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25個兒子,爲何沒有阻止司馬懿奪位?原因是什麼?

西府騎手

這個事情與曹丕有脫不了的關係,他在位期間,防範曹氏宗族像防賊一樣,導致曹氏力量被大幅度削弱,也正是在他手中,司馬懿的命運開始扭轉,開始進入政治中心。另一個原因就是司馬懿實在太能熬了,一連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終於在曹芳手中奪得大權,為司馬家族篡位鋪平了道路。

曹丕防範曹氏宗族

曹操的兒子的確不少,但是如長子曹昂等人早早戰死,又如曹衝等人英年早逝,活下來的本就不多。而曹丕上位之後,在汲取了漢朝“七國之亂”和外戚干政的教訓之後,防範曹氏宗族簡直比防賊還嚴密。

曹操晚年,曹丕在司馬懿、吳質等大臣的幫助下,在繼承權爭奪中戰勝曹植,被立為世子。曹操去世後,曹丕繼位為魏王,並在延康元年(220年)代漢稱帝。

然而曹丕登基後卻開始大權獨攬,為了避免重蹈漢朝之覆轍,他嚴格限制宦官、外戚權力,明令“其宦人為官者不得過諸署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同時,大肆削奪藩王權力,各藩王封地不僅市場變更,而且沒有了治權和兵權,還在各封國設立防輔,監國謁者,負責監視藩王,這使得曹氏藩王不但沒有了權勢,而且連行動都受到限制,簡直行動圈禁。

曹丕的一系列政策,雖然使得曹魏一直未發生宦官、外戚、藩王作亂事件,卻也導致宗親勢單力薄,在日後司馬家族的篡權中根本無力阻止和對抗。

司馬家族的命運轉折

曹操在位的時候,司馬懿一直不得重用,一方面或許是曹操對其有防範之心,另一方面曹操身邊本就是人才濟濟,文有荀彧、程昱、賈詡等智囊,武有曹氏、夏后氏宗族以及五子良將等猛將。因此,司馬懿不得重用也就很正常了。

曹操晚年,在繼承權的問題上出現了由於,導致他的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各自形成了權力圈子明爭暗鬥,擁護曹丕的有賈詡、崔琰、司馬懿、陳群、桓階、邢頤、吳質等人,擁護曹植的有丁儀、丁廙、楊修、孔桂、楊俊、賈逵、邯鄲淳等人。

曹操去世,曹丕繼位後,自然要任用曾經支持過自己的人,而對於支持曹植的人自然也是要打壓的。司馬懿因而得以重用,先是受封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在曹丕登上皇位後,司馬懿又被任命為尚書,不久後轉任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

司馬懿不僅在曹丕手中開始得到重用,而且此時曹操時期的謀臣武將已經漸漸凋零,因此司馬懿的成長空間極大。這也是司馬家族之後能夠迅速崛起的一個關鍵所在。

司馬懿熬死曹氏三代

司馬懿雖然曹丕手中得以重用,但曹丕畢竟年富力強,而且頗有權謀,還是能夠駕馭司馬懿的。再加上曹丕本就比司馬懿小八歲,如果有他在,司馬懿是絕對翻不了天的,然而命運就是這麼奇妙,

曹丕在黃初七年(226年)就病逝了,他這時不過才四十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曹丕去世之後,年少的太子曹叡繼位,曹叡雖然年少,但卻也是個頗有能力的帝王,處事沉著、剛毅,明識善斷。如果曹叡在,憑藉曹氏三代人的菁英,加上自己的能力,以及曹真等人的支持,司馬家族也只能安心做一個臣子,然而老天爺再次跟曹家開了一個玩笑,景初三年(239年),曹叡僅在位13年,在年僅36歲的年紀就病逝了。

