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時代來了嗎?

一、國家系統佈局租售同權

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

北京2018年幼升小入學政策中對租房入學申請者的要求是:"本市戶籍無房家庭,符合在同一區連續單獨承租並實際居住 3 年以上且在住房租賃監管平臺登記備案、夫妻一方在該區合法穩定就業 3 年以上等條件的"。

2018年4月25日住建部和證監會發文,要求試點備受市場關注的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

2018年5月11日,廣州通過《廣州市價值創新園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方案提出,建設公共租賃住房,實現"租售同權"。

除了備受關注的北京與廣州,租售同權試點城市有武漢、佛山、鄭州等地,試點有10餘家。

從上面可以看出,從金融市場到試點城市,國家正系統佈局租售同權。那麼租售同權的背景是什麼?租售同權有什麼意義呢?租售同權推行的困境何在?

二、租售同權的背景

租售同權即租房和購房享受一樣的基本公共服務。而基本公共服務包括公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服務等81個項目。西方國家在租售同權方面走到了我們前面。美國教育資源分配均衡且按照劃片入學原則,而你是否在這個片區取決於你是否實際居住在這個片區,換句話說無論是租房或住房都可以被劃在片區內。西班牙的租售同權不僅在未成年教育可以實現,在成人教育中也實現了租售同權。就國內而言,房價高企、房屋長期租賃市場的現狀及過往樓市調控政策預期和實際的落差催生了租售同權的推出。

三、租售同權的意義

(一)滿足多層次需求,降房價的一大寶器。房價之所以這麼高,是因為房子上面束綁著公共教育等相關公共服務,產生了許多的溢價。這也難怪學區房屢創新高了。現在,當租房也可以享受與購房一樣的公共教育等公共服務,無疑將會使溢價發生均攤和轉移。這就相當於市場對有住房需求的人、有教育需求的人多了一個可供選擇的方案,供給端得到極大的補充,房價當然會有所下降。同時可以看到,中國目前的租售比仍比較畸形,上千萬的房價,房租只有一萬多。可見,房價向合理價格迴歸將成為趨勢。

(二)租售同權有助於中國城鎮化的發展。城鎮化是一個國家的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標。中國2017年的城鎮化率為58.52%,而發達國家的城鎮化率一般在70%左右。阻礙城鎮人口增長原因之一就是城市的高房價,高房價使大量農民工,異地大學畢業生在城市扎不下根、留不下來。而房租是大部分人能承受的,一旦實現租售同權,將有大量的農民工、大學畢業生成為新增城市人口,中國城鎮化率將達到可觀的數字。

租房時代來了嗎?

四、租售同權的困境

(一)各大試點城市的租售同權都附有條件。拿公共教育而言,不是在戶籍要求是本市戶籍或是租房必須是公租房又或是在就讀順序上租房子女排在最後,總而言之,試點城市有學校讀但讀名校卻很難,租售同權決策層有決心,但步伐較小。

(二)租售同權的推進步伐慢的原因還有購房者等既得利益者的阻礙。拿公共教育而言,租售同權意味著購房者與租房者共享學校資源,其中好學校的資源有限,競爭更趨激烈。購房者、租戶、房地產銷售商與租賃商這幾方的博弈考驗著政府的智慧。

(三)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雖然如今是21世紀了,但中華文化重視房產的文化仍影響著中國人。中國人有了固定資產的房子才算是在一個地方紮下了根。同時丈母孃大部分都要求男方有房屋,"丈母孃經濟"成為購房的一大動力。

(四)住房長期租賃市場的不成熟。國內長期租賃房源的供給目前還不是很充足,專門用來長期出租的公共用房和商品用房目前還比較少,等住房長期租賃市場成熟起來估計得5年左右。就拿住房市場化改革而言,從1997年房改開始一直到2004年商品房市場真正成熟,期間經歷了七、八年的時間。從這裡可以看到政策落地和市場的成熟的長期性。

租房時代來了嗎?

筆者認為,租房作為住房供給的一大補充,是未來的一大趨勢。作為21世紀的青年,尤其在奮鬥期的青年,不應早早成為房奴,被房子綁架。只有隨著租售同權的政策切實落地和住房長期租賃市場的成熟,租房時代才能真正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