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里各方競逐的藏寶圖「四十二章經」,原來有如此的大智慧

《四十二章經》在金庸先生的筆下,表面上是一本佛經,實際上是大清國的藏寶圖。滿人入關時曾在關外藏了很多寶藏,藏寶圖就在這部佛經中,而四十二章經分為八部,分別由滿洲八旗的八個旗主掌管。集齊了,才能有合成一張完整的藏寶圖,才能去關外挖寶。

《鹿鼎記》裡各方競逐的藏寶圖“四十二章經”,原來有如此的大智慧

《鹿鼎記》劇照

而事實上,《四十二章經》是東漢明帝時期,漢明帝派遣使者,西行求法,在大月氏抄回佛

經四十二章,收藏於皇家圖書檔案館中。這便是後來廣為流傳的《四十二章經》。

《四十二章經》是現存最早的漢文佛經。傳為天竺高僧攝摩騰、竺法蘭抵達洛陽後譯出。

《鹿鼎記》裡各方競逐的藏寶圖“四十二章經”,原來有如此的大智慧

《鹿鼎記》劇照

《四十二章經》主要闡述了人生無常、愛慾之弊的佛教原理,勸告世人放棄愛慾,積極修道,以求解脫。

《鹿鼎記》裡各方競逐的藏寶圖“四十二章經”,原來有如此的大智慧

四十二章經

如說:“準人自生至老,自老至病,自病至死,其苦無量”;

又說:“愛慾之於人,猶執炬火逆風而行,愚者不釋炬,必有燒手之患”;

“人為道去情慾,當如草見火,火來己卻。道人見愛慾,必當遠之。”

認為通過出家修道,可以獲取阿羅漢果:“佛言:辭親出家為道,名曰沙門;常行二百五十戒,為四真道行;進志清淨,成阿羅漢。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住壽命,動天地。”

《鹿鼎記》裡各方競逐的藏寶圖“四十二章經”,原來有如此的大智慧

四十二章經手稿

該經字數不多,但敘述生動活潑,常以各種比喻說明佛教教理。如經中說,人之貪色愛財,好比小孩舌舔刀刃上的蜜,其後果可想而知。又比如說,惡人陷害好人,好比仰天吐唾沫,天不會被他的唾沫所汙穢,而唾沫掉下來正好弄髒他自己。

《鹿鼎記》裡各方競逐的藏寶圖“四十二章經”,原來有如此的大智慧

《鹿鼎記》劇照

《四十二章經》的上述內容和風格,使它成為一部適應佛教初學者所需的人門書,對佛教在中國的初步流傳起過重要作用。

《鹿鼎記》裡各方競逐的藏寶圖“四十二章經”,原來有如此的大智慧

七大美女齊上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