曹叡死後無子,由其養子曹芳繼位,而由大將軍曹爽、太尉司馬懿共同輔政。曹爽雖然能力不行,但對司馬懿卻是嚴加防範。正始八年(247年),大將軍曹爽聽何晏、鄧颺、丁謐之計,軟禁郭太后於永寧宮,郭太后和曹芳告別時相對哭泣。曹爽自此專權,司馬懿的兵權也被剝奪。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掃魏明帝的高平陵,曹爽兄弟均跟隨。司馬懿趁機上奏永寧太后,請求廢黜曹爽兄弟,並依靠聲望率兵屯於司馬門,控制整個京城。曹爽最終屈服,自請免去職務,不久便被司馬懿定罪,夷滅三族,史稱高平陵事件。從此曹魏軍政大權落入司馬懿之手。

司馬懿去世後,其長子司馬師繼承權力,後來廢掉曹芳,立幼皇帝曹髦為帝。不想曹髦卻不想當傀儡,於甘露五年(260年)組織從僕射李昭、黃門從官焦伯等人率領僕從百餘人討伐司馬家,然而卻以失敗告終,曹髦也被武士成濟所弒,年僅20歲。司馬昭於是又立曹奐為帝,實際上只是司馬家的傀儡而已。

鹹熙二年(265年)八月初九日,司馬昭去世,其子司馬炎繼任相國、晉王之位。 十一月十二日,司馬炎篡奪魏國政權,建立西晉,史稱晉武帝,魏國自此滅亡。曹奐被廢為陳留王,不過雖然被廢,但其地位、待遇、結局都可以說是歷代亡國之君中最好的。


香茗史館

曹操作為三國時期重要人物,戎馬一生為自己的後代打下了一片江山,自己活著的時候雖然沒敢越位篡漢,但是權力已經是勝過君王,“挾天子以令諸侯”,當時的曹操已經自封魏王。



曹操在世之時,結交了眾多賢才良臣,而且自己的後代有眾多青年才俊。本來曹操心想以後得天下應該就是自己後代的了,可是曹操去世30年後,魏國的政權就被司馬懿奪走,曹操那麼多兒子,為何沒有一個人出來阻止司馬懿呢?

曹操眾多兒子中優秀的都短命

曹操一生25個兒子,其中最出名優秀的當屬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衝。

曹操這五個兒子都是難得的人才,在曹操的教化下出類拔萃,但是遺憾的是他們都命短,曹昂活了20多歲,曹丕活39歲,曹彰35歲,天資聰慧的曹衝僅僅活了13歲,活的最長的應該是曹植不過也是41歲。

曹操這五個優秀的兒子本來是年輕有為的,奈何都逃不了疾病和職權的懲罰,比當時的司馬懿要年輕的多,但是去世的都比司馬懿早。

曹操旁支中也有許多優秀的後代,比如曹真、曹仁等,都對曹魏忠心耿耿,當時的司馬懿雖然已經有奪權之勢,但是不敢輕舉妄動!奈何子侄輩的後代依舊是短命,依然活不過司馬懿!

曹操和其兒子多心機,心計,少恩德

曹操與他的兒子都是手段狠辣之人,尤其是曹丕。荀彧、崔炎這種大漢良臣曹操得不到,也不想讓他們活著。曹丕更是心狠手辣,建魏之初對於大漢的老臣沒有絲毫憐憫之心,殘忍殺害,寒了眾多良臣之心!

可以想象,當曹魏皇室遇到危機,站出來能幫他們的,估計也就只有曹操的親信和他的兄弟了!

曹魏皇室力量薄弱,沒什麼勢力

曹丕與其兄弟值、彰爭奪太子之位時,對其兄弟極其苛刻,曹魏的皇室被打壓,沒有什麼勢力,外戚沒有多少支持皇權。

皇室沒有什麼勢力,沒有底蘊,在遇到危難時候一打壓完全站不起身來。

綜上所述,其實魏國存活時間短主要有這三個方面,曹操當初的話後代就該聽進去,一定要小心提防司馬懿,曹操眼光獨到,真是一語中的。果然讓司馬懿篡了權!


