉廣播新生態

黃學平:打破數據藩籬,玩轉廣播新生態

2018 年 3 月 23 日,賽立信媒介研究總裁黃學平受邀參觀了央廣新媒體大廈,並與央廣新媒體、江蘇省廣電總檯廣播傳媒中心等廣電單位同仁一起分享和交流了融媒創新產品、社交運營經驗、融媒大數據等內容。

黃學平:打破數據藩籬,玩轉廣播新生態

賽立信媒介研究總裁黃學平以《廣播新生態系統 融媒大數據平臺》為題發表主旨演講。黃學平指出,新的媒介語境下,傳統謀體不斷嘗試打破新媒體與傳統謀體之間的壁壘,推動不同媒體在技術、內容、平臺等方面深度融合,重構廣播新生態系統。

黃學平:打破數據藩籬,玩轉廣播新生態

(一)移動智能終端成為音頻產品最重要的端口之一

媒介生態發生鉅變,最引人注目的當數移動智能終端成為音頻產品最重要的端口之一。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推動廣播媒體融合進入新階段。一方面,傳統廣播媒體主動開發和融入廣播移動互聯軟硬件,UGC模式內容生產方式逐漸盛行;另一方面,移動電臺作為一種娛樂形式逐漸被人們所熟知和接受,用戶規模迅速增加,億級用戶臺露頭角,並且形成較激烈的競爭環境。

黃學平:打破數據藩籬,玩轉廣播新生態

賽立信融媒大數據平臺(DMP)的數據顯示,移動互聯用戶中,“聽音樂/音頻”的比例高達70%以上,“聽網絡廣播/在線廣播”的用戶佔比是21.3%,較2015年上升了接近5個百分點。據此估算,目前移動智能收聽終端的用戶規模約為1.54億。隨著移動互聯用戶對音頻的需求度與點擊量上升,移動智能終端收聽市場將會有進一步的發展。

黃學平:打破數據藩籬,玩轉廣播新生態

(二)互聯網重構廣播融媒體新生態

黃學平:打破數據藩籬,玩轉廣播新生態

傳統廣播模式採用“電臺製作節目,聽眾接受內容,售賣廣告”的模式形成自給自足的封閉式生產方式。應用互聯網技術、平臺、思維,實現廣播的技術、內容、形態、功能等各方面的轉型和升級,重構廣播融媒體新生態。以互聯網思維向用戶提供音頻產品的交互式的互聯網音頻平臺,成為銜接各方的紐帶和中心,而隨著平臺輻射作用的日益凸顯,行業規模將進一步爆發。

互聯網音頻平臺的生產方式多元化,它打破了內容製作由專業隊伍壟斷的模式,形成了專業隊伍(PGC)、用戶(UGC)以及專業用戶(PUGC)共同生產內容的新模式,這種模式是外向的、社會化、市場化的,每天產生的海量的內容。互聯網的多渠道傳播格局,包括多渠道採集,多渠道傳播和多渠道反饋,呈現出人人分享、多向傳播、海量傳播的特徵。商業運營模式也不拘泥於單一的廣告創收方式,而是整合線上線下的媒體資源,推行商業運營,延伸廣告創收的產業鏈。在內容生產、用戶、廣告、商城O2O之間形成了一種開放的無限循環模式,從而延伸互聯網音頻平臺的價值鏈。

黃學平:打破數據藩籬,玩轉廣播新生態

(三)賽立信搭建融媒大數據平臺

黃學平:打破數據藩籬,玩轉廣播新生態

融媒體大數據在實際應用方面,遇到了缺少大數據營銷案例、數據源不可控、缺少大數據落地方案、數據不充分等落地難點,致使品牌內容數據資產難以整合,而外部數據“圍牆花園”,使數據孤島間藩籬難越。為此,賽立信搭建“廣播融媒大數據分析管理應用平臺系統(SMR DMP)”,利用廣播數據庫的巨大優勢——全國100+城市約10萬樣本,全國30+城市約50萬樣本,以及跟蜻蜓FM等音頻平臺和通信運營商的第三方合作,進行跨媒體的數據整合,打造用戶、音頻、廣告三者新生態系統。

黃學平:打破數據藩籬,玩轉廣播新生態

黃學平:打破數據藩籬,玩轉廣播新生態

融媒體大數據平臺以增量式、無限擴展性,靈活可動態改變的數據模型進行大數據處理,用戶的人群特徵喜好、廣播廣告的目標受眾、活動效應與消費關聯分析等都將獲得更好的反饋,搭建一個連接、互動、反饋的融媒大數據管理應用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