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爲什麼出人才?

首富的女婿

中國這麼大,每個省都有自己的文化內核,比如四川的川軍精神,浙商,徽文化等等,而湖南的湘軍文化也是異軍突出,在近代湧現出了一大批的人才。

那這些人才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以前不明顯,到了近代突然多起來了呢?

湖南省以前是跟湖北省連在一起的。

直到清朝的時候,兩個才分家。兩個原本在一塊的省分開後,卻有不同的氣質,湖北的特點是聰明,做事情考慮周到,而湖南有點相反,叫霸蠻,有點悶頭猛幹的事情。

這是因為湖北流行的是碼頭文化,武漢的長江碼頭是中國重要的物資集散地,人員交流多了,接觸的東西多,當然就顯得聰明一些。

而湖南的霸蠻則是遺傳自原有的楚國。楚國貶稱荊蠻,就有蠻的味道在裡面,楚國是最早不服周王室的一批諸侯,號稱不服周,自己稱王。湖北因為靠近中原,跟中原人學得多了,湖南因為偏南,更為偏僻,就把老楚國的精神給繼承了下來。

但湖南也並不是自己關起門來,因為南方的開發,湖南也成為了士族南遷之地,嶽麓書院就是中國四大書院之一。

經過數百年的積累,到了近代,也是時勢造英雄,太平天國大亂,湖南出了一個神級人物曾國藩。

他帶著湘軍打敗了太平天國。其中,湘軍子弟滿天下,不少也是發了財的。這一發財,回去當然對本省就有帶動,要知道太平天國的鉅額寶藏是沒找到的,是不是被湘人拿回去分了呢?

對湖南影響最大的就是曾國藩,他可以說是湖南歷史第一人。當然,湖南還有中國第一人,那是更大範圍了。

反正,湖南從這一刻算是異軍突起,讀書的人多,當兵的人多,而且省的自豪感也來了,叫若到中國亡國,除非湖南人死絕。

這種省自豪感是全國獨一份的,清末時候大家就知道。宋教仁,黃興,蔡鍔這三個湖南人的地位是相當高的。後面的湖南名人大家更熟了,就不用多說了。

現在湖南人還是敢闖的,湖南衛視就搞得不錯嘛。


腦洞歷史觀

湖南出人才,主要指近代以來。湖南人才的數量沒有準確數字,但僅從當代軍事家和開國將帥名單中,便可發現“湖南出人才,無湘不成軍”之說絕非虛言。

中央軍委在上世紀80、90年代正式確定的36名當代軍事家中,湖南籍有15位,佔41%,高居全國各省市榜首;排在第二、第三位的四川、湖北分別是7人、4人,加起來還不如湖南一個省多,他們分別是:

毛澤東、彭德懷、賀龍、羅榮桓、粟裕、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許光達、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權、黃公略。


1955~1965年間,我國授予或晉升軍銜的開國將帥共1614名,包括10名元帥、10名大將、57名上將、177名中將和1360名少將,這其中湖南人共有202名,佔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首先,按照籍貫統計,湖南籍的開國將帥共202名,佔總數的12.5%,僅次於江西的325名和湖北的235名,在全國各省市中排名第3。

其次,按照軍銜統計,湖南籍的202名開國將帥所授軍銜都很高,其中十大元帥有3位(佔30%),十名大將有6位(佔 60%),上將有19位(佔 33.3%),中將有45位(佔 41.2%),中將及以上73位(佔 28.7%),這一人數和比例均居全國各省市之冠。