焦點遊戲

我們從兩個方面來回答:第一就是曹氏宗族。

我們都知道曹操是一個盛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他善於攻心計,身上有優點,當然缺點也明顯,一句“寧讓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更是流傳至今。



而曹操一共25個兒子,那麼那曹操的影響下,他的兒子身上免不了有一些曹操的影子。

在這25個兒子裡,雖說不上人人都能成材,但有能力的人也不少。

比如說曹衝,曹昂,曹丕,曹植……這些人有能力,有才華,而且得到了相應的發展,但他們無一例外短命。

這是曹家後代的硬傷,就連曹丕登上皇位沒幾年也就去世了,死的時候才39歲。

這些人中最讓人惋惜的就屬曹衝了,小學語文課本上就有他的故事:曹衝稱象。但就是這麼一個人物,在13歲的時候因病去世了。

其實曹丕和曹睿在位的時候司馬懿還沒有想奪權,最起碼當時恐怕有心也無力。



因為曹操去世的時候囑託過曹丕,一生要防止司馬家族的人,這些人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殺,所以曹丕後來也在慢慢削弱司馬懿的權利。

但曹丕這人雖然有才華有能力,但殺起人來也絲毫不帶眨眼的,曹家後代有能力有實力的幾乎都讓曹丕給殺了,當然歷代登位的皇帝幹這事的也不少,恐怕也是為了自己剛到手的皇位不被別人奪走吧。

不過曹丕這一舉動的確殺了不少有實力的人,也造成了魏國高層實力的削弱。

再說司馬懿這方面:



自從曹操死後司馬懿也慢慢開始掌握大權,對於曹操提拔上來的人就開始排除異己了。

當然他也不敢明目張膽的處死,但司馬懿是誰啊,老謀深算,他去打仗,讓你去,你肯定回不來,你不去?那好,抗命。

就用這種方法,司馬懿慢慢培養起了自己勢力,也為後來的“高平陵政變”打下了基礎。

要說司馬懿從什麼時候開始奪曹家天下的意思,恐怕是曹睿死後。

第一曹睿活著的時候就一直在打壓司馬懿,不說別的,這最起碼讓司馬懿不開心,心想我司馬懿辛辛苦苦為你們曹家打天下,到如今你們這般防著我打壓我,這怎麼不憤怒。

第二就是那句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吧,誰都不願意坐以待斃,更別說還是足智多謀的司馬懿。

至於第三,恐怕就是曹睿死後,曹家是真的沒有幾個真正的厲害人物了,與其將天下交到一個庸人手中,還不如自己把管理這個天下。

其實奪權是要奪權的,畢竟人活著總要有一個目標,司馬懿一生走的很高了,而能稱得上目標的恐怕也就屬帝位了。



其次曹操雖然兒子不少,但阻止恐怕也阻止不了。

第一死的死,殺的殺,後來有能力的基本沒幾個。

第二壽命短,司馬懿耗死三代皇帝你想想這是什麼概念。

第三也就是這個後代的曹氏後輩的確不是司馬懿的對手。


深度文字剖析

曹操擁有眾多妻妾,最後也生了25個兒子,先來看看曹操的25位兒子。

1、曹昂,字子修,曹操長子,死在了曹操好色的本性下,戰死於宛城。

2、曹鑠,曹昂同母弟,建安初年病逝。

3、曹丕,字子恆,黃初七年(226年)病逝,時年四十歲。

4、曹彰,字子文,曹丕同母弟,黃初四年(223年)病逝。

5、曹植,字子建,曹丕和曹彰的同母弟。在曹丕去世六年後去世,只活了41歲。

6、曹熊,卞夫人所生第四子,英年早逝。

7、曹衝,字倉舒,13歲就去世了。

8、曹據,曹衝同母弟。唯一的特點是活得比較長,司馬師廢掉曹芳後,曾準備立曹據為帝,後來改了主意才立了高貴鄉公。據此推測,曹據很可能活到了司馬炎篡奪曹魏建立西晉。9、曹宇,字彭祖,魏元帝曹奐生父。曹宇人如其字,一直活到西晉建立13年後的咸寧四年(278年)才去世。10、曹林,一直活到了甘露元年(256年)。

