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为裳——蓝瑛对董其昌没骨山水的借鉴与后学传承

华丽为裳——蓝瑛对董其昌没骨山水的借鉴与后学传承

对董其昌『没骨山水』的借鉴

观蓝瑛生平,不见其有观张僧繇作品的记载,所以其仿张僧繇之『没骨山水』,可能和董其昌一样仅是一种托古自创的说辞。鉴于其与董其昌画学的渊源,可以肯定蓝瑛对『没骨山水』的概念,应该也是从董其昌而来。董其昌对张僧繇、杨昇『没骨山水』做了实践上的原型想象,还对『没骨山水』理论作了梳理,这对『松江画派』及蓝瑛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而蓝瑛的这一系列『没骨山水』应该也是对董其昌这一理论的一个回应。

华丽为裳——蓝瑛对董其昌没骨山水的借鉴与后学传承

明 董其昌 西山雪霁图 24.8cm×26.1cm 1596 上海博物馆藏

如果拿蓝瑛的这些作品与董其昌的作品作一比对,可以发现他的『没骨山水』受董其昌的影响很大,但是在技巧上更胜一筹,这与他早年学习南宋院体应不无关系。蓝瑛年轻时曾去松江求学拜访董其昌,其作品受到了董其昌和陈继儒的肯定。据谢稚柳先生《鉴余杂稿》云,在一六一三年,蓝瑛曾与董其昌、陈廉、吴振合作《芦乡杂画》一卷,『骨体大似华亭派』『乃知其早年,亦在董其昌之藩篱中。』

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的《溪山秋色》亦是其一六一三年之作,当时蓝瑛二十九岁,已经到松江六年。这幅作品是目前能见到其有纪年的作品中最早的一幅。比照董其昌《昼锦堂图》,可以发现《溪山秋色》显然是当时画坛盛行的松江派的面貌。此图构图上承袭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方法,笔墨柔润清淡,行笔轻快利落。但受董其昌影响,行笔多用侧峰皴写,只是笔性更为峻厉。

华丽为裳——蓝瑛对董其昌没骨山水的借鉴与后学传承

华丽为裳——蓝瑛对董其昌没骨山水的借鉴与后学传承

明 蓝瑛 溪山秋色图 180cm×23.8cm 1613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比照二人同仿张僧繇的『没骨山水』,我们会发现有不少的共同点和承袭关系:

首先,二人在『没骨山水』中都保留了对黄公望画风的承袭,对坡渚的描绘皆使用了黄公望的笔法。蓝瑛在《白云红树图》和《仿张僧繇山水图》中都可以见到与《富春山居图》类似的的描绘坡渚的方式,而正与董其昌在其《仿僧繇山水图》和《仿张僧繇白云红树图》卷中的使用方法一脉相承。虽然蓝瑛早年便以钻研黄公望入手,但『没骨山水』中以黄公望风格的坡渚入画,或许和董其昌不无关系。

华丽为裳——蓝瑛对董其昌没骨山水的借鉴与后学传承

明 蓝瑛 白云红树图 48cm×189.4cm 1658 故宫博物院藏

其次,《青山红树图》的山顶上使用红色苔点点缀山石的方法也可以在董其昌《仿僧繇山水图》中见到。只是蓝瑛在红色苔点外又加上了墨色、绿色的苔点,更添色彩丰富之感。甚至为了色墨和谐,在此基础上有所生发,创了『嵌宝点』。比较特殊的是,蓝瑛在《青山红树图》远山山顶处还略微保留了红色枝干的形状,很可能是受董其昌在《西山雪霁图》中于远山上用朱砂直接没骨写枝干的影响。

华丽为裳——蓝瑛对董其昌没骨山水的借鉴与后学传承

明 蓝瑛 青山红树图 49.6cm×17.5cm 1652 故宫博物院藏

第三,蓝瑛『没骨山水』中所描绘的云气,也与董其昌的《仿张僧繇白云红树图》相当类似。这种云气的画法在蓝瑛的《青山红树图》扇页,《澄观图》册十二开选一,《白云红树图》轴,《仿张僧繇山水图》轴中都有出现。二人山腰之白云,基本都不用勾云或留白法,而是直接以白粉傅染出云的层次,强化了白云的形体。

