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失误是什么感觉?

十二年磨一剑,只为大学梦圆,被自己心仪的大学所录取,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有很多经历了高考的家长会有这样的认知:

高考志愿填报是更复杂、更费脑子、更不容易的事情!

有多少人赢了高考,却输了志愿。

跟高考不同,高考考得不好更多情况是天灾,志愿填报失败就是完完全全的人祸!

“我是17届的考生,上大学快一年了,每次想起填志愿的草率我就悔不当初。

我是典型的高分低填,而且,当我知道当时填志愿有三个对我更好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我统统没有抓住时我就想埋头痛哭。

我也想跨过去,但是今年的六月,我想起去年的自己,我又很懊悔。我不想年年都为同一件注定的事哀悼。”

“大学班里跟我考同一份卷子的同学分数比我低20分,想想就觉得自己亏的上”

志愿填报失误是什么感觉?

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不容置疑的是,报志愿确实很重要。

志愿填报失误是什么感觉?

志愿填报失误是什么感觉?

志愿填报失误是什么感觉?

志愿填报失误是什么感觉?

志愿填报失误是什么感觉?

据统计

每年大约有12.51%的上线考生高分落榜;

19.62%的考生高分低就;

22.13%的考生从一本滑入二本;二本滑入三本、专科;

38%左右的考生专业被调剂或录取的专业不满意。

由此可见,高考志愿填报对于考生来讲是多么的关键!怪不得很多人说“报志愿比考试更重要”。

志愿填报失误是什么感觉?

一、高于一本133分,却只能上二本

王某某633分,高于一本线133分。

他志愿填报中,选择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和中央财经大学冲一冲,未尝不可。但其后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和武汉大学的录取分数相差不大。尤其是最后的G志愿和前面的几个志愿录取分数差距甚小。

王同学未被前面的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和中央财经大学录取是意料之中的,但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擦肩而过之后,又与武汉大学失之交臂了,最终却只能上二本。

沉痛教训:一般来说,为了保障平行志愿的投档,AB志愿最好保持7-8分的梯度,BC志愿保持5-6分的梯度。但根据考生具体分数的高低以及各省院校志愿个数的不同,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二、高于一本线3分,还一味追求热门专业,导致与一本批次失之交臂

王某的高考分数超过一本录取分数线3分,凭借这个分数,走上一本院校确实很难。但从他的志愿填报表看来,被一本院校录取绝非不可能。

王某的高考成绩分别超过这两所院校最低录取分数23分和43分,如果志愿填报得合理,完全可以进入一本院校,而且读一个不错的专业。

王某在志愿表中选择的专业均为电力、能源等热门专业,并且都不服从调剂,结果被退档与一本批次失之交臂。

沉痛教训:如果考生的分数刚好过控制分数线,就应慎重填写“是否同意调剂”。专业志愿覆梯度设置要科学合理,要留有足够的分数选择空间,不要一味冲热门专业;

专业的冷热会随着人才需求的消长而变化,高校的冷热专业可谓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热门专业不可能永远热下去,冷门专业也不是命中注定坐一辈子冷板凳。因此,考生选择专业志愿必须从长远着眼,结合个人兴趣爱好,着眼于自己未来的发展,选报合适的专业,辩证对待“热门”与“冷门”专业。

三、专业不服从调剂,导致被退档

服从调剂后悔莫及,产生退学复读的念头

理科考生,高考分数645分。这位考生的A志愿填报的是四川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专业为口腔医学,专业不服从调剂。考生因为觉得自己所考出的分数高出四川大学的最低录取线不少,所以在填报志愿时信心十足,填写了专业不服从调剂这一栏,而在录取时,他的分数不满足专业分配条件,就只能被退档了。 

