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爲裳——藍瑛對董其昌沒骨山水的借鑑與後學傳承

華麗為裳——藍瑛對董其昌沒骨山水的借鑑與後學傳承

對董其昌『沒骨山水』的借鑑

觀藍瑛生平,不見其有觀張僧繇作品的記載,所以其仿張僧繇之『沒骨山水』,可能和董其昌一樣僅是一種託古自創的說辭。鑑於其與董其昌畫學的淵源,可以肯定藍瑛對『沒骨山水』的概念,應該也是從董其昌而來。董其昌對張僧繇、楊昇『沒骨山水』做了實踐上的原型想象,還對『沒骨山水』理論作了梳理,這對『松江畫派』及藍瑛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而藍瑛的這一系列『沒骨山水』應該也是對董其昌這一理論的一個回應。

華麗為裳——藍瑛對董其昌沒骨山水的借鑑與後學傳承

明 董其昌 西山雪霽圖 24.8cm×26.1cm 1596 上海博物館藏

如果拿藍瑛的這些作品與董其昌的作品作一比對,可以發現他的『沒骨山水』受董其昌的影響很大,但是在技巧上更勝一籌,這與他早年學習南宋院體應不無關係。藍瑛年輕時曾去松江求學拜訪董其昌,其作品受到了董其昌和陳繼儒的肯定。據謝稚柳先生《鑑餘雜稿》雲,在一六一三年,藍瑛曾與董其昌、陳廉、吳振合作《蘆鄉雜畫》一卷,『骨體大似華亭派』『乃知其早年,亦在董其昌之藩籬中。』

現藏天津藝術博物館的《溪山秋色》亦是其一六一三年之作,當時藍瑛二十九歲,已經到松江六年。這幅作品是目前能見到其有紀年的作品中最早的一幅。比照董其昌《晝錦堂圖》,可以發現《溪山秋色》顯然是當時畫壇盛行的松江派的面貌。此圖構圖上承襲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方法,筆墨柔潤清淡,行筆輕快利落。但受董其昌影響,行筆多用側峰皴寫,只是筆性更為峻厲。

華麗為裳——藍瑛對董其昌沒骨山水的借鑑與後學傳承

華麗為裳——藍瑛對董其昌沒骨山水的借鑑與後學傳承

明 藍瑛 溪山秋色圖 180cm×23.8cm 1613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比照二人同仿張僧繇的『沒骨山水』,我們會發現有不少的共同點和承襲關係:

首先,二人在『沒骨山水』中都保留了對黃公望畫風的承襲,對坡渚的描繪皆使用了黃公望的筆法。藍瑛在《白雲紅樹圖》和《仿張僧繇山水圖》中都可以見到與《富春山居圖》類似的的描繪坡渚的方式,而正與董其昌在其《仿僧繇山水圖》和《仿張僧繇白雲紅樹圖》卷中的使用方法一脈相承。雖然藍瑛早年便以鑽研黃公望入手,但『沒骨山水』中以黃公望風格的坡渚入畫,或許和董其昌不無關係。

華麗為裳——藍瑛對董其昌沒骨山水的借鑑與後學傳承

明 藍瑛 白雲紅樹圖 48cm×189.4cm 1658 故宮博物院藏

其次,《青山紅樹圖》的山頂上使用紅色苔點點綴山石的方法也可以在董其昌《仿僧繇山水圖》中見到。只是藍瑛在紅色苔點外又加上了墨色、綠色的苔點,更添色彩豐富之感。甚至為了色墨和諧,在此基礎上有所生髮,創了『嵌寶點』。比較特殊的是,藍瑛在《青山紅樹圖》遠山山頂處還略微保留了紅色枝幹的形狀,很可能是受董其昌在《西山雪霽圖》中於遠山上用硃砂直接沒骨寫枝幹的影響。

華麗為裳——藍瑛對董其昌沒骨山水的借鑑與後學傳承

明 藍瑛 青山紅樹圖 49.6cm×17.5cm 1652 故宮博物院藏

第三,藍瑛『沒骨山水』中所描繪的雲氣,也與董其昌的《仿張僧繇白雲紅樹圖》相當類似。這種雲氣的畫法在藍瑛的《青山紅樹圖》扇頁,《澄觀圖》冊十二開選一,《白雲紅樹圖》軸,《仿張僧繇山水圖》軸中都有出現。二人山腰之白雲,基本都不用勾雲或留白法,而是直接以白粉傅染出雲的層次,強化了白雲的形體。

