縴夫拉縴的壯觀場面、巴東漢子吼出的纖歌,到神農溪去穿越吧


一幕拉縴的縴夫照,定格在了巴東的神農溪,它成為了一個遠去時代的活化石。一曲悠長的纖歌,在青翠欲滴的峽谷中迴盪,聲遏白雲。

這位老艄公,76歲了,沿渡河土家族人,在神農溪撐船已經40多年了。對於迂迴曲折的神農溪,就是一筆賬,哪裡的灣灘流急都在自己胸中。

神農溪落差較大,長短各異,急緩不同的灘多達60餘處,有“一里三灣、一灣三灘”之說。當地的“豌豆莢”小木舟是最具特色的漂流。置身其上,一路土家山歌,連著歡聲笑語,讓你陶醉在獨有峽江漂流中。

縴夫,是神農溪活著的生活標本。它不僅是一個時代人們謀生的艱辛寫照,也是神農溪“縴夫文化”的象徵。具介紹,現存年紀最大的縴夫有89歲,他們拉船,掙到的就是一份辛苦錢。

老人駕的這種船,當地叫“豌豆角”,素有水上飛之稱。逆水而上,阻力小便於拉縴;順水而下,穿流壓浪,便於操控。這種具有地方特色的小舟,也只有在神農溪出現。

駕一葉扁舟,穿行在這條被外界譽為“翡翠水道”的神農溪。峽谷幽長,飛流直上,兩岸特有的懸棺、獼猴、溶洞皆如眼底。

神農溪的美,體現在她的原始、古樸、野趣,無汙染、沒雕飾,皆是大自然的鐘靈毓秀、神奇造化。

也許神農溪名符其實的縴夫文化、土家歌舞、龍舟競渡成為了一種地域特色。哪縴夫拉縴和著悠長的船工號子,穿越峽江千年,而神農溪上的縴夫拉縴項目因旅遊發展的需要被保留至今,並以一曲《縴夫的愛》唱遍大江南北。

神農溪以濃郁的峽谷風光和縴夫拉縴,把巴東漢子戰激流闖險灘所凝成的號音纖歌,弘揚了人性與力量,成為了神農溪上一道亮麗的風景,向世人展示著它獨有的魅力。

據有關人士考證,神農溪是我國乃至世界現存唯一的一處縴夫文化地,它的保存和弘揚,不僅為研究農耕商旅文明提供了有力的佐證,也為現在人們迴歸傳統提供了便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