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六個人加一起還不如一個人好用?

為何六個人加一起還不如一個人好用?

文|孟繁偉

金庸著的《射鵰英雄傳》是本好書,是本“教育學”方面的好書,書中寫了很多關於教育方面的道理。真的是百看不厭,有關教育的情節是越琢磨越有意思。

江南七怪(其實六個人)千里迢迢在蒙古大漠找到郭靖,六個人輪番傳授郭靖武功,可郭靖的武功就是不長進,一度遇到了瓶頸。可全真教大弟子馬鈺僅憑一人之力,只是傳授給郭靖一些內功心法,郭靖的武功卻突飛猛進一日千里。

把馬鈺的武功與七怪相比,馬鈺的功夫沒有比他們高到哪裡去,為何馬鈺就教郭靖一點內功心法郭靖的武功就大有長進呢?也許你會說是因為全真教的武功心法比七怪的好,但是為何全真七子的武功與江南七怪的武功相差不大?所以不是武功本身好與不好的問題,也許你會說全真七子資質不行不可能把王重陽的武功練到最上乘,這也說不通,你看郭靖多笨,結果是郭靖成了一代武功大俠,二次華山論劍後成五絕之一,號稱北俠。

想來想去啊,不是武功不好,也不是資質的問題。首先是教育觀不同。江南七怪抱著要郭靖比武獲勝的心理教授郭靖練習武功,馬鈺就是教授郭靖全真派武功心法,出發點不是比武而是為了繼續學習而學習內功心法。或者說江南七怪們是抱著功利主義的思想教授徒弟,馬鈺教授郭靖內功心法沒有什麼功利之心。再說了,他不可能幫師弟丘處機的對手打敗自己的師弟呀。馬鈺是為了學而教,江南七怪是為了贏而教。其次教育方法不同。江南七怪教授郭靖武功因為有功利心,所以必須在規定時間內達到某種程度,這從教學的角度講不符合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馬鈺教郭靖武功心法沒有功利心,不是灌輸而是讓郭靖在練功的過程中自己琢磨,把內功心法通過不斷練習實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這才符合學習規律,學習本來就是一個自我認知、自我反饋、自我超越的過程。最後也可以說馬鈺教授郭靖武功時注重基礎即先練內功,從修煉內心安靜,通常說靜能生慧就是這個道理。

現今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就抱有極強的功利心,不是從孩子身心發展的角度出發而是從功利的角度去學習各種文化課,尤其是在特長潛質開發方面更是如此。還有些家長不但功利心強而且攀比心更強,經常不切合實際情況的把自己孩子與別人家孩子進行比較,經常把自己讀書時候與現在孩子比較,其實這些比較都沒有實際意義的。還有些家長不論學習什麼都追求速成,豈不知道學習是需要過程有規律的,學習必須遵守學習規律,按照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一個過程。還有更可怕的事就是家長不注重孩子修心修身方面的教育,或者說忽視了“三觀”教育。大量跟蹤研究表明,一個人最終能走多遠是由它的知識、品格、毅力、三觀等方面決定的。

金庸不僅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教育家,《射鵰英雄傳》是本好書,是本深含教育原理的武俠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