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行業如何應對全面禁藥大考——訪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朴香淑教授

點擊藍字

饲料行业如何应对全面禁药大考——访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朴香淑教授

關注我們

“飼料減抗”的實施要通盤考慮到整個產業鏈的利益,而如何走出中國特色的“飼料無抗之路”則需要全行業的共同努力與探索創新。

饲料行业如何应对全面禁药大考——访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朴香淑教授

近年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國家對獸用抗生素的監管也愈發嚴格。2018年4月20號,農業農村部獸醫局局長馮忠武在中國飼料發展論壇上表示,藥物飼料添加劑將在2020年全部退出。與此同時,農業農村部公佈關於2018—2021年開展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了養殖端減抗和限抗的時間表,並確定了各地2018年獸用抗菌藥的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養殖場數量。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餐桌食品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而食品生產加工鏈條環環相扣,處於上游的飼料首當其衝,這中間豬飼料中的“飼用抗生素”更是被人們關注和重視。限抗、替抗、禁抗……各種呼聲源源不斷,而且越炒越熱。

樸香淑教授

饲料行业如何应对全面禁药大考——访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朴香淑教授

01

探尋中國式“飼料無抗之路

談及“飼料限抗”政策,樸香淑認為,其產生背景主要基於以下幾點:一是當前消費者對於肉類的消費習慣和要求已經從追求數量變為對品質與安全的重視;二是基於環保和種養一體化的需求,切實推動飼料配方的改革,進而促進行業的良性循環發展;三是飼用抗生素引起的細菌耐藥性及其質粒傳遞對人類健康威脅等因素的考量;四是目前飼料生產中長期添加抗菌素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等。

2010年WHO會議顯示:中國養豬、雞量世界第一,是世界上抗生素使用最多的國家。2010年統計的世界各國抗生素用量對比結果顯示:每生產 1千克豬肉,使用抗生素丹麥為30 mg、美國為300 mg、中國則超過1000 mg。中國養殖業的生產規模、生產模式、生產環境以及生產管理水平等參差不齊,與歐美髮達國家相比有一定差距,這決定了全面“飼料禁抗”對中國養殖業的影響將會比歐美國家更為嚴重。在我國的畜禽養殖的大環境下,作為全球大量使用抗生素、養殖較為分散的飼養大國,飼用抗生素的使用對預防疾病、提高生產性能、降低養殖成本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樸香淑認為,中國養豬數量約佔據全球的60%,而養豬業已經對抗生素產生了較強的依賴性,因此“一刀切”的停用方式不太切合實際。

全面“飼料禁抗”需要一個適當的過渡階段,尋找出一條適合中國養殖業國情的“飼料無抗之路”,從而將其對養殖業所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

02

挑戰VS機遇

根據2013年《中國畜禽養殖中抗生素使用情況調查報告》數據顯示: 國內年產抗生素21萬噸,內消18萬噸,其中動物為9.7萬噸,約佔54%;飼料企業用抗生素30-35億元,其中抗革蘭陰性菌約為5億元,抗革蘭陽性菌及廣譜抗生素合計25-30億元。從畜禽種類來看,生豬飼料中抗生素的添加成本最高,其次為肉雞和肉鴨全價料,蛋雞次之。可見,抗生素在飼料企業中佔據著不可或缺的位置,如果2020年不再允許飼料中添加“藥物飼料添加劑”,意味著企業的這部分板塊經營將難以為繼。

樸香淑直言,未來的2-3年內,飼料企業都將面臨嚴峻的“禁抗”壓力,對於那些對抗生素依賴性較強的企業來說,“全面禁抗”是一種災難。在禁抗初期,企業生存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其產品終端表現會受到生長性能下降,腹瀉率提高,死亡率增加等挑戰。挑戰更多地體現在乳仔豬階段上,仔豬由於自身免疫力較低、消化能力差、對外界環境應激大等因素對藥物依賴性較強,是抗生素使用最多的階段。那麼飼料企業如何有效減少仔豬階段抗生素的使用?樸香淑給出了自己的看法,應從“種、料、防、管”四個方面來減少乳仔豬階段的抗生素使用:首先,選育高品質良種豬,通過遺傳途徑提升其乳仔豬免疫功能;其次,選擇高消化、衛生達標的飼料原料,熟化生產工藝革新,配以調節腸道的功能添加劑;另外,豬場應該建立完善的免疫程序,從整體上做好細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防控工作;最後,重視科學化管理,提供健康清潔的養殖環境,關注斷奶仔豬的腸道健康狀況,時時監測到養殖場的具體狀況,做好相關數據的採集和記錄。