11、曹袞,青龍三年(235年)去世。

12、曹玹(xuàn,早逝。

13、曹峻,甘露四年(259年)去世。

14、曹矩,早逝。

15、曹幹景元二年(261)去世,此時司馬氏篡奪曹魏已經離完成不遠了。

16、曹上,早夭。

17、曹彪,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後,王凌謀劃討伐司馬懿,立曹彪為帝,為淮南三叛中的第一叛。王凌被司馬懿出兵擊敗後,曹彪也被賜死。

18、曹勤,早夭。

19、曹乘,早夭。

20、曹整,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去世,年僅22歲。

21、曹京,早夭。

22、曹均,死於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23、曹棘,早夭。

24、曹徽,字子雋,正始三年(243年)去世。

25、曹茂,去世時間不詳。

從上面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曹操25個兒子都沒能阻擋司馬家族的崛起的原因之一,那就是曹操的兒子們大多比較短壽,活到司馬炎篡位的只有兩個,接近司馬家族掌權的也只有五個。

還有就是曹操的這些兒子中能人不多,上面五位更是基本沒有,曹彪可不是自己造反,只是被人推出來而已。第三是最重要的一點,曹丕和曹睿對宗室防範實在太嚴,壓根不給他們半點權力,沒權力也沒能力,想阻止也是有心無力。


平沙趣說歷史


司馬懿奪權而發動的高平陵之變在公元249年。

再看曹操的二十五個兒子


曹熊、曹鑠、曹玹、曹矩、曹上、曹勤、曹乘、曹衝皆早薨

曹昂於公元197年戰死

曹丕(公元226年)、曹彰(公元223年)、曹植(公元232年)、曹袞(公元235年)、曹整(公元218年)病逝

也就是說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的時候,曹操的二十五個兒子中只剩下:曹據、曹峻、曹幹、曹宇、曹林、曹彪。


由於當年曹丕在位時期對宗親的打壓,使得曹氏後人並沒什麼權利。而曹丕帝皇一系可能基因問題多早逝,曹睿之後更是無子。

所以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時,曹家後人大多被挾持。唯獨曹彪發起過反抗,但失敗於公元251年被賜死


左將軍

曹操的25個兒子,抵不過司馬八達啊。

曹操兒子雖多,但是成才率很低。有西漢七王判亂在前,曹操的兒子雖然多被封王,但是隻是名義上的王爺,沒有實權。跟明成祖朱棣繼位後的明朝王爺一樣,身份尊貴,但是實際沒有什麼權力。而司馬懿家族,人才是源源不斷的。



曹操雖然有25個兒子,但是有11個死的很早,其中絕後的有9個。還有6個兒子被降罪、免職,過繼給曹操兄弟兩個兒子,還有三人平淡無奇

。剩餘三人,就是曹丕、曹植和曹彰了,不得不說,曹操兒子的成才率是很低的。



如果說有能力、有威望阻止司馬懿的,只有可能是曹彰。曹彰一生征戰沙場,征討過烏桓、鮮卑,立下赫赫戰功,曹丕繼位後被封為任城王。但是曹彰在公元223年就去世了,而司馬篡位的關鍵高平陵之變,發生於公元249年。



司馬懿奪位的關鍵有兩點

一、曹魏兩代雄主都英年早逝。曹丕登基後才6年,年僅39歲就去世了。繼任的曹叡,登基15年就去世,年僅36歲。隨後繼任的曹芳,年僅7歲,由曹爽和司馬懿輔政。在曹丕、曹叡當政期間,司馬懿是老老實實的為曹魏東征西討,不敢造次,可想而知,如果曹丕、曹叡若能像司馬懿一樣活到70多歲,能夠把握局勢,司馬懿是不可能奪權的。



