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半程:現實題材不「現實」 電視劇行業進入轉型陣痛期

2018上半年告急,回看上半年的電視劇市場,上星電視劇趨於“現實”,網臺之爭“轉象”明顯。

臺網之爭下的爆款沒落,現實主義下的“現實”缺失,都導致了上半年的電視劇市場趨於“平淡”。

有過2017年的“登峰造極”,也就不免會為2018年上半年的市場冷清感到不適,儘管2018年上半年播出的劇集不少,然而要稱作爆款的,目前暫時沒有。無論是從口碑還是收視來講,2017都算是近幾年影視劇發展的一個峰點。不管是網劇還是臺劇,現代題材還是古裝劇集,2017年的熒幕上都不缺少爆款。

2018上半程:現實題材不“現實” 電視劇行業進入轉型陣痛期

回顧2017年,有集口碑、話題、收視與一體的現實題材劇《人民的名義》,也有高口碑下的現實主義電視劇《雞毛飛上天》以及《白鹿原》,還有收穫一批收穫流量的古裝題材劇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喬傳》等等。

2018上半程:現實題材不“現實” 電視劇行業進入轉型陣痛期

除了衛視大放光彩,2017年也算是網劇大年,一批優質作品如《白夜追兇》《無證之罪》《河神》等等,集收視、口碑、話題為一體,在國內影視市場掀起一番波瀾之後,更是將國內優質作品推向海外。

現實題材年 “現實”不明顯

作品“創而不新” 收視仍平淡

政策的鼓勵直接將電視劇從“古裝大戲”轉向“現實主義”。對於上半年的電視劇而言,現實題材劇的確不少,諸如《戀愛先生》《美好生活》《如果愛》《老男孩》以及北京上海“圖鑑”系列版等等,大部分題材雖然在努力靠近現實,但最終還只是創而不新,迎合了政策要求卻遺落了創作品質。

2018上半程:現實題材不“現實” 電視劇行業進入轉型陣痛期

與其說上半年的電視劇在努力靠向現實主義,不如說是當代題材下的都市愛情劇為了迎合市場的“追需”作出的一番掙扎。從上半年各大衛視的播放情況來看,各大衛視黃金時段已經播放電視劇數量分別為:湖南衛視11部,浙江衛視10部,東方衛視8部,北京衛視6部,安徽、江蘇分別為5部。

2018上半程:現實題材不“現實” 電視劇行業進入轉型陣痛期

(本數據根據365影視整理)

“一劇兩星”在東方衛視與北京衛視上表現明顯,諸如《戀愛先生》《美好生活》《歸去來》等劇都是“東方+北京”一劇兩星播放。兩大衛視同步播出,實現電視劇收視飆升,根據藝恩諮詢的數據顯示,《美好生活》在兩臺的收視率均破1,更是獲三月電視劇播放量之首,截至目前,播放量達63億。

2018上半程:現實題材不“現實” 電視劇行業進入轉型陣痛期

2018上半程:現實題材不“現實” 電視劇行業進入轉型陣痛期

(本數據根據365影視整理)

同樣,“一劇兩星”協作下的《歸去來》繼續創下Q2收視之最,雙臺收視繼續破1,截至目前,全網播放量高達83.89億。此外,“二星”聯手的還有浙江衛視與江蘇衛視,二臺齊播的《南方有喬木》播放量達62.9億。

2018上半程:現實題材不“現實” 電視劇行業進入轉型陣痛期

然而截至目前,能在播出期間收視連續破2的只有《談判官》,最終成績停留在2左右,集收視與播放量於一體,已屬半年度內較高,然而截至目前,豆瓣評分卻不過半,只有3.4分。有收視卻沒有口碑,爆款難出可想而知。