開國將帥中的湖南人,元帥3人,大將6人,上將19人

元帥3人:彭德懷、賀龍、羅榮桓。

大將6人:粟裕、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許光達。

上將19人:王平、王震、鄧華、甘泗淇、朱良才、蘇振華、李濤、李志民、李聚奎、楊勇、楊得志、肖克、宋任窮、宋時輪、陳明仁、鍾期光、唐亮、陶峙嶽、傅秋濤、彭紹輝。

中將、少將因人數過多,不詳細列出名單

除了人民解放軍,國軍中60%的將軍也是湖南人,近代以來“無湘不成軍”、“湖南無特產,唯有出將軍”之類的說法可謂名符其實。

湖南近代以來出人才的原因何在?這是一種歷史的傳承,一種文化性格的弘揚。

近代革命領袖很早就注意到湖南出人才這一現象,並分析了其中原因,可謂恰如其分。

孫中山在評論湘籍志士時說:“革命軍用一個人去打一百個人,像這樣的戰爭,是非常的戰爭,不可以常理論。像這樣不可以常理論的事,是湖南人做出來的。”
蔡元培曾在《論湖南的人才》一文中寫道:“湖南人性質沉毅,守舊固然守得很兇,趨新也趨得很急。湖南人敢負責任。”

一是歷史淵源

湖南人才之興,起於晚清。由於內憂外患,晚清和近代中國產生了一批以曾國藩、曾國荃、左宗棠等為代表的中興名臣,以譚嗣同、唐才常為代表的維新變法派,以黃興、宋教仁為代表的革命黨人,他們都是湖南人,都是各自群體的領袖人物。他們儘管屬於不同政治群體,代表不同集團的利益,有著不同的政治理想和觀點立場,但無一不是思想活躍、朝氣蓬勃、天下為公的精英人物,無一不體現了憂國憂民的情懷,窮則思變的思想,敢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這種精神被後人不斷傳承併發揚光大,才有了湖南近代以來的人才井噴。

二是文化性格

從曾國藩創辦湘軍,左宗棠收復新疆,興起洋務運動,到譚嗣同等力主維新變法;從黃興、宋教仁等創建興中會、同盟會,到發動辛亥革命,發起護國運動,一次次民族危亡的時刻,一撥撥湖南志士衝鋒陷陣,表現出敢於擔當、不怕犧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文化性格和精神品格。這種文化性格激勵著後人發憤圖強,於是才有了大批湖南有志青年爭相投考黃埔軍校;才有了黃埔軍校1至5期7399名學員,湖南青年2189人,佔1/4強,居全國之冠;才有了從北伐到東征,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許許多多湖南子弟成長為國共兩黨的著名將領。

三是地理形勢

在古代中國,湖南偏居南方,被中原王朝視為蠻荒之地,但晚清和近現代以來,隨著全國經濟、政治和軍事形勢的發展,湖南逐漸成為各方勢力彙集和爭奪的焦點,無論是太平天國運動,還是北洋軍閥混戰,無論是國民革命軍北伐,還是日本全面侵華,湖南都是全國的主戰場。時勢造英雄,頻繁的戰爭固然造成時局混亂,但也開啟了民智,激盪了思想,使得革命思想在湖南廣泛傳播,為優秀人才的誕生提供了豐富的土壤,奠定了思想基礎。

《辭海》收錄的近代中國政治人物中:湖南籍44人,居全國之首;次為廣東,38人;再次浙江,22人。現代中國政治人物中:湖南63人,仍居第一;次為廣東,44人;再次四川,40人。無怪乎民國時有言:“中國若為德意志,湖南即是普魯士”。