二、曹魏的人才匱乏和司馬懿家族實力的雄厚。曹魏的人才匱乏,這就不用多說,曹操的兒子成才率實在太低,最後輔政的曹爽,是曹操養子曹真的兒子。曹真在正史裡是一位極為出色的大將軍,官至大將軍、大司馬。但是曹真的兒子曹爽,可以說是頭腦簡單,在輔政曹芳時,實行激進的改革,損害了很多家族利益,導致高平陵之變中,很多家族都站在司馬懿一方。而在政變爆發後,又天真的聽信司馬懿的謊言,輕易投降,導致被滅三族。



至於司馬家族的人才,可以說是源源不斷的。司馬懿出身於河內名門司馬家族,同族兄弟八個,都是人傑,被稱為司馬八達,同族勢力為司馬篡位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司馬篡位的成功,是有士族崛起的背景。在兩漢期間,採用的舉孝廉制,由各地官員挑選人才推薦至中央。地方官員推薦的人可想而知都是自己的族人、門生等,這些被推薦的人再推薦自己的門生、族人,以此反覆,到了東漢末年,已經形成了實力雄厚的士族階層,並且盤根交錯,已經是尾大不掉了



漢朝的士族階層延續到了三國期間,在曹魏政營裡,有很多士族的代言人。比如河內司馬氏的司馬懿,潁川荀氏的荀彧,潁川陳氏的陳群,弘農楊氏的楊修。



曹操在任期間,由於有威望有武功,故可以對士族進行打壓,比如殺楊修、打擊荀彧等。但是曹丕接任後,為獲取士族支持,採用了陳群的九品中正制,為士族的壯大大開綠燈,使士族最終成為了龐然大物

,可以威脅曹魏的權力了。



接任的曹叡,政治手段高超,可以和士族達成均衡姿態,保證了士族和曹魏同享受權力,故在任期間安全無事。曹爽的激進改革,觸犯了很多士族的利益,所以高平陵之變後再曹魏再無回天之力。



其實高平陵之變發生時,曹爽並不是還手之力。曹爽若聽從恆範之言,帶著皇帝曹芳去許昌,學習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大有可為的。因為曹魏的武將,主要是寒門子弟,若讓士族得逞,寒門子弟外無出頭之日,在司馬懿奪權後,淮南發生三次判亂,起事都是是忠於曹魏的軍隊。可惜的是曹爽只願意當一個富家翁,又低估司馬懿的奸詐



綜上所述,司馬懿奪權,往大的說有士族壯大的大背景,從小的方面,曹魏宗室的成才率底下,又被加以防範,有才的曹丕、曹叡又是短命鬼。而司馬懿家族人才不斷,此消彼長下,司馬篡位就發生了。

隨著司馬篡魏,歷史正式進入了士族統治階段。由於士族生下就可以做官,毫無競爭機制,很快就腐化,隨後的兩晉南北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而開啟這個時代的司馬懿,也永久的被訂在恥辱柱上。


鍾離采薇

這個要怪曹操在曹植和曹丕之間接班的問題遊移不定,讓曹丕很沒有安全感,所以曹丕即位之後,老是擔心自己的兄弟奪自己的權,從一開始就變著法的限制自己兄弟的權力,他的兒子曹睿又繼承了老爹的這項政策,導致當司馬懿發動政變的時候,曹家的宗室毫無還手之力。

我們來看看曹植的遭遇,就可見一斑了。曹植是曹丕的親弟弟,按理說天潢貴胄,又封了臨淄侯,怎麼也應該是守土一方,富貴榮華了吧?我們來看看曹植自己在『遷都賦』裡面怎麼抱怨的:我開始被封為平原王,後來被改封到臨淄侯,然後又是鄄城侯,後來又改封雍丘王,中間搬家到了浚儀,現在又要去做東阿王。名稱變了六次,住的地方搬了三次,連吃飯穿衣都不能保證了!

