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市中的一縷茶香,家如林園十步一景

梁思成曾說:“ 歷史上每一個民族的文化,都產生了它自己的建築,隨著這文化而興盛發展。”

建築是一個國家文明的結晶,然而在西方文化大潮的衝擊下,東方建築正淡出當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一樣的款式一樣的模板都在泱泱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之上彷彿失去了靈魂只剩下粘貼與複製。

“ 東方人更需要具有自身靈魂的建築作品” 。

這不僅僅是基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一次東方人居哲學的復興。

有一種美,穿越了數百年長河,它是古建房屋上最初的輪廓。歷經著風霜雨雪、塵埃飛沙,卻依然靜臥於屋背脊簷之上。

瓦當最早見於西周中晚期扶風召陳遺址。其造型千姿百態,是繪畫、工藝、雕刻相結合的藝術,在古建築上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並以典雅大方、宏偉壯麗的藝術氣度經傳百世。

鬧市中的一縷茶香,家如林園十步一景

居已置、小憩茶、各添杯。

府院華燈次第開,廂重廊迥意徘徊。

幾股湘江龍骨瘦,巧樣翻騰疊作湘波皺。

金縷小細花草鬥,翠條更結同心扣。

鬧市中的一縷茶香,家如林園十步一景

居室如小舟,風扉櫓謳啞,坐傍陳琴書,庭下栽雜花。

家是養性的宅子,一杯茶一本書,靜坐之下怡然自得。

中國人強調的是修身方能養性,居於鬧市而隱於家中求的是這一方清淨之心。

又花有草,墨香陪茶香,溫爐煮小品,幽靜而安康。

鬧市中的一縷茶香,家如林園十步一景

錦團花簇,迎客來,

繁花似錦,獨愛紅冠。

古有宋人王令以詩詠雞冠花“如飛如舞對瑤臺,一頂春雲若剪裁。誰教移根認莢畔,玉雞知應太平來。”今以花意迎客香。

猶似半遮臉,轉角遇上愛,前行數十步,豁然開闊之。南方的園林多喜歡這樣的格調調。不知前路為何物柳暗花明又一景。

鬧市中的一縷茶香,家如林園十步一景

依山水而居,借天地入園,不能深居山中,便造個盆景置身其中吧。

用植物和山石作為基本元素,在盆內表現自然之美,與置身於山中溪下,找尋傳統文化的極致生活方式。

會客廳運用框景、借景等造型方式增加與室外空間的自然融合,遊走於庭院,休息於蔭下,安然於廳中。

沉穩的木色,純淨自然的質樸之美,以灰、白、米黃為基準色調,營造一份淡然的東方韻味,一步一景緻,移步見天地。

鬧市中的一縷茶香,家如林園十步一景

借山、借水、借四季,借景、借光、借鳥鳴,以借來表示對自然的尊敬。

開一扇窗借一片風景,將自然光線引於室內,光影穿過木闌珊,遊走於角落,捨棄繁複的設計造型,運用建築元素演化、提煉,糅合盆景山石概念,配搭一抹草綠掛飾及原木造型茶桌,細細品味間,猶有一種文人雅士的清風氣質,溫柔而敦厚。

園在心中,居在鬧市而靜然於胸。這樣的一個家需要多少錢才能打造出來呢?

表鬧我們安靜的看圖就好了嘛!

鬧市中的一縷茶香,家如林園十步一景

鬧市中的一縷茶香,家如林園十步一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