狄飛驚

近現代湖南為什麼人才輩出? 湖南地處內陸,在漫長的古代,沒有發生過多少舉世注目的重大事情,亦缺乏引領潮流的人物。雖然出現過理學開山周敦頤,思想大師王船山,但總的說來,人才之少廖若晨星。 到了近代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嶽麓書院大門上有副對聯“唯楚有材,於斯為盛”,應該說很好的形容出了湖南地區數千年來人才輩出的盛況.據南京大學歷史系編寫的《中國曆代名人辭典》統計,鴉片戰爭以前的整個古代共收3005人,湖南籍僅23人,佔0.77%;鴉片戰爭以後的近代名人750人,湖南85人,佔11.33%,以至於曾經出現過“湘人不倒,華夏不傾”的講法。。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教授說,“清季以來,湖南人才輩出,功業之盛,舉世無出其右。” 近代湖南人才輩出,先後出現五個重要的人才群體。 一是鴉片戰爭前後經世派人才群體,代表人物是嘉道年間的名臣陶澍、賀長齡及唐鑑、李星沅、勞崇光等,著名學者和思想家魏源、湯鵬等,主要代表人物陶、賀、魏。 二是19世紀50-60年代,即鹹同年間的湘軍集團,主要代表人物為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郭嵩燾、劉長佑、江忠源等。三是19世紀末,即甲午——戊戌年間的維新志士群體,主要代表人物是譚嗣同、唐才常、熊希齡、皮錫瑞等。四是20世紀前十餘年間,即清末民初,辛亥革命志士群體,主要有黃興、宋教仁、陳天華、蔡鍔、禹之謨、劉揆一、劉道一、譚人鳳、姚洪業、楊毓麟、蔣翊武、焦達峰、陳作新等。五是五四運動以後,新民主主義革命家群體,主要代表為毛澤東、劉少奇、蔡和森、彭德懷、李富春、賀龍、任弼時、胡耀邦等。 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算起,在出席中共一大的13人中,湖南籍有4人(毛澤東、何督衡、李達、周佛海)。在他們所代表的全國53名早期黨員中,湖南籍的有20餘名。胡耀邦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6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列舉了46位傑出人物,湖南籍有16人。佔34.8%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在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的52名領導人中,湖南籍有10人。佔19.2%在1955年9月授予的10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湖南人有3位(彭德懷、賀龍、羅榮桓);在人民解放軍的10位大將中,湖南人有6位(粟裕、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許光達);在57名上將中,湖南人有19位(王震、鄧華、甘泗淇、朱良才、蘇振華、李濤、李志民、李聚奎、楊勇、楊得志、肖克、宋任窮、宋時輪、陳明仁、鍾期光、唐亮、陶峙嶽、彭紹輝、傅秋濤);在100多名中將中,湖南人有45位。湖南還湧現了一大批黨和國家的

高級領導人,除最高領袖毛澤東 外,有擔任過國家主席的劉少奇和黨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進入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有任弼時、李富春、陶鑄;擔任過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有李立三、林伯渠、李維漢、謝覺哉、蔡暢、朱鎔基、彭佩雲、江華、滕代遠、袁任遠等;文化名人有:楊昌濟、徐特立、蕭三、田漢、丁玲、周立波、周揚、齊白石、呂振羽、翦伯贊、章士釗、周谷城、曾昭倫、周光召; 這些人才群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產生,發揮過巨大的歷史作用,對中國歷史進程產生過巨大影響。正因為如此,近代湖南才為舉世所注目。以上只是中國共產黨方面的著名人士,在臺灣的還有很多著名的湖南人,像國民黨主席、臺北市長馬英九;親民黨主席、首任臺灣民選省長宋楚瑜都是湖南人。 湖南之所以人才輩出,主要原因有: 一、 湖南人的基本素質與特殊性格是人才蔚起的基礎,一個人能否成才,取決於他有沒有基本的素質和頑強的性格。一個地區的人才狀況,恐怕也取決於此。因為這是人才成長的基礎。在漫長的古代,湖南開發緩慢,長期被人稱為“瘴癘卑溼”之地,生活在這裡的土著居民大都是苗徭等“蠻族”。文物遠遜於中原和東南地區,以至“湖南人物,罕見史傳”。唐大中年間長沙劉蛻考中進士,號稱“破天荒”。至宋代,文化發達的江西陸續向湖南移民,湖南的經濟和文教事業開始有了較大進展。長沙嶽麓書院、衡州石鼓書院建立,與江西白鹿洞、河南嵩山並稱為“天下四大書院”。經元末明初的戰亂,湖南人口銳減,幾乎十室九空,經濟頓形衰敗。明洪武年間開始,鄰省即大量向湖南移民,借移民之力,經濟得以恢復,明代湖南人才亦開始有迅速發展的趨勢,但與臨近的江西相比,仍相形見絀。那時江西籍的名人佔全國同期的7.8%,湖南僅佔0.2%。明末清初,闖獻造反,清軍入關,三藩戰亂,湖南各州縣迭遭蹂躪,又陷入曠野無人的境地。據有人研究,明清鼎革之際,湖南喪失了大約三分之二的人口。因此,清初順治、康熙至乾隆年間,屢頒“召民開墾”的諭旨。於是大量移民進入湖南。據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教授的《湖南人由來考》,到清乾隆嘉慶年間,湖南全省外來移民占人口總數的九成以上。寶慶府、邵陽縣、武岡州、湘陰縣、靖州等七個州縣人口中移民佔98.4%。移民主要來自閩、粵、贛、鄂、四川,而以江西為多。事實上,考察近代湘籍歷史名人的祖籍,有許多都來自江西。象著名思想家魏源及同族、清末出任兩江總督的魏光燾的先世即是從江西吉安遷到湖南邵陽的。上述

