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全 小而美」都只爲生存

“大而全 小而美”都只為生存

圖片來源網絡

背靠阿里巴巴的零售通,京東緊隨其後的新通路,還有中商惠民,無一不是背後有大公司技術、人員、數據支持,還有大量資本的投入。在B2B電商的競爭中,均是巨鯨大鱷般的存在,故而很多新生B2B電商平臺,在起步擴張過程中,會急於尋求資本的注入,從而,走上快速擴張的路上。前有鮮品彙、搶鮮購、本來便利、許鮮等約15家生鮮電商平臺倒閉,生鮮B2B平臺接二連三的失利,與自身的運作不當有關,也要考慮到,資本的注入給公司經營帶來的影響。

大公司有其天然的優勢,資本雄厚,人員、數據、技術等方面的專業支持。但是,也有對各個地方市場信息把握的偏差,這樣就給了一些本地發展起來的B2B電商平臺一個發展自身的機會,由於本地的“出身”,對本土市場有最深切的體會,在之前就與門店的老闆建立了深厚的關係,所以相較於大品牌電商平臺的入駐,本地企業在物流基礎上搭建平臺有極大的優勢。

那麼,對於本土的電商品牌,杜絕盲目擴張,穩紮穩打才是生存之本。有“天使”,也未必是好事。有了資本注入,實力大增,可也難免頭腦一熱,步子邁的太大,反而打破之前的戰略佈局,不利於企業發展。本土電商,可根據自身優勢,增強與線下門店的關係,保持線上與線下的良性互動,從而增強客戶黏性,構建自身運營模式。天貓的零售通要打造新零售模式,對於本土小企業,應該從中吸取其經驗、教訓,從而根據自身特點,打造有自身特色的電子商務平臺,創建快消品商業新模式,切實的找到客戶的需求,而不是一直“自嗨”,從平臺“表象屬性”推導“用戶需求”。

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企業,在B2B領域,都需把控方向,完成自身的平臺搭建,構建物流網絡。只有規避風險,穩紮穩打才能在這個行業中生存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