2012年高考理科成绩620分的刘某,高于一本线53分。刘同学的目标院校是山东大学的自动化专业。为了增加被录取的概率,刘同学全部填写了“服从调剂”。最后,刘同学被“生物科学”专业录取。入学后面对开设的课程——动物学、植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课程,但是刘同学高中最差的就是生物,到了大学怎么也学不进去,导致考试好几门成绩挂科。刘同学对当初的“服从调剂”的决策后悔莫及,甚至一度产生退学复读的念头。

沉痛教训:是否服从调剂这一项一定要慎重再慎重,它能够让你有更大的机会进入想要去的学校,但是也同时面临学自己不想学的专业,“入错行”的风险。

四、不懂录取规则惹祸端,提前批次“截流”错过心仪院校

2011年,广西省理科考生王某,高考成绩575,高出一本线69分,按照这个成绩除了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等顶尖院校不考虑外,其他的一本院校还是选择范围非常大的。因为王某有一个北上广的梦想,于是选择了北京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并把北京理工大学作为第一志愿.。根据往年的分数来看,按照王某的分数,被北京理工大学录取还是很有把握的。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王某看到身边的人除了一本志愿之外,还填报了提前批。他在想这样的机会也不能浪费,并且还多了一次录取机会。于是王某在填报志愿之前,在提前批志愿栏填写了:华南理工大学的信息工程。并且选择了服从调剂。

最终,王某“成功”被华南理工大学的信息工程专业录取。信息工程是做什么的,王某都不知道……后来查询,才知道北京理工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比自己的分数低,自己完全有希望被北京理工大学录取。但是因为填报了提前批次的志愿并且被录取,导致不能参加后面的录取。想去的学校想学的专业都没有去到学到……虽然华南理工大学不错,但是王某还是心有不甘。

沉痛教训:切忌抱着“不填白不填”的心理随意涂就,因为一旦被提前批院校录取,后面所填报的志愿便统统作废。在全国各地,每年都有一些分数顶尖的考生“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因匆忙填报提前批而与后面批次的理想院校擦肩而过。

五、专业选择想当然

考生小奇从小就对生物学感兴趣,高考报考时只考虑生物相关的专业,一发现“生物医学工程”这个专业,就选作了第一志愿。然而,被录取后他才发现,他考的学校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竟然设置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之下,主要课程与生物专业相距甚远。后来他才明白,这个专业主要是从事医疗电子设备研发的,比如心电图仪器、B超机、CT机等。

沉痛教训:很多考生对专业的选择不是靠翔实的调研和精准的分析,而是看专业的名字,猜测专业内容报考,这必然失败。比如,很多家长以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计算机相关专业,但其实这个专业与计算机没什么联系,其实就是“数学”学科的一种。还有很多家长认为“教育技术学”专业讲授的是“教育”的“技术”,然而这个专业主要研究的则是多媒体技术如何在教学中应用,说白了就是培养学校电教中心的工作人员。

六、忽视体检结果

理科考生,高考分数为608分。

这个考生A志愿填报的是天津医科大学(602),但是她忽略了自己的体检结果,眼科结论为色弱这一问题。

凡是色弱和色盲是不能报考医学类专业的,天津医科大学按照体检实施办法,导致这个考生只能做退档处理。如果这个考生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体检受限,就可以报考其他能够录取的院校,就不至于退档了。

这些案例都是一些看似简单却最容易忽视和出现的问题,而在真正的志愿填报中,还涉及到不同的院校录取规则、平行志愿的原则、专业内录取技巧、提档比例等等一系列需要细致研究分析的问题。

高考政策改革,合并一、二、三批次,报考难度增大;

全国2914所高等院校,1243所本科院校,对院校不了解;

506个本科专业设置,对各专业学习及就业方向不明确;

性格与专业不匹配,影响就业及职业发展;

对位次、分差把握不够,不能科学、精准的填报,退档或滑档;

市面上报考APP泛滥,同质化严重,精准度太差,可信度不高;

等等诸多难点

志愿填报可谓12年苦读的最后一份答卷。

愿各位考生不浪费一分,顺利考上理想的大学,选择中意的专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