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业负担重原因何在?

中小学课业负担重原因何在?

文|孟繁伟

目前看中小学课业负担重是个不争的事实。问题是负担重的原因在何处,至今没有人说的清楚。有些人说原因是学校作业过多,有人说是师德滑坡,有人说是课外补习机构作怪,也有人说是家长的虚荣心理等等,总之说法不一。这反到说明中小学课业负担重的原因目前还没有弄清楚到底在何处,所以也就不可能有解决负担重的最佳方案。

作业多的说法不能成立,从内心深处讲,老师不可能喜欢多留作业,学生更不可能爱做作业,但是目前学生作业确实多,多的原因是“草地效应”,按照现行的评价体系,哪科少留作业哪科就要吃亏。很多地方三令五申少留作业,结果不起作用。很多地方出台规定,小学低年级不准布置书面作业,问题是学校不布置作业,可家长自己找作业做啊,结果是孩子的作业不减少反到增多了。对于师德问题,我不敢说所有的教师都是师德模范,哪个行业都有一些“不合格”者,但把学生课业负担归到师德上,也是讲不通的。师德不合格的人毕竟是极少数的,极少数人就能造成大面积的课业负担重?根本是说不通的。大部分班级老师师德师没有问题的,可是这些班级学生的学习负担小了吗?!说是课外补习机构的原因似乎没有道理,课外补习机构是以盈利为目的,只因有补课需求者所以才能有补习机构存在,否则机构会赔本存在吗,从逻辑上就说不通。最后说家长存在虚荣心,也似乎不对,就算是有虚荣心者也毕竟少之又少。上面这几种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因为都不是主流,不可能造成这么大的课业负担。

那么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是早年的教育政策已经不适合今天教育的需求,这也正是要进行教育改革的原因。例如,当年提出努力办好几所重点中学的政策,这个政策在当时是对的,在基础教育质量普遍偏低的情况下,重点高中能起到引领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毕业生毕业分配制度被取消了,用人单位改为通过招聘的方式选拔录用“适合”自己单位的人,这样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就越来越占有就业优势,很可能非名牌大学中优秀毕业生还不如名牌大学中的“差生”易容就业。这就必然会导致高中生争抢进入名牌大学,要想进入名牌大学就要进入优质高中,要想进入优质高中就必须进入优质初中和优质小学等。这样就造成了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质量的马太效应,而优质的教学资源又不能满足学生家长和学生入学的需求,于是优质中小学就成了稀缺资源,也就是说基础教育阶段能够进入优质中小学就能考入名牌大学,进入名牌大学就能进入高薪的用人单位,进入高薪的用人单位,就会把财力投入在子女的教育上,于是家长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进入优质中小学。于是就出现学区房价飙升,社会补习机构存在的空间及盈利的可能。补习机构为了利益就要聘请在职教师上课,在职教师为了在补习机构能站住脚,就要讲一些学校没有讲过或者就是暂时学校不该讲的内容,于是课上不讲下讲的现象就出现了,于是师德问题就随之出现了。家长以孩子进入优质中小学为荣,于是“虚荣心”这个名词就和家长接上了。综上所说,课业负担重的根本原因是原来的制度跟不上今天时代的发展速度,很多问题是逐步积累慢慢出现的,而相应的政策却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所以矛盾就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负担过重的现象就会越来越明显,随之就产生了诸多的负面效果。学区房价飙升就是表现之一。

问题表现似乎在用人单位,但根本在大学办学同质化。在计划经济时代,各部委都按照自己行业需要办大学和技术学校,这些人毕业后直接就能工作,技校的学生做技术工人,大学毕业生一部分当技术工人,一部分做科技研发或者企业管理。当高校与部委或者企业拖勾后,各高校办学逐渐同质化体现不各自特点,因为没有其他标准来选人,所以用工单位只能从品牌大学选择录用人。我到认为,办法是减少综合性大学,突出大学办学专业特色,但在专业特色布局上国家层面要有宏观调控。不能把几所大学办成每个专业都是名牌专业的大学。例如师范院校,重点就是培养教师,不要向综合大学方向发展。对师范院校教师的考核也不能按照综合大学的考核办法进行,师范院校做课题与写论文是次要的,上好课教好学是主要的。这样才能百花齐放,各所大学在按照自己的专业特长录取适合本专业学习的学生。对于基础教育的中小学必须完成国家规定的教育内容,把基础夯实了。当千军万马不争几所名牌高校时,中小学负担自然就降下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