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達晨劉晝:絕大部分中小投資機構會「死亡」

BAT一边做接盘侠,一边碾压VC/PE!达晨刘昼:绝大部分中小投资机构会“死亡”

清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倪正東在一場公開活動中直言,騰訊才是中國創投市場最活躍的機構,超過任何一個天使,超過任何一個創投,超過任何一家PE。

相比之下,VC/PE(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機構卻正面臨著許多生死關頭:募資難、投資數量減少、退出預期下降。

在業內人士看來,國內的VC/PE機構正在經歷大爆發之後的清算週期,即將迎來第二個週期的起點,在經歷了優勝劣汰後,存活下來的很多機構或者會向產業化轉型。

“不相關”的非競爭關係

BAT不僅在投資數量和規模上“碾壓”了VC/PE們,甚至在投資的成績單上也有傑出表現。根據普華永道日前發佈的《普華永道獨角獸CEO調研2018》報告中顯示,目前國內的獨角獸企業當中,有1/4是由BAT進行投資的。

近年來,以BAT為首的不少產業資本加入對優秀創業企業的爭奪戰中,並屢屢得手,諸如ofo、摩拜、商湯科技等明星企業也都獲得過BAT的投資。

不少VC/PE機構只能淪為這些產業資本背後的“附庸者”,跟著BAT做一些跟投。甚至有一些VC/PE機構直言,BAT就是他們的“接盤俠”。

“事實上,近兩年國內整體的投資規模是有所減緩的,只不過BAT所關注的領域仍在增長,但是其他VC/PE沒有明顯變化,所以顯得BAT的活躍程度更高。”

與此同時,陳翔指出,VC/PE機構近兩年在募投管退等環節都遇到了一些短期的困難。這導致目前VC/PE普遍陷入募資難、投資謹慎、退出預期下降等困境中,活躍程度相比就有所降低了。

不過,BAT等產業資本的崛起,在VC/PE機構看來,並非壞事。澳銀資本董事長、創始合夥人熊鋼就指出,從投資目的的角度出發,事實上產業資本跟VC/PE是不相關的,並不會構成競爭關係。

在他看來,BAT等產業資本追求的第一目標是產業的協同效應,而VC/PE追求的則是投資權益的增值。從這個角度出發,產業資本可以選擇一些有技術特色的小團隊,而不需要一個完整的公司制投資標的。

“他們大可以收購一個公司當中對他們有價值的部分,例如技術、模式或者業務上跟他們關聯度比較高的部分即可,甚至可以併購了這個公司後拆掉整個公司架構,只留下有價值的部分。而VC/PE投資是整個團隊和項目,要的是一個獨立的生意。”

二者孰優孰劣?

那麼,對於創業者而言,應該如何選擇產業資本和VC/PE?雙方資金的優劣勢表現在哪些地方?

熊鋼指出,鑑於產業資本和VC/PE投資的目的不同,因此,他們對於創業者的介入方式和程度也是不同的。

他表示,VC/PE因為投資了很多不一樣的創業公司,因此在公司治理層面更加多元化,對於資本市場的敏銳程度和給企業的自由度也更大。而產業資本可能對企業的發展和業務協同會有一些優勢。

“從這個角度來看,創業團隊需要判斷自己是要獨立成長還是能夠接受被拆解,對於有一定規模、可以獨立上市的創業公司,可能不太能接受產業資本。”熊鋼說。

陳翔則認為,VC/PE相比BAT等戰略投資者、產業投資者而言,在募投管退四個環節都存在劣勢。在募資端,BAT等產業資本以併購投資為主,資產有財務並表效應,可以直接帶來自己的業務增長,變成現金流。

在投資端, 產業資本主要針對自己的產業領域找標的,對於領域內的項目會有更深入的理解,可以有效降低投資風險。

在管理端, 產業資本會更多深入到公司管理中。

在退出端, 由於產業資本的資金屬性原因,他們對退出的時間和渠道要求會更加寬鬆。

“但這不意味著VC/PE就沒有優勢。從資金的靈活度、投資領域和資源整合能力來看,VC/PE要更勝一籌。”

陳翔指出,產業資本儘管會提供一些資源,但大多侷限於自身的資源圈裡面。但是VC/PE通過投後管理的持續性,在資源整合能力上更靈活,而且可以幫助企業整合更多產業資本。

此外,在內部管理方面,正是因為VC/PE作為財務投資者,不會太過深入介入公司管理,因此主要是做現有管理體系的改善。而產業資本的進入,大多是對公司原有管理體系進行顛覆,這往往沒能收到好的效果。

從這些角度來看,曹軍波直言,對於創業企業而言,選擇產業資本還是傳統的PE/VC,首先要區別戰略投資和財務投資兩種方式。

對於創業企業而言,在尋找融資時,如果要找產業資本,需要看大企業的戰略需求,是否與自己相符。

而如果是要找財務投資,則要看自己能否給機構帶來穩定的財務回報,自己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是否立得住。

VC/PE的產業化方向

業內普遍認為,在2009年國內人民幣基金開始迎來爆發、2015年國內創投基金高速增長過後,現在國內創投行業已經在逐漸步入洗牌期。

熊鋼指出,這實際上是一個週期性行為,“錢荒”只是這個週期性行為的結果。“從2009年開始爆發的人民幣基金,很多到現在正好是經歷到週期的結尾,進入清算期,投資者們都要來算賬了。”

在他看來,現在是整個中國資本市場投資、資本結構大的洗牌階段,也是新的起點,過後中國的VC/PE機構將進入第二個週期。

“對於真正的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歷練和經歷,能夠留下來的,一定是最優秀的、最合適做這個市場的投資者和投資機構。”

“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一二級市場價格倒掛很明顯。對於很多機構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從去年開始,很多私募機構已經清算、關門了。”

陳翔也指出,2015年很多VC/PE機構投了很多企業,到了這個階段,退出不成功的話就虧掉了。

在這種情況下,現在很多機構會去找產業資本合作,投資的確定性會更高一點。

“其實現在很多項目產業和私募機構都有各自領投和跟投,需要看產業領域,投資的產業化會越來越重要,產業資本和財務資本結合會越來越深入,誰能在投資深度上挖掘更深入。趨勢會形成一個更良好的產業鏈,私募機構會轉變為財務和產業型的綜合機構,有些私募會綁定一些產業資本合作,這都是可取的。”陳翔說。

在談到很多VC/PE把BAT當做接盤俠的觀點時,曹軍波表示,這個問題他不好評價。

但他表示,產業資本跟傳統的PE/VC從大的趨勢來看,一定是競合的關係,也就是既有競爭也有合作的關係。

他指出,從目前來看,以BAT為代表的產業資本跟傳統的VC/PE合投的項目越來越多,甚至包括幾家主流的互聯網公司也會投資同一個項目,即便是在他們競爭激烈的領域內。應該說,整個行業越來越理性,是一個充分市場競爭的局面。

“雙方之間的合作關係,是一個共贏的合作關係,接盤俠這個說法我不認可,這種投資邏輯是不可持續的,無論是產業資本還是私募機構還是要圍繞產業的思路去做,要看標的在產業上有怎樣的合作。”陳翔如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