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假勤奮的狀態?

冰凍的火焰007

假勤奮的狀態是假裝忙碌,卻沒有成果,每天把自己搞得忙忙碌碌,最後卻一無所獲。

所以改變這種狀態就是要以結果導向地勤奮,而不是讓自己忙起來。

首先,樹立一個可以實現的目標。

問問自己現在需要什麼?是需要提升學歷?還是需要找一份工作?

然後,給自己的目標規定一個時間,在規定的時間內細化目標。

比如你要考研的話,在規定時間內需要背多少單詞?細化之後每天需要背多少單詞?

第三,你需要每天做計劃,優先完成的事必須完成,完成之後才能做別的。

第四,給自己制定獎懲制度,每天的任務完成之後,你可以獎勵自己做一件你喜歡做的事情放鬆一下、或者買一份自己喜歡的好吃的來犒勞一下自己。

第五,加入一個團隊,相互監督,如果你做不到,給團友交罰款,如果你能做到,每天能收到做不到的團友的罰款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人一定要有夢想,分享一句特別喜歡的話給你:每天叫醒我們的不是鬧鐘,而是我們心中的夢想!

★婦專委協會近期推出線上系列公益微課,每週一次,歡迎收聽,詳詢請發私信或留言。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如何改變假勤奮的狀態,這個問題的主題其實就是惰性,表面上裝成很忙碌的樣子,但內心卻是抗拒著不願意去做,但是又不得不做,消磨掉自己人生不必要的時間。

惰性,人之根本,天生俱來,一切能夠讓自己舒適的環境,都是滋生惰性的場所,甚至於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也會產生。

比方,溫水煮青蛙的故事。青蛙被放入鍋內時,其實已經開始尋思如何逃跑,並且認為自己一定能夠跑掉。但是因為水溫太舒適了,還想著多呆一會兒,等到想要跳出鍋的時候,卻發現這時候水已經滾燙,已經來不及了。

人亦如此,當環境太舒適,或者自己不得不勉強去做不喜歡的事情時,惰性就會前來纏身,當真正的危機來臨的時候,自己卻不會去面對。

要改變這種狀態,首先,定下目標,並且不折不扣的去完成。比方,今天昇興股份成交低迷,我就定下目標,2點50分快收盤時賣出,再買入目標股。這樣,將目標定好,自己只需按照目標的目的性去完成,就提升了自己的行動能力。

其次,行動能力是專門剋制惰性的良劑,一定要行動起來,不喜歡就放棄,別裝成喜歡,時刻有行動的心,才會讓自己在危機中保持一絲冷靜。

最後,強制性的執行力,我要提到這個強制性,是因為執行力會因為判斷不清時打折扣,甚至臨陣脫逃,不願意去執行。所以,這時候我們就要把強制性運用進去,也就是說,逼著自己去做。

總結:去假存真,天道酬勤。假勤奮要不得,會損害自己有利的一面,只有真勤奮,才會讓自己更上一層樓。

馬上去行動起來吧,少年不悔青春,就算錯了,也是人生路上的墊腳石!



孟李砍花

好面子,不切實際,活在夢裡,活在自己的童話世界裡。不知你多大年紀,三十而立,你可能年齡不大,不太定性,還有些幼稚。說成熟不成熟,不成熟還有點半成熟,半生不熟。也還好,不是無藥可救,還有點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假勤奮,假勤勤懇懇。也明白,自己是自欺欺人,一時的圖自在,圖貪歡。這就叫華而不實,耍小聰明吃大虧,誤人誤己誤青春。知道“寒號鳥”的故事嗎?因為別的鳥,在寒冬來臨之際,都忙的不亦樂乎,築巢的築巢,壘窩的壘窩,儲糧的儲糧。而它卻整天搖頭晃腦,無所事事,不是貪睡就是貪玩兒,不急不緩,懶惰慵散。別的小鳥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好心提醒它,“寒冬來了快壘窩”,它非但不聽勸,還自以為是,甚至孤立自己,說著風涼話,看人家忙還生氣,和鄰里不搞好關係,不是打架就是鬥氣。最後是不學無術,一事無成,待寒冬來臨之際,手忙腳亂,窩也沒壘起來。沒了棲身之地,平時跟鄰里關係緊張,儘管無家可歸,也沒有誰願意接納它,最後只能餓死,凍死在雪地裡,後悔晚已。所以既然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和缺點,就要努力的去轉變,去改變,浪子回頭金不換嘛!這樣你才能離成功,不會太遙遠了!