情況表明,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的兩度移民,特別是明末清初的 大移民,使湖南居民的族緣與血緣得到了更新,從而導致人口素質的提高。大凡離鄉背井遷往他方的移民,大都據有開拓意識和自力更生、勤奮創業的精神,相對而言,那些秉性懦弱、得過且過、遊惰懶散、無所作為的人,往往不願離開熟悉的本土去追求新的生活。一般來說,就生理、心理因素而言,移民是優越於土著的。由於移民的辛勤勞作,到康熙時,湖南水稻生產已有了較大發展,贏得“湖廣熟,天下足”的美譽,從而為湖南經濟的恢復、人口的增加和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另一方面,外來移民與土著居民中的苗、瑤、侗及土家族長期相處,既有彼此爭鬥,亦有相互聯姻。據譚其驤對寶慶一府和靖州、湘陰七州縣中土著九族的考證,發現有四族系蠻族後裔。所以譚其驤認為,“清季以來,湖南人才輩出,功業之盛,舉世無出其右,竊以為蠻族血統活力之加入,實有以致之。”也有人說:“漢人與苗人通婚,成了一個混血的民族,所以才有特殊的個性。”近代維新志士、民國“第一流人才內閣”總理熊希齡即為湘西鳳凰人,人稱“熊鳳凰”,祖籍江西豐城,母親吳氏系苗族。這即是例證之一。 綜上所述,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的兩次大移民,使湖南全省人口素質實現了更新,帶來了移民所有的開拓精神與進取意識,加上與少數民族聯姻,吸收了苗瑤等族強悍、刻苦的習性,從而逐漸形成了有別於他省的特殊的民風:樸實勤奮,勁直勇悍,尚氣好勝,霸蠻任性。受這種民風薰陶的學子士人,也逐漸形成特殊的士氣文風:質樸淳實,不尚浮靡,勇於任事,銳意進取,多帶血性卻又負氣好勝。 湖南所特有的民風士習,被人稱為“吃得了苦,而耐得了煩、霸得了蠻”的“騾子脾氣”。既有馬的剛烈,又有驢的耐性。有了這種性格,種田不怕苦累,汗水換來收穫,讀書不怕艱辛,硯田筆耕,終有所成。 二、湖南建省與南北分鬧為湖南士子的脫穎而出提供了機制。 有成長的基本素質,有成長的堅強性格,還必須有使有才之人脫穎而出的機制。在清代,學子士人要想成才,要想獲得社會的認可,要想進入仕途以大顯身手,一般來說必須通過科舉考試,必須取得功名。科舉制度自隋唐開始到清代已推行了千餘年,雖然有不少弊端,明清的“八股取仕”在後人看來純粹是禁錮和摧殘人才的敝政,並且已於清末加以廢除,但歷史地看,科舉比之於“鄉舉裡選”和導致“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九品中正制疑是一種進步,下層士人可

