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王菊,後有楊超越,土創101爲什麼能做到持續霸屏?

楊超越又雙叒叕上熱搜了,這一次直接"爆"掉。

前有王菊,後有楊超越,土創101為什麼能做到持續霸屏?

一個堪比核爆級的車禍現場,引來罵戰無數。

到最後王菊和楊超越粉絲集體下場撕逼,兩家互相舉報。

鬧到這種程度,確實讓人心驚膽戰。

在這場女團大戰中,楊超越和王菊是兩個特別的存在。如果說王菊憑藉高情商夠獨立博得“菊家軍”的青睞,那楊超越正好走到前者的反面。愛哭,笨拙,不懂事,但就是猶如神助一度被護送到前三甲,她像一個矛盾的綜合體,沒有規律和公平可尋,有多少人罵她就有多少人愛她。

她的粉絲在她身上看到那個笨拙卻一心想出人投地的自己,哭起來人畜無害,像個受盡委屈的小朋友一樣惹人憐愛。但成也蕭何敗蕭何,她太愛哭了,卻始終沒讓觀眾看到成長,名叫楊超越,卻總也沒能超越。粉絲可以沒日沒夜投票護送她出道,但是能力與位置不匹配,自然會招致不滿,從第二名跌至第九名就是最好的證明。

按理來說,優質女團選人標準應是十分嚴苛,像楊超越這樣業務能力不過關的隊員早就該被pass,這樣皆大歡喜,小女孩不用再緊張,觀眾也落得清淨。那為什麼她還會留在臺上呢?

這就要說到《創造101》的本質,這是一檔力求能夠最大程度吸引點擊和討論,注重娛樂效果的綜藝,不會按部就班地選出那些符合人們期待的標準的美少女,有話題,有爆點才是這檔節目最需要的選手。正如馬東曾對選手一針見血地指出:“只有做到最大程度的不一樣,你才最大程度的被需要。”

不論這場口水戰有多大,騰訊依舊是最大的贏家。這款現象級的綜藝節目持續霸屏,熱搜高居不下,其背後法則對品牌營銷有什麼樣的啟示,值得我們深究。

1、從“菊姐”到“村花”

爆點話題一波接一波

《創造101》除了借《偶像練習生》的東風未播先火外,本身對於導師和選手的選擇都別出心裁。黃子韜、羅志祥兩位導師從隔壁班的《這,就是街舞》攜熱度而來,話題性不必多說。張傑,Ella、胡彥斌、王一博各個自帶熱搜體質,為節目預先打下良好的粉絲基礎。

節目開始後更是話題不斷,從“Sunshine素顏參加《創造101》”、“C皇C位出道”、“yama走穴之路”,到“菊外人”、“陶淵明”,再到最近的“楊超越車禍現場”,《創造101》的聲量持續擴大,這款節目不是在創造熱點,而是將自己打造成熱點。

2、明星互動加持,熱度成量級增長

陳偉霆、容祖兒、汪蘇瀧等眾多明星為《創造101》打call,為節目注入無數流量。其實參賽選手多來自包括環球音樂、香蕉娛樂、樂華娛樂等43家娛樂經紀公司,這些公司背後簽約了娛樂圈大半藝人,每個公司都有影響全國乃至世界的一線大牌明星,號召他們前來應援打call,只要關注娛樂圈,想不知道都難。

3、全網互動,粉絲才是女團創始人

前段時間大熱的愛奇藝《偶像練習生》將偶像養成模式運用到極致,粉絲們紛紛喊出“救救孩子”的口號,各顯神通全民打榜投票送偶像出道。而今的《創造101》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投票渠道多樣,建立粉絲根據地,舉辦偶像粉絲互動活動,大量日常花絮定期投餵,最大限度調動粉絲參與偶像的成長過程,給予他們難得可貴的參與感與成就感。

4、節目與品牌強強聯合,好看也好玩

《創造101》的品牌主多達7位,除了獨家冠名商OPPO,還有小紅書、康師傅冰紅茶、七度空間、英樹面膜、中華魔力迅白、騰訊微視。開關板+創意中插+應援視頻+品牌標版,短片結合選手獨特個性,內容豐富有趣,巧妙地融入品牌信息,在品牌和節目之間建立新的互動方式,增強消費者對品牌的記憶度和好感度

5、製造精良,佈局IP生態產業鏈

無論節目話題性有多強,只有擁有精良的內容觀眾才會買賬。《創造101》的導演來自湖南衛視《歌手》的核心團隊,音響、剪輯、攝影、後期均來自於一線團隊。除此之外早在選手進駐101大樓之前,節目組就為選手準備了大量衍生產品,如項鍊、髮帶等日常生活中頻繁使用和展現的物品。產品可同步在騰訊視頻商城和贊助品牌小紅書上售賣。粉絲將衍生品作為與偶像互動的重要載體,節目也同時獲得更好的商業價值,可謂一舉兩得。

前有王菊,後有楊超越,土創101為什麼能做到持續霸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