聞紅陽

我們常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我們對一件事情很著迷,很喜愛,或對想要成為的那個人,擁有的生活狀態打從心底裡很喜歡很認可的時候,即便沒有人督促,沒有很多額外的獎賞,我們也一定能夠很努力地去奮鬥,那個時候的我們在別人看來是非常勤奮的,甚至他們會覺得你很辛苦,但是你樂在其中而不自知。
然而,大部分會受這個問題困擾的人,恰恰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找到他們的興趣點,找不到能夠作為內在驅動力的東西,讓我們真正勤奮起來。以至於,常常是內心想改變,做了很多計劃,立下許多壯志豪言,但是,過幾天便進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狀態,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和常見。一定不是這個人懶,而是他還未找到他內心的一個興趣點。
但,在尋找的過程中,有一個常常被忽略的悖論,就是,
我們喜歡做的那件事情,不一定是一見鍾情,就像最後跟我結婚過一輩子的人,可能是我們最初不覺得有多吸引我們的人,而是在日常的朝夕相處中慢慢發現,相處的感受那麼舒服,以至於想要一輩子都跟TA在一起,那時才確定那就是對的人。
所以,在沒有找到我們的那個興趣點,沒有發掘我們最喜歡最擅長的那種事,沒有弄明白什麼是我們想要成為的人,想要達成的生活狀態前,我們需要藉助其他的一些外在的驅動力,讓我們保持前進,去持續不斷地嘗試和探索這個世界,如此,我們才能接觸到更多不同的東西,也讓自己嘗試多在一個領域裡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我們才能在體驗中去體會這個事情是不是真的是我們喜歡做的事情,使得最後,我們會發現,不需要太多的外在刺激,我們都會很願意地去努力,去勤奮地朝著我們的目標前進。
那麼,一開始可以嘗試的適用的一些外在驅動力,包括:
1) 與其他人建立打卡小分隊,通過團隊互相督促的力量才堅持;(特別是跟你喜歡的人一起做這個事,能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給自己設定一些獎勵機制:如獎勵錢、大餐、旅遊等等你覺得能讓你激動的事情;
3) 把你完成的事情分享出去,可以是跟別人分享你的所得,或者你的努力的狀態,得到別人的讚賞和肯定可以讓我們有動力繼續往前走
更多切合你自身的驅動力等待你自己去思考和探索
祝好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李曉純


暖心理

一個假勤奮的人總善於偽裝自己,總喜歡在別人面前表現的盡善盡美,以此來平衡自己內心的自卑與存在感。



在我們生活在不乏這樣的人,一天在別人面前表現的很勤奮,為的就是讓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個多麼勤奮的人,但是內心又在抗拒。

但是這也與我們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關係,曾經一個公司招聘了一個新員工,剛進公司他就發現一個問題,怎麼這裡的人都那麼勤奮,工作時間都沒有停過,總處於忙忙碌碌的狀態,時間長了他才發現這都是騙人的,他們都是忙給上級和老闆看的。

後來就當他忍不住要問別人的時候,老闆來了,他的領導看到他端著杯子喝水,就跟他說,老闆來了。

他回答:我連續工作的幾個小時才把手裡的活幹完,現在就想歇一歇喝杯水。

領導卻說:就算是這樣,老闆來的時候你也要表現勤奮一點,讓老闆知道你們都是好員工。



no!難到一個好員工是以這樣的方式衡量的嗎?不是,這樣只會讓員工時常處於一個偽裝狀態,更不能用心的投入工作。這就凸顯了一個對管理的缺失。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教育,曾經有一個學生在課堂上,老師要求他們這寫課堂上學的新字體,一個學生寫到一個多音字時就思考,這個字以前出現過,需要用在什麼句子裡才恰當呢?這時老師走過來就批評他,寫字時不用功。

帶著滿心的委屈回到家裡面把這件事告訴了母親,母親沒有為自己的孩子有獨特的思考能力而感到高興,而是責怪自己的孩子,並告訴自己的孩子看到老師來了就要認真一點,這樣能討老師的喜歡。

這樣教育孩子對嗎?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表面上的東西更重要,從而埋沒的自己特有的思考能力,讓孩子陷入一個假勤奮的漩渦之中。

在我們生活中有好多人,不管做點什麼都在朋友圈裡,微博裡刷、刷、刷,好像這樣別人會認為他是一很勤奮,並且為生活一直在忙碌的人,其實不然,他只是在刷存在感。

我們也常常會聽到這樣的一些話,我已經很用功了,我已經好久沒有好好休息過了,但還是不行,也許是我太笨了吧!難到真是這樣嗎?也許有一點說對了,就是用功了,但卻過頭了,一個只知道用功的人和一個用功又用腦的人那個會成功呢?



不要再假勤奮裡掙扎了,讓自己變得簡單一點,輕鬆一點,做一個真實的自己,人前的表現只會讓人覺得厭惡,所以該你做什麼就做什麼,做完以後跟自己點時間思考一下,所做的事是否對,又或者從中得到了什麼學習到了什麼。學習是為了知識,工作是為了賺到錢,看起來就這麼簡單的事,其實也並非如此,在學習和工作中除了知識和錢以外我們還學到得到更多的東西。

做一個真實的自己,特別的自己,比一個假裝的更受人愛戴。


掌中小視頻

假勤奮實際上就是盲目地、甚至麻木地瞎忙。

比如職場上這麼一群人,每天準時上班,極少早退,甚至常常加班。可即便是這樣,他們的職位沒有變動,工資沒有漲。於是,抱怨的聲音不斷,抱怨工作不好,抱怨老闆不好,抱怨別的同事拍老闆馬屁。


