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粉丝剧:“乌托邦幻术”下,一道自欺欺人的伪命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粉丝经济价值愈加凸显,在资本的颠覆之下,原来依托成熟剧本的影视创作,被“IP+明星”的模式所取代。流水线式的快餐创作,让作品能够高效满足粉丝的娱乐需求,于是粉丝剧应运而生。

作为江湖上较新的一个流派,不同于其他剧集花样百出的追剧理由,粉丝剧押宝往往重点聚焦于人气明星,粉丝们为爱发电,偶像依靠影视作品巩固人气,而投资方则可以因为人气明星的加盟而稳赚不赔,看起来似乎是一场多方共赢的好项目。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一层层“粉丝滤镜”的包裹下,也决定了此类剧集所具有相对的局限性,除了粉丝能够欣赏自家偶像的“盛世美颜”外,其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能够达到标准线的作品却鲜少出现。

闭门造车的虚火自嗨

网剧《镇魂》正在优酷热播。上线的十天时间里,累计播放量已经达到4.4亿,微博#剧版镇魂#的讨论度高达15.3亿,豆瓣评分6.9分,虽然这样的成绩并不能与真正的爆款作品相提并论,但对于一部除却两位主演外,几乎全新人的剧组而言,绝对能够称得上是一个理想的成绩。

所谓粉丝剧:“乌托邦幻术”下,一道自欺欺人的伪命题

所谓粉丝剧:“乌托邦幻术”下,一道自欺欺人的伪命题

能在短时间内收获如此庞大的受众群体,从网友反馈就可以看出端倪。在《镇魂》的播放弹幕里,白宇和朱一龙两位主演皆为高频词汇。而豆瓣中,给出四星以上高分的网友真正讨论剧情的寥寥无几,而类似于为了朱一龙、白宇两位主演追剧的言论层出不穷。

所谓粉丝剧:“乌托邦幻术”下,一道自欺欺人的伪命题

所谓粉丝剧:“乌托邦幻术”下,一道自欺欺人的伪命题

无独有偶,去年在湖南卫视播出的《我们的少年时代》以平均1.179%的CSM52城市网收视率、4.03%的收视份额,总70亿的网络播放量收官,《我才不会被女孩子欺负呢》的整体情况,几乎如出一辙,主演蔡徐坤的爆红,让这部原本鲜有人知晓的小体量网剧转变成了粉丝狂欢的聚集地,最终拿下12亿的总播放量。

但是不难发现,在此类剧集如此亮眼的数据成绩之下,实际话题讨论度却十分有限,紧跟#我才不会被女孩子欺负呢#的微博话题之后的是#蔡徐坤#,《我们的少年时代》微博“校园风云榜”的热度评比中,除了高居人气榜首TFboys三位主演之间的胶着战,剩余的演员几乎被粉丝所忽略。

所谓粉丝剧:“乌托邦幻术”下,一道自欺欺人的伪命题

所谓粉丝剧:“乌托邦幻术”下,一道自欺欺人的伪命题

由此可见,以人气明星作为重点的“粉丝剧”,其网络关注度两极分化非常严重,一边是忽视剧集质量热衷追星的粉丝群体,一边则是反响平平的普通观众。

根据艺恩携手华策影视联合发布的《我愿为影,护你为王——粉丝经济研究报告》不难发现,随着追星文化的渗透,如今根据粉丝的内容取向已然取代“内容为王”,成为一种商业发展规律。“饭圈安利”、“舆论控场”,大体量的粉丝加班加点蹲守在电视和电脑前荧幕面前为偶像的影视作品“奋斗”早已不是罕见现象。

所谓粉丝剧:“乌托邦幻术”下,一道自欺欺人的伪命题

所谓粉丝剧:“乌托邦幻术”下,一道自欺欺人的伪命题

但这种仅限于粉丝圈层的狂欢自嗨,所产生的话题、热度显然并不能真正的代表国民意见。或者说,所谓粉丝剧,也就成为了在市场所营造的“乌托邦幻术”下,成为粉丝们一道自欺欺人的伪命题。

取决于粉丝滤镜的快餐式剧集配方

虽然内地荧屏上的第一部粉丝电视剧已经无从考证,但是从近年一系列有着大量固定粉丝群的艺人出演的电视剧可以发现,粉丝剧俨然已经构成了电视荧屏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但是在去掉各种噱头,从内容品质的根本上来判断,国产粉丝剧却有着不容忽视的弊端

为迎合粉丝趣味,此类作品往往以市场营销为导向,剧情自然无需严密的发展逻辑,也用不着太高的表演水准,满足“美”、“帅”、“萌”的基本要求似乎就已经事半功倍。

以《镇魂》为例,除却两位主演扛大梁,从弹幕中就可以看到,无论是剧情发展亦与群众演员的表演,都是不少追剧的观众吐槽的根本。

所谓粉丝剧:“乌托邦幻术”下,一道自欺欺人的伪命题

对于大部分制作方而言,人气颇高的流量演员所自带的群众基础是最吸引他们的重要原因,这种先天话题热度转化为天然流量,在宣传上很容易就可以达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这种依托于粉丝滤镜的快餐式制作理念,所造成的也是“满足小众,失去大众”的杀鸡取卵式的行业乱象。

浮躁的资本让整个行业处于一种虚火的繁荣状态,如此惯性操作产生的后果也显而易见,曾经很长的一段时间,真正的演技派无人知晓,真正的爆款作品却漏洞不断,观众追一部剧,记住的再也不是角色,而是明星。

从表面上看,这无疑是符合商业规律的发展,可同时却逐渐失去了影视作品所存在的根本意义。

所谓粉丝剧:“乌托邦幻术”下,一道自欺欺人的伪命题

真正的爆款热度和品质缺一不可

不可否认,粉丝向是时代赋予影视产业的全新特征。并且,这样的趋势必然会随着《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各为新流量的层出不穷延续很长的一段时间。

所谓粉丝剧:“乌托邦幻术”下,一道自欺欺人的伪命题

但无论剧集的押宝重点何在,对于一部影视作品而言,为了话题度而所做出的妥协都不应该成为品质不佳的理由。

不久前,刚刚收官的《结爱·千岁大人的初恋》虽然因为并不完美的结局饱受争议,但无可否认,在良莠不齐的网剧市场足以称得上一批黑马。

而这部剧最初则也是以“粉丝剧”的形式现身,宋茜、黄景瑜两位人气颇高的主演成为不少观众的追剧原因,但随着后期剧情品质的始终在线,带动话题热度的不仅仅限于演员粉,更有不在少数的剧情粉。由此可见,普通观众并不是不为粉丝剧买单,但其内容品质依旧是判断的标准。

所谓粉丝剧:“乌托邦幻术”下,一道自欺欺人的伪命题

从去年开始,电视市场迎来一次行业“大地震”,一众实力派演员走红,更多的有品质无流量的影视作品接连成为行业爆款。受众对“品质”强烈呼唤,也再一次证明了大数据时代,影视作品不仅仅是作为商品机器谋取经济利益的存在,品质才是影视作品实现商业价值的真正出口。

当然,改变并非能一蹴而就,诺大的市场有广阔的空间等待挖掘,虽然目前国产剧正在向高品质、高水准的正确道路转变,但还需要的是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否则,当大众市场不再明朗过后,所谓兜售好意的“粉丝剧”如果一味的迎合消费目标,那么如今的繁华也终究会成为是一场海市蜃楼。

—The End—

主编 | 韩英楠

校对 | 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