但挑戰的背後往往隱藏著無限機遇,樸香淑認為,未來沒有藥物飼料添加劑的情況下,過去傳統的熱衷於研究抗拉稀等疾病藥物的企業需要儘快轉型,否則將會在“飼料限抗”的大環境下舉步維艱。那些早已經關注相關政策並開展替抗研究的企業,通過市場的調節、政府的宏觀調控和消費者的長期選擇,生存空間會比較寬廣。從目前來看,雖然使用抗生素的成本較低,但對人類健康的威脅很大,因此,來自飼料行業外的禁抗、限抗的呼聲很高,行業內則主要是做替代品的企業在推動前進。隨著養殖觀念的提高,加上政策上對抗生素的限制,兩種力量必將推動養殖場不斷加大在環境硬件上的投入。飼料行業也會面臨著一次大的洗牌,更多的大型企業會引進研究型人才,以求在新環境下佔領市場。畜牧企業應當通過加強“無抗飼料”的研發工作、調整飼料配方及加工工藝、使用抗生素替代物等方式逐步改變現狀,真正潛心研發創新,而不是“同質化”與“拿來配方”。

03

讓“無抗肉品”成為常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飼料禁抗”愈演愈烈的今天,抱殘守舊已不可取,積極創新,尋找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飼料限抗”方案已成為飼料企業生存發展不可迴避的話題。

談及“飼料限抗”所面臨的最大難題,樸香淑表示,最大的難題還是飼料的成本問題。“飼料限抗”之後,相關企業該如何把控飼料成本成了重要一環。樸香淑認為,首先,通過政府與企業的共同努力,不斷提高養殖場的管理水平。這是養殖業應對“飼料限抗”挑戰最重要的手段。也是解決企業應對“飼料限抗”成本增加的根本策略;其次,在動物整體生長性能不受影響的情況下,雙方應當摒棄“絕不腹瀉”的觀念,減少成本浪費,同時通過改善動物營養、使用酶製劑等飼料添加劑提高動物的生長性能,增加生產收益;最後,引進新型人才,通過企業和院校的不斷研發,創新替抗產品,從原材料的選擇、規模化生產、工藝創新等方面來降低成本。

目前市場上相關抗生素替代產品種類繁多,主要包括益生元 、益生菌、噬菌體、植物提取物、微量元素(高濃度的銅和鋅)、酸化劑、抗菌肽、酵母提取物等優質蛋白原料。部分廠家的產品甚至有誇大宣傳之嫌,這無疑給飼料企業在做選擇時增加了不小的難度。樸香淑建議,首先,要從大類產品中選出小類,隨之再進行動物試驗加以驗證;其次,單一的產品很難完全替代抗生素的功效,因此必須要進行多種產品的優化組合,比如選擇“殺菌類”、“收斂類”“腸道調節類”等產品,篩選出最佳的替抗方案,方案應追求最高的性價比和應用效果的穩定性。

在國家經濟動能轉換和供給側改革的推動下,人們的消費需求也隨之不斷提高,從過去對數量的追求變為對品質和安全的看重。當下,中國養殖業產能增長迅速,在“限抗”的大環境,相關企業希望通過產品升級而獲利更多,很多有實力的企業瞄準了品牌肉領域,希望通過銷售差異化肉品獲得溢價機會,因此,“無抗肉品”必將會成為新的行業發展趨勢。樸香淑講到,從抗生素的限用到全面禁用是一個逐步的過程,需要多方的協同努力。對政府來講,政府部門要加大對抗生素使用的監管力度,加快抗生素處方化,著力培養執業獸醫,另外可選擇標杆企業先行實踐;對企業來講,一方面創新改革生產工藝,另一方面在飼料配方等方面做出調整改變,積極研究驗證有機酸和植物精油等抗生素替代品;對養殖場來講,應當做好抗生素的使用記錄,同時提高畜舍的衛生條件。此外,可考慮“公司+農戶+標準”的模式,實行統一管理、統一培訓、統一標準,使分散的養殖戶按照標準養殖,達到控制源頭的目標,從根源上保證生產出安全優質的豬肉。

樸香淑感慨的講到:“我更希望看到‘無抗肉品’能夠成為生活中的常態,而不是僅僅被定位成高端產品。政府、企業、養殖場應當三方合力,共同促進飼料行業的養殖規模化、研發精準化、管理精細化,更好的應對‘後抗生素’時代的到來。”

饲料行业如何应对全面禁药大考——访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朴香淑教授饲料行业如何应对全面禁药大考——访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朴香淑教授
饲料行业如何应对全面禁药大考——访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朴香淑教授饲料行业如何应对全面禁药大考——访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朴香淑教授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