以通過考試的公開競爭獲取仕進的機會。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所謂“十年寒窗 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就是生動地反映。古代不少有作為的政治家,如唐代韓愈、柳宗元、劉禹錫,宋代范仲淹、包拯、文天祥,明清時的海瑞、于謙、陶澍、林則徐等等,都是通過科舉即所謂的正途出身而登上政治午臺的。 在清代雍正以前,湖南還是湖廣省的一部分,省會在武昌,考舉人的考場即“闈場”設在武昌,湖南的秀才由於路途遙遠,交通不便,費用浩繁,特別是要越過八百里洞庭湖,風狂浪險。陳鵬年寫道:“洞庭之水,自夏至秋,蓋巨浸汪洋,綿亙數百里,狂風惡浪發作不常,當大比之年,貧寒士子,或十數人,或數人斂費僦舟,衝濤而往,一舟覆溺,則所損者多人,一番淪波,則各郡縣引以為戒。於是湖南士子畏怯不前,有終身未見場屋者。動曰湖南人少,是因洞庭之險而少。 楊昌濟曾經也說過:“以前科舉時代,南北合闈,湖南士子,憚泛重湖,赴試者少,獲雋亦難。有一年僅有一人中試,當時巡撫特加寵異,贈以‘一鄂橫秋’之匾。風氣閉塞,人才寥寥,可想而知。”他還談到自己的外祖父向肇昆,就是因為陪伴兩個弟弟去武昌赴考,途中過洞庭時遇大風浪驚嚇得心臟病發作而死的。 南北合闈的結果使湖廣省中舉的名額多被湖北人佔去,湖南中舉的人極少。各縣的教諭一職例由舉人擔任,因此也大都由湖北人出任。雍正元年(1723)設湖南布政使司,湖南正式建省,第二年沒湖南巡撫,駐長沙,同年南北分鬧,湖南首次單獨舉行鄉試,中試名額49名,副榜9名,僅比湖北各少1名。武舉25名,與湖北同,從此成為定製。建省與分圍既免除了風浪之險,又減輕了士子的經濟負擔,名額的劃分又增加了湖南士子中試的機會,從而激發了湖南士子進取心和求得功名的積極性,促進了“人才之奮起”,正如楊昌濟所說的那樣:“湖南與湖北分圍以後,文運大昌。”“湘省士風,雲興雷奮,鹹同以還,人才輩出,為各省所難能,古來所未有,此分圍之效也。” 三、湖湘文化經世致用學風的影響。 近代湖南幾個人才群體都體現出強烈的“經世致用”精神,這種精神是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質,可以說,正是湖湘文化經世致用的精神特質孕育了一輩又一輩近代湖南名人。經世致用從人生態度來說,是一種入世精神,這種精神的人格化表現即是以天下為己任的生命態度,勇於承擔天下家國的重任,盡力解脫天下蒼生的苦難,而不以一己私利為進退。經世致用從人生價值取向來說,是追求內


冬星

湖南人大都系江西移民,和湖北同根同源,湘鄂贛三省語言文化風土人情飲食習慣都比較接近,湖南地形屬丘陵地帶,境內江湖河溝縱橫交錯,雨水充足,土地肥沃,出名的魚米之鄉,歷代中的湖南人多為家族式群居村落,每個大的姓氏都有自己的祠堂學堂,有些村還有武把式武教頭等習武習慣,古時的北方人出行大都騎馬或馬車,歷史上的湖南交通依賴四通八達的水系運輸,有城的地方有河,有塘的地方有村,皇上委派領導下來都是坐船抵達,湖南境內物質流動大都通過湘資沅澧進長江經漢口抵達全國,湖南的人口大多集中在湘江流域,方言十里不同音,每個縣一個語調,湘江一線語言彼此基本可以聽懂,湘西部落語言複雜些,不過歷史上湘西人口較少,屬於湖湘文化一個支派吧,外界看多了湘西剿匪記判定湖南歷史土匪多是一個誤區,湖南人性格外向脾氣暴躁,霸蠻但不野蠻。

