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非遺」名片之河西寶卷

酒泉“非遺”名片之河西寶卷

酒泉寶卷——“活著的變文”

酒泉寶卷——“活著的變文”

酒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曲折豐富的人文歷史造就了底蘊豐厚、形態多樣的獨特文化。舉世聞名的敦煌文化藝術和世代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中華民族文化長河中璀璨的瑰寶。

今天的酒泉“非遺”名片,為大家介紹紮根酒泉農村的一種特別的文化作品:語言生動形象,通俗明快的酒泉寶卷。


  • 寶卷簡介
酒泉“非遺”名片之河西寶卷

寶卷又名“寶傳”,是一人創作、口頭流傳、集體加工的作品。它由唐代變文、講經文演變而來,其內容包含儒、釋、道的三教合一及各種秘密宗教,並有大量非宗教的歷史人物、民間神話、傳說和戲曲故事;其結構散韻相間;其講唱地點從廟會、娛樂場所,直至家庭院落。

寶卷的韻文有五言、七言、十言之分,以十言(三三四)為主;韻文又分吟和唱兩類;根據不同的曲牌、詞牌填寫不同的唱詞,形成了寶卷獨特的唱講形式。

酒泉寶卷(河西寶卷)是指在我市敦煌以東地區廣泛流傳的寶卷,是一種民間誦唱俗文學。2006年,酒泉寶卷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酒泉“非遺”名片之河西寶卷

寶卷在明清兩代大量產生,盛行於當時許多地方。現今在甘肅河西廣大農村,寶卷仍然有著旺盛的生命力,一些寶卷傳人存有大量以手抄本為主的寶卷。酒泉是河西寶卷的主產區之一,猶以肅州區出產最多。

上世紀40年代前後至解放初期,這一帶的寶卷成為家喻戶曉的卷籍。在城鎮,每逢農曆春節、二月初二、四月初八等傳統節日,由佛教會、居士會、商會及其他宗教團體發起主辦,在一固定場所或街頭公開念卷。在農村,以家庭院落為主,請識字人念卷,婦孺皆參與其中,其活動盛況不亞於祭祀道場。

酒泉“非遺”名片之河西寶卷

酒泉寶卷故事都較長。最長達八九萬字,最短也有五六千字。人們認為抄卷是積功德,能靠它鎮妖避邪,也有木刻本、石印本。內容多為抑惡揚善,興教化、勸操守,營造熱鬧氣氛,給人以情感愉悅或心靈感悟。農村群眾普遍把它當成立言、立德、立品的標準,認為“家藏一寶卷,百事無禁忌”。

酒泉“非遺”名片之河西寶卷

  • 蒐集狀況及意義

上世紀80年代末,酒泉市文化館(即現在肅州區文化館)組織力量開始對酒泉寶卷進行發掘和研究。共蒐集到寶卷57種,147本,逐字校錄後,精選八本寶卷出版了《酒泉寶卷》上編。

酒泉“非遺”名片之河西寶卷

隨後,肅州區文化館又陸續整理出22個較為完整優秀的寶卷。並完成了《酒泉寶卷·第四輯》和《酒泉寶卷·第五輯》的編纂出版任務。

2012年,肅州區文化館將《酒泉寶卷》上、中、下三編改為第一、二、三輯,與四、五輯成為系列。

酒泉“非遺”名片之河西寶卷

目前,《酒泉寶卷》1至5輯共收入寶卷52個卷本,累計155萬字,囊括了肅州區現存的全部寶卷精華。還收錄了本地區第一部全韻文的《生身寶卷》、宣統年間書局雕板印刷達一個世紀之久的《嶽山寶卷》。

酒泉寶卷蘊藏量豐富,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是酒泉地區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料,具有很高的社會、民族、歷史及文化研究價值。

附:《張四姐大鬧東京寶卷》節選

(四姐制服了二郎楊戩、哪吒和孫悟空後)

……

四姐擰開吸魂瓶,猴子全都裝進瓶。

行者喝聲逃得快,吸來金箍棒一根。

量你有啥真本事,敢與姐姐鬥輸贏。

我有寶貝幾十件,藕絲帕兒鎖天針;

登雲桃鞋聚風帶,撐天柱子吸魂瓶。

叫聲兄長快回去,奏與父王快收兵。

若還惱了張四姐,我便翻臉不認人。

霎時殺上靈霄殿,天宮俱做吃刀人。

《酒泉文史》第九輯

酒泉熱線:酒泉寶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