政策指引 古裝爆款難尋

網臺聯動 引臺網新方向

受加強版“限古令”的影響,每年必備的古裝劇“開年紅”,今年有些冷場,原本兩部重磅打造的古裝題材劇(周迅主演的《如懿傳》和范冰冰主演的《巴清傳》)本應早該上映,然而上半年已經接近尾聲卻仍不見播出。可想而知,爆款之爭下的古裝劇一直佔據著很大的分量。

2018上半程:現實題材不“現實” 電視劇行業進入轉型陣痛期

在今年打頭陣的湖南衛視獨播古裝劇《鳳求凰》,收官之際網播量達50億,然而收視率和口碑略微有些不盡人意,目前豆瓣評分僅3.5,收視率也未破1,《莽荒紀》《尋秦記》等古裝劇更是被列為典型吐糟對象。在古裝集體乘涼的局勢下,古裝題材的劇作在整體收視與口碑上難以找尋爆款。而受政策影響,在衛視黃金檔播出的古裝題材電視劇寥寥無幾,收視也不盡理想,更是加重了爆款淒涼之勢。

2018上半程:現實題材不“現實” 電視劇行業進入轉型陣痛期

政策的指引,將電視劇的整體方向帶向現實題材創作,古裝劇的壓制或許是爆款難尋的一個原因,而除此之外,網臺近幾年的發展走勢也決定了電視劇的整體播出情況,一些收視與播放量較高的電視劇都呈現出一種“網臺聯動”的發展趨勢。

電視劇《歸去來》除了佔據東方衛視與北京衛視黃金檔外,在愛奇藝、優酷等視頻網站上也持續更新播出,僅開播半個月收視破1,且網絡播放量超30億。網臺聯動推動電視劇新形式,算是直接影響著一部劇的收視與播放量。

2018上半程:現實題材不“現實” 電視劇行業進入轉型陣痛期

一些電視劇逐步擺脫先臺後網的播出模式,採取網臺同步播出。但就整體而言,收視與播放量還算欣慰的上半年電視劇市場,集收視、播放量、口碑與一體的劇作可謂難以找尋。儘管《和平飯店》這一開年之作在口碑上略勝一籌,創下接近8分的豆瓣評分,但其播放量與同月播出的《戀愛先生》相比,卻顯得有些冷清。總的來說。上半年的劇作在口碑、收視、播放上很難均沾。

劇多不精集體撲街

電視劇陷入轉型陣痛期?

從去年三大網絡視頻平臺公佈的2018年新作來看,三大網絡平臺劇集數量最多的是愛奇藝的79部,其次是騰訊的67部,以及優酷的58部。這一大體量相較於往年並無太大變動,但劇多不精直接讓上半年的電視劇陷入低窪。

當“現實主義”創作被提上政策日程,現實題材劇的跟風也就掀起波瀾,然而,鑑於“浮躁”創作下的現實題材電視劇在這檔潮流下,有些令人失意也就在所難免。

諸如各大衛視黃金檔的現實題材電視劇,儘管畫風都在努力向現實主義創作靠近,但收效可見一斑。急追猛打的創作題材難以迎合受眾百變的觀看期待,隨著好劇的“顛覆”,受眾的觀看期待也將只增不減,因此,有過優質的作品之後,觀眾自然不再願意為粗糙的創作買單。

2018年上半年上映的電視劇不少,不管是臺劇、網劇、還是雙臺聯動發作,但整體而言目前卻沒有一個冒頂。去年年底,電視劇迎來史上最嚴限令:“亂改歷史的宮鬥劇嚴禁在一線衛視播出”,這一方面是受政策的影響,另一方面也體現了電視劇創作的質量有待提高。

古裝劇近幾年紛紛撐起的爆款熱突然在幾年上半年轉涼,不免讓電視劇有些冷清,而另一邊又是現實主義的追逐,本就難出爆款的現實主義創作,更需要需要時間與空間。當熒幕題材呼籲“現實主義”,網絡平臺呼籲品質精良的熱風吹過之後,電視劇創作不得不經歷一個轉型的陣痛期。

—The End—

主編 | 韓英楠

校對 | 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