言歸正傳,說到湖南人為什麼近代史出人才,覺得基於幾個方面,移民文化造就了湖南人的獨特風格,像世界移民國家的澳大利亞人美國人加拿大人以色列人大都民風彪悍但又頭腦發達,移民對人類文明有著相互融合補充形成獨具一格新風貌,再說湖南人重視教育那是出了名的,嶽麓書院石鼓書院都是保存完好的千年古蹟,湖南的家族文化一直傳承著尊師重教優良傳統,孩子要想出息就要多讀書,這種信條已經根植人心,歷史上湖南人對子弟不好好讀書懲罰是嚴厲的,老師可以用竹片打手板,學生成績不好家長會用扁擔鞭打,可以說湖南的讀書人一半是打出來的,一半是天資聰慧或受環境感染,湖南人的家族家風都有激勵後人出人頭地,對家境貧寒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家族都會給予資助,湖南風俗中女人要三從四德,男人要頂天立地,男人出身的第一選擇是讀書,再就是學手藝,劣等生幹苦力,由於湖南歷史上水路發達,接觸外部世界機會多,一般人都有見多識廣,膽大心細,遇事會有獨立思考果斷處置能力,多讀書多接觸多歷練多冒險培植了獨特的湖湘文化,在這種文化底蘊背景下湖南走出來的人才濟濟層出不窮,影響了中國近代史的走向。為中華文明做出了卓越貢獻!


手機用戶3531688747H

唯楚有才,於斯為盛!

意思就是湖南這塊土地,孕育的人才很多,從歷史角度來看湖南,500年前,湖南還是南蠻之地,但是晚清開始,湖南人崛起,從曾國藩到左宗棠,湘軍屢建奇功,再到抗日戰爭時期,長沙保衛戰,衡陽保衛戰,日軍攻打武漢,只用了三天,日軍攻打長沙用了一個星期,日軍攻衡陽,整整47天,最後使用毒氣彈,空投燃燒彈,才攻下,難道是衡陽人“不識時務”?正因為衡陽軍民的“霸蠻”,才為大後方爭取了寶貴的時間,衡陽是全國唯一一座抗日戰爭文化紀念名城!

吃得苦 ,霸得蠻, 耐得煩!經世致用,敢為人先!

湖南,近代最偉大的人物,屬毛主席,解放新中國,許多人研究毛主席一生,脫離不了一個詞,就是知行合一,毛主席不僅是軍事家,還是文學家,思想家,同時“接地氣”,經世致用,敢為人先!東西合璧,博古通今!湖南雖是南方,到骨子裡留著彪悍的血液!


蔣昊脫口秀

最新消息:

湖南省今年高考700分以上157個,連加分共168個,600分以上竟然有兩萬四千人,700分都上不了北大清華,太牛了,真正的教育大省! 山西狀元在湖南排269名,江蘇狀元在湖南排168名,福建狀元在湖南排153名,安徽狀元在湖南排117名,湖北狀元在湖南排69名,廣東狀元在湖南排357名。想想湖南的孩子有多麼不容易啊!一聲長嘆之餘,仍然為湖南學子喝彩,優秀畢竟是無可置疑,在湖南的學子不易啊!

文科一本線:533,二本:458;全省最高分:675;600分以上:737人。

理科一本線:503,二本:422;全省最高分700,600分以上3000多,比去年少一半了。馬上省高招委開會,更多情況隨後再發。


A8展望2017

問:湖南為什麼出人才?

這話問的有些片面,就因為湖南將帥多嗎?人才就僅侷限於將帥嗎?別的領域們傑出者就不是人才嗎?哪個省沒有人才?

革命人才必顯現於覺醒與抗爭,將帥人才必顯現於戰爭,土地革命是從南方燃起,而且經正確領導走向勝利,革命人才和將帥人才自然就多出於南方。

我認為特殊時期人才是一枝獨秀的,而平常時期人才則是叢生的。動亂時期人才集中在星火燃發之處,燃發之處就一枝獨秀。和平時期沒有戰爭,人才就多元化了,每個領域都有人才,每個省都有人才,人才就是叢生的了,這從每年的高考錄取就能證明。

