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市中的一缕茶香,家如林园十步一景

梁思成曾说:“ 历史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它自己的建筑,随着这文化而兴盛发展。”

建筑是一个国家文明的结晶,然而在西方文化大潮的冲击下,东方建筑正淡出当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样的款式一样的模板都在泱泱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之上仿佛失去了灵魂只剩下粘贴与复制。

“ 东方人更需要具有自身灵魂的建筑作品” 。

这不仅仅是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一次东方人居哲学的复兴。

有一种美,穿越了数百年长河,它是古建房屋上最初的轮廓。历经着风霜雨雪、尘埃飞沙,却依然静卧于屋背脊檐之上。

瓦当最早见于西周中晚期扶风召陈遗址。其造型千姿百态,是绘画、工艺、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并以典雅大方、宏伟壮丽的艺术气度经传百世。

闹市中的一缕茶香,家如林园十步一景

居已置、小憩茶、各添杯。

府院华灯次第开,厢重廊迥意徘徊。

几股湘江龙骨瘦,巧样翻腾叠作湘波皱。

金缕小细花草斗,翠条更结同心扣。

闹市中的一缕茶香,家如林园十步一景

居室如小舟,风扉橹讴哑,坐傍陈琴书,庭下栽杂花。

家是养性的宅子,一杯茶一本书,静坐之下怡然自得。

中国人强调的是修身方能养性,居于闹市而隐于家中求的是这一方清净之心。

又花有草,墨香陪茶香,温炉煮小品,幽静而安康。

闹市中的一缕茶香,家如林园十步一景

锦团花簇,迎客来,

繁花似锦,独爱红冠。

古有宋人王令以诗咏鸡冠花“如飞如舞对瑶台,一顶春云若剪裁。谁教移根认荚畔,玉鸡知应太平来。”今以花意迎客香。

犹似半遮脸,转角遇上爱,前行数十步,豁然开阔之。南方的园林多喜欢这样的格调调。不知前路为何物柳暗花明又一景。

闹市中的一缕茶香,家如林园十步一景

依山水而居,借天地入园,不能深居山中,便造个盆景置身其中吧。

用植物和山石作为基本元素,在盆内表现自然之美,与置身于山中溪下,找寻传统文化的极致生活方式。

会客厅运用框景、借景等造型方式增加与室外空间的自然融合,游走于庭院,休息于荫下,安然于厅中。

沉稳的木色,纯净自然的质朴之美,以灰、白、米黄为基准色调,营造一份淡然的东方韵味,一步一景致,移步见天地。

闹市中的一缕茶香,家如林园十步一景

借山、借水、借四季,借景、借光、借鸟鸣,以借来表示对自然的尊敬。

开一扇窗借一片风景,将自然光线引于室内,光影穿过木阑珊,游走于角落,舍弃繁复的设计造型,运用建筑元素演化、提炼,糅合盆景山石概念,配搭一抹草绿挂饰及原木造型茶桌,细细品味间,犹有一种文人雅士的清风气质,温柔而敦厚。

园在心中,居在闹市而静然于胸。这样的一个家需要多少钱才能打造出来呢?

表闹我们安静的看图就好了嘛!

闹市中的一缕茶香,家如林园十步一景

闹市中的一缕茶香,家如林园十步一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