華麗為裳——藍瑛對董其昌沒骨山水的借鑑與後學傳承

在藍瑛畫作中見到不少董其昌影響的元素,想必是藍瑛受董其昌啟發之後而有這些仿古『沒骨山水』之作。然而,藍瑛並非單純學習董其昌『沒骨山水』的風格,比較一下董其昌和藍瑛的『沒骨山水』,一清雅,一濃麗;一寫意,一謹嚴。相較於董其昌逐漸將仿張僧繇山水轉變成為一種更具文人筆墨趣味,色墨相融的風格,藍瑛則是維持一貫的華麗色彩。

儘管其在早年曾師法董其昌,但到後來他仍然向濃麗的方向發展,更充分利用色彩對比,將色彩所能造成的華麗效果推向極致,文人的筆墨與風格也一轉而成其畫面中的裝飾元素,這使得整個畫面更具裝飾性。

華麗為裳——藍瑛對董其昌沒骨山水的借鑑與後學傳承

明 藍瑛 雪溪圖 38cm×27cm

藍瑛後學對『沒骨山水』的傳承

藍瑛的學生劉度,與他的兒子藍孟、孫子藍深也都作有師承自藍瑛風格的『沒骨山水』作品。這些後輩也學習到藍瑛長久以來所開創的仿古風格,作品基本上還是維持著藍瑛的樣貌。雖然未有太大的突破與創新,然個別作品在筆法表現上還是有些許不同,比如,

劉度會注重對於建築物的精細描繪。而藍孟的設色較為淡雅,其苔點只會以焦墨點出,不再點上石綠。藍深則更強調色彩的豐富性,畫面構圖也變得繁複。

華麗為裳——藍瑛對董其昌沒骨山水的借鑑與後學傳承

劉度 仿張僧繇山水圖 93cm×159cm 1644 山東省博物館藏

劉度在一六四四年創作有《仿張僧繇山水圖》軸(山東省博物館藏),從山體的設色以及坡渚的畫法都是從藍瑛處來,山體主峰在石綠山體之上使用朱磦以表現陽光之感。這在藍瑛的《澄觀圖冊》十二開選一中同樣可以見到,這種畫法董其昌並沒有使用,但在這之後近代的張大千就使用得比較多。同時白雲的畫法上,劉度還繼承了藍瑛這種傅染白粉為雲氣的方法,只是顯得層次略為單一。

劉度從藍瑛處繼承了整體沒骨設色的畫風,但是他融入了自己較為精謹的風格。《明畫錄》中就有對劉度的記載:

『受學於藍瑛,變其師法,山水細密工緻,俱從李昭道、趙伯駒一派入手,且能去俗入雅,備極精嚴,幾有出藍之目。』

藍瑛到了晚年,畫風成熟,筆法變得短促老辣,流露出一種不加雕琢的拙趣,用色上亦是大膽鋪陳,經意中似不經意。如《澄觀圖冊》中,用筆寫意、老辣,點景皆粗略輕鬆的線條取其大概完成,人物衣袍五官都畫得非常簡略。但劉度在《仿張僧繇山水圖》軸中,可以見到他對建築物描繪之細膩,甚至是屋裡人物正在進行的活動及其傢俱擺飾皆刻畫得較為仔細,甚至前景的大樹雖然也是和藍瑛一樣用紅白色畫葉片,但是已經不是沒骨畫出,而是用雙鉤填色法。這應該是其在沒骨法中融入了李昭道、『二趙』一派精工的青綠山水畫風。

華麗為裳——藍瑛對董其昌沒骨山水的借鑑與後學傳承

藍孟 仿古山水冊十二開選一 1668 上海博物館藏

另藍瑛的兒子藍孟及其孫子藍深皆繼承家學,現存上海博物館的藍孟一六六八年作的《仿古山水》冊十二開之一(仿張僧繇)以及日本京都博物館藏的藍深的《仿張僧繇白雲綺樹圖》,都是藍瑛風格的『沒骨山水』。他們雖然在題跋中都自言仿張僧繇,但這時候的『張僧繇』基本已經是『沒骨山水』畫風的一個代稱,他們已經是把藍瑛的沒骨風格帶有程式化地繼承下來,從山體的形態到設色,樹幹以及點葉的畫法和坡渚的用筆皆是藍瑛的風格。只是苔點已經沒有那麼絢麗的顏色,變得單純,但其點法已經是明代水墨畫風的普遍方法。在白雲的處理上,原先在藍瑛作品中較為靈動的方法,兩幅作品皆以較厚的白粉傅塗,變得相對古拙平板。整個畫面在色彩的分佈與使用上都強化了藍瑛的裝飾趣味。

華麗為裳——藍瑛對董其昌沒骨山水的借鑑與後學傳承

明 藍瑛 溪山雪霽圖 43cm×124cm 1623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華麗為裳——藍瑛對董其昌沒骨山水的借鑑與後學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