在職場上,沒有人有義務為你的勤奮努力買單。老闆請你來工作,為的是讓你為公司創造價值,必須讓老闆看到你的功勞而不是苦勞。沒有思考過自己的工作還能創造哪些價值,沒有想過提升自己的能力,只一味地賣慘、賣勤奮的人設,在這個社會是行不通的。

能得出好成績的,是得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之後的認真;能在職場大放光彩的,是你為公司創造的價值。

想要改變假勤奮的狀態,首先要正視自己的問題,越害怕什麼,就去面對什麼,才能解決問題。


當然,要改變長期形成的習慣,沒有那麼容易。

可以從小的事情上開始改變,為自己制定一些計劃,重要的是,要去執行這些計劃。堅持執行計劃,才是最難的部分。許多人做了N多計劃,最終還是各種藉口而放棄了。還要定期覆盤,看看自己最近做了哪些改變,還有哪裡需要再加強。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想要打破自己的舒適區,必須要一步一步來!


PS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陽光下的沫沫

很簡單,勤奮本是一種優良品質。人具備了這種品質,就會終身受益。但是,這種品質有先天和後天之分。先天的好理解,而後天形成的,就有真假之別了。換句話說就是,能通過發自內心的覺悟,一點一點的變得勤奮的,就是真勤奮。現實生活中,還有另一種勤奮,是為了在人前表現自己,裝的很勤奮,往往是人前一個樣,人後一個樣。這種勤奮,目的性很強。一旦目的達到,就會原形畢露。所以,要轉變假勤奮,首先就要改變做人的觀念。


皛川

有時這種假勤備是做起給人看的,領導、上司、身邊親人、老師、朋友都可能是想象的觀眾,為了獲得外界的贊言或理解,以示告之,我努力了,盡力了,但實質上自己本身或出於意願,或出於能力並不想皆盡全力。還有一種人假勤備只是出於讓自己心安,想告訴自已我已經盡力了,看著啊!可不是我不努力。

所以說要想改進假勤備,關鍵還是要克服心病,把自已的思想工作做通。我為何要幹這事,我想把這工作幹到什麼程度。

再舉個例子:有些學生娃,學習做功課不自覺,老師在時,就拿起書裝在用功,其實思想在神遊。在家做功課寫作業父母在時,就坐書桌上在寫作業,大人一離開了就溜出書房玩電腦,看電視。這種情況孩子學習不用說肯定不咋樣。因為他不知道讀書有何用,他不缺吃穿用的,他只是在做老師及父母叫他乾的事而已。真正要想改變只有讓他明白他是在為自己而讀書,為自己的人生未來謀出路。相信只要明白了些道理,他就會從根部有所改變。


種草的村姑

制定可行的計劃

自己去認真的反思自己應該怎樣的學習,要學就好好的去學習,要玩就痛痛快快的玩,告訴自己假勤奮只能害了自己和別人無關。

明確的告訴自己應該做啥,每一天都要問自己一下,有沒有做出成果。

分清楚哪些事情是真正重要的,而哪些事情不過是緊迫的。


吹不動的風車36

歷來都是想的容易,做的難。想只須動動腦孑,可以不受時間與空間的約束,不用擔心損失什麼,不怕有無結果,不要你具備雜七八拉的操作條件…你惟一的只要開動腦筋,展開思維和想像,動一下腦子就成。做就不行。做就要行動起來,一旦行動起來去做某事,人就不光只要動一下腦孑,需要手腳並用,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而且大腦也不能輕輕鬆鬆隨隨便便地亂想了,要有的放失,要計較得失利弊,要考慮各種各樣可能出現的狀況。做起來,要解決許多困難,要頂風冒雨,要流血流汗,可能還會讓自己累得一身病…以上種種,足以可見想比做實在容易的多!所以我們很多人就活在了空想裡,在自己的意淫裡,享受著人生的自由與快感!長此以往,就越來越懶惰偏愛安逸了!這種狀況一旦形成,人的性情很難再以改變,除非面臨彈盡糧絕或山窮水盡,或遭遇某種巨大的生存壓力,而又萬不得已非得去解決,甚或是死亡已逼在眼前,這種人才可能做起來,才去實際行動,不再枉自空想了!

別活在一些無用的空想裡了,所謂心動不如行動,只有行動起來,你才能或多或少地會有一點收穫!空想得再多,空想得再有多麼富麗堂皇,也只是一文不值!這種從內心裡想去改變,只停留在想東又想西,時刻都在如何去發家致富的空想上,表面上看似乎極為勤奮,其實就是一種假勤奮,實際上也亳無用處!另外一種假勤奮,則表現為做的雖多,卻是蠻幹,無效率,沒有多少經濟價值,甚至做的越多,虧的也越多!只見做事幹活,不見有多少收穫!要想改變這一類假勤奮,不僅要做,更要善於做,爭取讓自己的付出,理所應當地得到相應的回報!如果有能力,做到以最小的代價,卻獲得最大的回報,就更是錦上添花!

總之,假勤奮要不得,不管是什麼樣的假勤奮,都是虛有其表,充其量只能騙得了別人,但卻騙不了自己!假勤奮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其結果總是得不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