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新舊婚俗

閒聊新舊婚俗

當歲月的車輪,把我們這些父母的兒女,變成兒女的父母,又成為岳父母、公婆的時候,我們才得以真正開始認識,我們中國的傳統婚俗。當然我們而今的婚俗,雖已今非昔比了,但是希望家族興盛,生活甜蜜的內核永遠不變。

我國漢族的婚姻儀禮,是指從議婚到完婚過程中的禮節:即納采(男方到女方提親)、問名(男方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納吉(通知女方家決定締結婚姻)、納徵(男方家向女方家送聘禮)、請期(男家擇定婚期請女方家同意)、親迎(新郎親至女家迎娶)。

閒聊新舊婚俗

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六禮”,在周代時就已經確立,後世各時期名目和內容雖有各式演變,都不過是在此基礎上,執行細節的不同,增繁去簡而已。在這六禮過程中,還會用文字記錄下來,作為憑證,即聘書(訂親的文書)、禮書(也俗稱禮單,列明聘禮的物品和數量)、迎書(迎娶新娘的文書)。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三書六禮”、”明媒正娶"。這些禮儀、程序都反映出,我國中原農耕文明,要求保持家庭穩定,勞動力生產旺盛的特點。

閒聊新舊婚俗

隨著歷史的變遷,生活狀態的變化,這些到清末的時候,就已經衰落了,很快就出現了民國的”文明婚禮“、“新派婚禮”。

新中國成立以後,實施了新婚姻法"三書"從民間家族宗族間的協議,成為了由政府批准頒發的《結婚證》。而六禮,基本上保留下來的是納采、納徵和親迎。經濟社會的存在,納徵一直保存,且形式多變。

在現代社會,婚禮更多的表現為"親迎",即結婚當日及女方回門。

閒聊新舊婚俗

現在的張家口市區域,曾歷來是中原農耕民族和大漠草原民族,交融雜居的地方,生活習俗壩上壩下有很多不同,婚俗程序也大不相同。就舉辦婚禮來說,壩下基本上是中原婚俗,一般是男方先娶親,然後女方再回門。而壩上地區深受草原民族影響,草原人民居住相對分散,一放牧更是不知多長時間才會再回來,所以壩上地區很多地方是女方先聘,而後男方再娶,無回門之說。

懷來是壩下比較特殊的區域,面積雖然不大,卻由於處在中原與草原溝通的要道上,且在漢代時就曾經劃分於潘縣、且居、泉上、沮陽四縣,大致分別是現在的桑園、新保安、沙城、東花園北辛堡區域。兩千年多年過去了,直到目前,這個四個地方的風俗,也不完全一樣。比如沙城岳父母不參加娶親當天男方辦的宴席,而北辛堡一帶卻是岳父親自帶隊參加男方主辦的婚禮。但婚禮當天,新郎都不親自到女方家迎娶,而在家門前等候。

閒聊新舊婚俗

近些年來,由於生活環境、生活條件的改變,婚俗有了新的變化,同時還恢復了一些,下面就以沙城區域為例,閒聊一下異同。

二、婚禮服飾。曾幾何時新郞烏紗帽、紅袍,新娘鳳冠霞帔是婚禮的標配,而今婚紗、禮服、西裝,男女龍鳳褂,異彩豐呈。過去弓箭、馬鞍、銅鏡、稱杆等必不可少,現在鮮花是最受歡迎的道具。同時岳父母、公婆的裝備也是日漸提高。

閒聊新舊婚俗

三、婚禮用詞。雖然程序上創新很多,可很多傳統語言卻依然沿用。比如現在交通工具都是汽車了,可新娘由親人揹著出門還稱背轎,新娘上車還是上轎,汽車啟動出發還是起轎。過去新人都是拜天地、拜堂,夫妻拜,現在一則生活環境改變,多居住樓房,二則民國以後就很少再用了。現在主要的儀式,都是以拜父母,融洽新家庭成員為主,但仍然還稱為拜天地、拜堂。

閒聊新舊婚俗

四、婚禮宴席。過去都是在家中搭綵棚,擺流水席,而今都是飯店,一批或分批舉行。飯店也為此開設提供了,很多相關服務設施和服務內容。社會上也因此,湧現出了大量的婚慶公司,專門提供男女雙方場地佈置、婚禮主持、音效配備、交通工具等等,一應服務。

閒聊新舊婚俗

五、婚禮主題。婚禮主題除祝福新人這個主旋律以外,感恩父母、岳父母也佔了相當大的比重,同時西方婚禮中愛的傳遞,期待更多的單身貴族,早日與另一半牽手的"拋手花",也經常使用。同時伴郎伴娘這個新生事物,也日益光鮮靚麗。同時還有一些有商業頭腦的人士,也會適時做宣傳。如單車公子結婚,會組織單車車隊加入迎親隊伍,新奇而炫目。另外,近年來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的室外婚禮也開始走紅。

閒聊新舊婚俗

總之,在目前,婚禮是非常好的傳統文化體驗課。但是,由於經濟因素的纏繞,索要高額財禮、嫁妝的現象,婚禮大肆攀比之風,也還存在。另外因惡俗的鬧洞房、逗公婆引起的家庭糾紛也時有發生。

真是古人說的"貧而濫,富而淫",看來要想物質和精神都走向文明,我們還需努力。

閒聊新舊婚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