堂堂諸侯王,連自己吃飯穿衣都可憐巴巴的不能保證,最後鬱鬱而終,這就是曹丕如何對待自己親弟弟,曹睿如何對待自己親叔叔的。

曹植這樣的諸侯王,更沒有軍權。本來曹植只有150人的衛隊,按理說這150個人也很少,根本沒什麼威脅,但是皇帝依然不放心,隔三差五的徵調,最後把所有的青壯年都徵調走了,剩下的要麼是六十歲以上的老卒,要麼是十六歲以下的少年,曹植很無奈的說:

難道國家的軍隊,就差我這五六十個青壯年去當兵麼?封王的時候說為魏國的藩屏,就這麼老的老,小的小,恐怕連自衛,看守王府都做不到,何況其他呢?

陳壽在三國志裡面都忍不住吐槽:

魏氏王公,既徒有國土之名,而無社稷之實,又禁防 壅隔,同於囹圄;位號靡定,大小歲易……

所以在這種高壓環境下,曹魏宗室自保尚且困難,怎麼能指望曹魏的宗室出什麼能人能制衡司馬懿呢?其實曹植早就提醒過曹睿:

當年取代呂氏齊國的是田氏,而不是其他姓呂的後人;三家分晉是韓趙魏,也不是姬姓的晉國公族。但是現在反而公族疏而異姓親,我是真的不理解啊!

但是曹睿當時正依仗司馬懿西拒諸葛亮,北伐公孫康,根本聽不進去曹植的忠言,所以最後高平陵事變之後,曹魏宗室毫無還手之力,直接被司馬懿召集到鄴城圈禁了起來,眼睜睜的看著魏國的社稷,變成了晉朝的山河。

老話說的好,家和才能萬事興,曹丕曹睿老是把矛頭對準自家兄弟,最後還不是便宜了外人?


經史通義

曹操一生二十五子七女可謂高產父親,但他這些兒子成人以後最有才學和實力繼承其事業的只有曹丕和曹植。父子三人建安七才子之一,在古代文學史上有重要影響。三人中曹植的文學成就最高,在繼承人問題上曹操一直遊離不定,他最喜歡的是曹植,曹植材高八斗,學富五車。飲酒賦詩是其所長,但不一定能做好接班人。。古代宗法制度立嫡以長不以賢,況且曹丕實力也不弱。曹丕做魏王后驚魂未定,為鞏固|自己的地位進行一糸列措施,也決定了曹魏政權未來命運。曹丕即位後為防止兄弟門叛亂,給他們的封地非常小,並且嚴加看管。曹彰以武勇著稱率軍打敗過異族入侵被曹丕奪了兵權。曹植是最大威脅,曹丕讓他在七步之內作詩,否則殺之。陳王曹植非常憤怒信口吟出:"煮豆持作羹,漉鼓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才撿條命。在曹丕一朝,曹室子弟只有曹真,曹休執掌兵權。到曹芳一代,只有大將軍曹爽一個人擁有實權,而曹爽的軍事能力和威望無法和司馬懿相比。高平陵事件後,曹氏子弟兩手攥空權,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天下被司馬家奪去。



關東俠客

封建王朝的弊端就是這樣殘酷,太子當上皇帝,其餘有能力的王子就很難活命,軟弱無能的不是流放便是遠離京師封幾個有名無實的王爺去享清福或軟禁等!

兄弟本如手足,相爭仍太急!曹丕更不例外,曹昂一死,曹衝雖有能力那自然難逃一死,曹植爭不過曹丕,那就流放吧!其餘王子按情況處理,事物總有兩面性,害怕兄弟爭權,偶而被大臣專權,兄弟也難以相幫!父母希望兒女多,兒女卻只為己想,人性大多自私。

雖然司馬懿並沒有對曹叡挾持就已歸天,但曹芳繼位大權卻落入司馬昭手裡,曹髦、曹奐等都屬擺設,最後還是司馬炎把這三國改為晉朝,算是統一中國。

曹氏集團大都戰死,或害死流放,皇帝也成為“孤家寡人”,遇難方知兄弟好,可悲可嘆,但這能怨誰呢?


知足常樂614453945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