縱觀歷史也可說明,漢初蕭何張良等人才多出於江蘇豐沛,隋唐人才多出於關隴,宋初人才多出於中原,明初人才多出於安徽鳳陽。

共和國的革命人才多出於湖南就順理成章了。

人才一枝獨秀時期已經過去,現在是各地叢生時期,一枝獨秀只有在歷史的特定時期才有發生。






金蘋果老楊

湖南為什麼出人才,我個人覺得,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湖南人不怕吃苦。湖南人有股子蠻勁。做什麼事都認認真真,不達目標絕不罷休。前面困難再大,也要咬牙堅持。正是因為這種勁頭在,湖南人敢闖,就闖出了一條活路,闖出了湖南人的名氣。

二是湖南人重視教育。湖南人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歷來就十分重視。千年學府是湖南重視教育的重要標誌。無論是在邊遠的山區,還是在繁華的城市,家家戶戶都以學為榮。學識是人生最重要的砝碼。重視教育,讓一代一代湖南人受益匪淺。

三是湖南人敢於創新。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湖南邵陽人魏源。邵陽湖南中部的一個城市,很是封閉,過去交通很不方便。但就是這樣一個地方,競爭出了一個了看世界的第一人。可以說,湖南人絕不思想僵化,他們既大膽,又善於創新。正是這種精神,才讓湖南人才不斷湧現。

以上觀點,供參考。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點樂生活

因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確實湖南除了許許多多的歷史名人,

例如,我們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

彭德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兼-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賀龍(1896-1969),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和主要領導者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羅榮桓 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造者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奠基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黨、國家和軍隊卓越領導人。

歐陽詢,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

粟裕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總參謀長。

黃克誠,中共中央-書記,中央紀委第二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湖南省永興縣人,1902年10月1日出生於永興縣下青村一貧苦農民家庭。1922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師範。

  陳 賡(1903-1961)中共中央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事家。湖南省湘鄉縣(今湘鄉市)人, 原名陳庶康,1903年2月27日出生於湘鄉縣二都柳樹鋪一戶殷實人家。

  曾國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諡文正,湖南長沙府湘鄉(今湖南省雙峰縣)人。中國清朝時期的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中興名臣」之一,也是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

  肖勁光,湖南長沙嶽麓山朱張渡人。中國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國家和軍隊的優秀領導人,人民海軍的主要創建者,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將。

  譚政,原名譚世銘,湖南湘鄉人。國家和軍隊的優秀領導人,傑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人民解放軍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人。1906年06月14日,出生於今湖南省湘鄉市楠竹山村。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陰人。生於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舉人,後3次參加進士考試均落第,遂絕意科舉,留心農事,研究輿地和兵法。

  左 權(1905-1942)紅一軍團參謀長,八路軍副參謀長,軍事家。湖南省醴陵縣(今醴陵市)人,1905年3月出生於醴陵縣新陽鄉一個貧苦農家。

  蔡和森(1895—1931),字潤寰,號澤膺,湖南省雙峰縣永豐鎮人。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


赤子之心朝夕奔夢

湖南出人才源自於“吃的苦霸得蠻耐得煩不怕死”的性格,當然這種性格也來自於幾千年的薰陶。湖南地形山區居多,生活所迫在改造大自然的過程中養成了勤勞的特點,湖南氣候影響,多雨潮溼,養成吃辣椒的習慣,也漸漸養成湖南人好爽的性情。湖南人勤勞善爭,好學習且不侷限於地方區域。湖南人顧家也願在外闖蕩。湖南人正氣。近代中國,湖南人確實出了不少政治軍事人才,這也是近代這個環境適宜湖南人闖蕩,積聚千年積澱的湖南人在這個環境下噴湧而出。然而現在,湖南人在政治軍事上人才日漸減少,或多或少與湖南人性格有關,穩定和平的年代更多涉及的是內部利益紛爭,湖南人性情向來不善於此。現代的湖南人更多的轉向學術專業技術方面的大咖,仔細查查便知,各個專業行業領域的湖南人越來越多,小有名氣的湖南人也越來越多。當然,如果有一天國家出現動亂,需要保家衛國的時候,大批湖南人又會湧現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