华丽为裳——蓝瑛对董其昌没骨山水的借鉴与后学传承

在蓝瑛画作中见到不少董其昌影响的元素,想必是蓝瑛受董其昌启发之后而有这些仿古『没骨山水』之作。然而,蓝瑛并非单纯学习董其昌『没骨山水』的风格,比较一下董其昌和蓝瑛的『没骨山水』,一清雅,一浓丽;一写意,一谨严。相较于董其昌逐渐将仿张僧繇山水转变成为一种更具文人笔墨趣味,色墨相融的风格,蓝瑛则是维持一贯的华丽色彩。

尽管其在早年曾师法董其昌,但到后来他仍然向浓丽的方向发展,更充分利用色彩对比,将色彩所能造成的华丽效果推向极致,文人的笔墨与风格也一转而成其画面中的装饰元素,这使得整个画面更具装饰性。

华丽为裳——蓝瑛对董其昌没骨山水的借鉴与后学传承

明 蓝瑛 雪溪图 38cm×27cm

蓝瑛后学对『没骨山水』的传承

蓝瑛的学生刘度,与他的儿子蓝孟、孙子蓝深也都作有师承自蓝瑛风格的『没骨山水』作品。这些后辈也学习到蓝瑛长久以来所开创的仿古风格,作品基本上还是维持着蓝瑛的样貌。虽然未有太大的突破与创新,然个别作品在笔法表现上还是有些许不同,比如,

刘度会注重对于建筑物的精细描绘。而蓝孟的设色较为淡雅,其苔点只会以焦墨点出,不再点上石绿。蓝深则更强调色彩的丰富性,画面构图也变得繁复。

华丽为裳——蓝瑛对董其昌没骨山水的借鉴与后学传承

刘度 仿张僧繇山水图 93cm×159cm 1644 山东省博物馆藏

刘度在一六四四年创作有《仿张僧繇山水图》轴(山东省博物馆藏),从山体的设色以及坡渚的画法都是从蓝瑛处来,山体主峰在石绿山体之上使用朱磦以表现阳光之感。这在蓝瑛的《澄观图册》十二开选一中同样可以见到,这种画法董其昌并没有使用,但在这之后近代的张大千就使用得比较多。同时白云的画法上,刘度还继承了蓝瑛这种傅染白粉为云气的方法,只是显得层次略为单一。

刘度从蓝瑛处继承了整体没骨设色的画风,但是他融入了自己较为精谨的风格。《明画录》中就有对刘度的记载:

『受学于蓝瑛,变其师法,山水细密工致,俱从李昭道、赵伯驹一派入手,且能去俗入雅,备极精严,几有出蓝之目。』

蓝瑛到了晚年,画风成熟,笔法变得短促老辣,流露出一种不加雕琢的拙趣,用色上亦是大胆铺陈,经意中似不经意。如《澄观图册》中,用笔写意、老辣,点景皆粗略轻松的线条取其大概完成,人物衣袍五官都画得非常简略。但刘度在《仿张僧繇山水图》轴中,可以见到他对建筑物描绘之细腻,甚至是屋里人物正在进行的活动及其家具摆饰皆刻画得较为仔细,甚至前景的大树虽然也是和蓝瑛一样用红白色画叶片,但是已经不是没骨画出,而是用双钩填色法。这应该是其在没骨法中融入了李昭道、『二赵』一派精工的青绿山水画风。

华丽为裳——蓝瑛对董其昌没骨山水的借鉴与后学传承

蓝孟 仿古山水册十二开选一 1668 上海博物馆藏

另蓝瑛的儿子蓝孟及其孙子蓝深皆继承家学,现存上海博物馆的蓝孟一六六八年作的《仿古山水》册十二开之一(仿张僧繇)以及日本京都博物馆藏的蓝深的《仿张僧繇白云绮树图》,都是蓝瑛风格的『没骨山水』。他们虽然在题跋中都自言仿张僧繇,但这时候的『张僧繇』基本已经是『没骨山水』画风的一个代称,他们已经是把蓝瑛的没骨风格带有程式化地继承下来,从山体的形态到设色,树干以及点叶的画法和坡渚的用笔皆是蓝瑛的风格。只是苔点已经没有那么绚丽的颜色,变得单纯,但其点法已经是明代水墨画风的普遍方法。在白云的处理上,原先在蓝瑛作品中较为灵动的方法,两幅作品皆以较厚的白粉傅涂,变得相对古拙平板。整个画面在色彩的分布与使用上都强化了蓝瑛的装饰趣味。

华丽为裳——蓝瑛对董其昌没骨山水的借鉴与后学传承

明 蓝瑛 溪山雪霁图 43cm×124cm 1623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华丽为裳——蓝瑛对董其昌没骨山水的借鉴与后学传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