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新概念:身體好,選擇「500」強;福利好,到「521」企業

職場新概念:身體好,選擇“500”強;福利好,到“521”企業

隨著國家職工養老政策的調整,職場上,不斷出現一些新的名詞。

先是出現“五險一金”,接著是“六險一金”,然後變成“四險一金”,再然後又出現個“五險二金”。現在,又出來個“五險二金一補”,蹦出個“521企業”,這都是些什麼鬼呢?

今年走出校門的畢業生們,可要留神注意看清楚了!

1、何謂“五險一金”?

“五險一金”通常是指企業按照勞動法的要求,為職工提供的6種保障性待遇。一般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及住房公積金。

“六險一金”是指在“五險一金”的基礎上,一些企業為職工,尤其是危險操作崗位的職工增添了意外傷害保險。

一般情況下,除了部分私企外,國企、民企基本上都按照勞動法為職工提供了上述保障待遇。

“五險一金”、“六險一金”,都是企業按照勞動法的要求,為職工辦理的各種基本保障,也是以前我們選擇企業、挑選崗位的主要依據之一。

2、何謂“四險一金”?

以前提到“四險一金”,主要是沒有考慮生育保險。但現在所謂的“四險一金”,和以前說法不同了。現在的“四險”是指按照國家政策,將生育保險合併到醫療保險之中,剩餘的四個保險項目。也就是說,現在的“四險一金”實際上就是以前的“五險一金”。

目前,對於一些正規的國企及民企,“四險一金”也好,“五險一金”也罷,實質上都是一樣的。

3、何謂“五險二金一補”?

“五險二金一補”是指企業在原有的“五險一金”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企業年金,以及補充醫療保險。

企業年金是指企業在原有的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再由企業主動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許多央企早在在多年前的改制初期,就已經按照國務院的有關政策,為職工建立了企業年金制度。

國務院最早是在2004年開始在一些地方試行企業年金制度。很多由事業單位轉制的企業,以及由國資委管理的少數大型央企,早就開始實施了企業年金制度,得到廣大職工的歡迎。現在由人社部、財政部聯合發文,從2018年2月1日起,將企業年金制度推廣到國內所有企業,由企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決定是否實施企業年金制度。

補充醫療保險是企業在基本醫療保險的基礎上,由企業自願為職工辦理的商業性補充醫療保險。

例如,在北京地區,普通職工的醫保報銷起點一般是1500元,社區門診就醫後,醫療費報銷的比例為90%。企業為職工辦理補充醫療保險後,門診報銷的起點費用一般降為800元,而且,個人已經承擔的10%部分,可以再由補充醫療保險繼續報銷90%。通過兩次報銷後,職工個人實際上承擔的費用只有1%。這對於年齡較大,身體素質較差,經常就醫的職工來講,實在是一項很好的福利待遇。

4“521”企業有啥優勢?

通常情況下,我們把具有“五險二金一補”保障制度的企業稱為“521”企業。

“521”企業最大的福利待遇就是企業為職工建立了企業年金,也叫職業年金。

從企業的視角來看,建立企業年金需要一大筆資金投入,能夠明顯提高企業的生產成本,但企業卻可以更好地吸引各種專業人才,有利於職工隊伍的和諧穩定,有利於企業的健康發展。例如,軍工系統的科研院所以及生產企業,特別需要職工和技術人員隊伍的穩定,建立企業年金制度就顯得十分必要。

從職工的視角來看,職工一旦退休,由於年齡偏大,基本上都想要安度晚年,不再願意繼續到企業打工。因此,除了固定的退休金外,一般不會再有其他的經濟收入。企業實施年金制度後,企業在國家原有的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為職工再發放一筆職工養老費用,可以增加職工退休後的養老收入,保障職工退休後的生活質量不會出現明顯的下降。

畢業季到了。學弟學妹們,投遞簡歷前,一定搞清“521”企業的特點,到“521”企業應聘吧。

職場新概念:身體好,選擇“500”強;福利好,到“521”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