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衰弱是一種怎樣的心理疾病?

愛農糖的林小橘

提及“神經衰弱”這一名詞,相信大家都不會感覺到陌生。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該疾病在臨床上的發病率更是逐漸得到提高。

一般情況下,在患者機體存在有精神上、心情上或者軀體上的不適情況時,醫生們往往就會對其進行這樣的一個診斷。目前認為,神經衰弱這一疾病應該包括有部分的抑鬱和焦慮障礙,除此之外,還包括有機體的頭痛、失眠、消化不良等一些其他症狀。

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由於人們長期處於壓力下,進而所呈現出來的精神易興奮和腦力易疲乏的現象。當然,由於個體之間存在有差異,因而患者們常常還伴有情緒煩惱、易激惹和睡眠障礙等症狀。

目前大多數人認為精神因素是導致神經衰弱疾病發病的主因。在日常的生活中,凡是引起機體持續的緊張和長期精神狀態不正常不健康的一些因素,一旦其超過了個人的耐受限度,此時機體都很有可能會發生神經衰弱這一疾病症狀。

擅長:臨床工作十三年,擅長神經系統疾病,如頭痛,頭暈,癲癇等。


醫聯媒體

Health Talk特邀專家:

“神經衰弱”,這個疾病大家並不陌生。無論去看精神科,還是去看內科,醫生在檢查不出什麼確切的疾病,而且病人又只能泛泛地訴說一些精神上、心情上,或者軀體上的不適的時候,就往往會看到醫生下這樣的一個診斷。

其實,我們臨床上認為,神經衰弱這個名稱是一個比較寬泛的稱呼,目前它應該包括部分的抑鬱和焦慮障礙,還有頭痛、失眠、消化不良等一些其他症狀。它其實是人們長期處於壓力下,所呈現的精神易興奮和腦力易疲乏的現象。當然,這種現象還常常伴有情緒煩惱、易激惹、睡眠障礙等症狀。

目前大多數臨床專家都認為精神因素是神經衰弱的主因。凡是引起持續的緊張和長期精神狀態不正常不健康的一些因素,包括使神經活動過程強烈處於某一緊張狀態,超過了個人的耐受限度,我們就說很可能發生了神經衰弱。

為什麼“神經衰弱”這個在國際上早已不用的診斷,會在我們國家一直沿用至今,而且還用得這麼多呢?這是由於:

第一,臨床上具有這種症狀表現的病人確實大量地存在。

第二,習慣的問題。我們國家的老百姓習慣於把精神上的、心理上的、情緒上的不適,用軀體上的不適來形容,比方說“心疼”、“胸堵”、“心塞”,像這樣的形容詞用它來形容一些難辦的事情,心裡不痛快呀等等,因而,用“神經衰弱”來形容這一類的症狀也不為過。

就這樣,“神經衰弱”這個疾病診斷至今仍然在我國沿用至今,而在國際上,這類症狀表現的病人大部分都歸到抑鬱症、焦慮症,或者其他疾病的名下了。


Health Talk

你好,謝謝你的提問,看到了你對於“神經衰弱”這個狀況的關注,也看你找了一個在大學生當中的數據,不知道具體是出自於哪裡,以及是哪一年的數據情況哈。我這裡也分享下我瞭解到的最新的一些狀況。

神經衰弱最早在美國被看做是由素質、軀體、心理、社會和環境等諸多因素引起的一種整體性疾病,一般包括的症狀也很多,比如失眠、嗜睡、頭部重壓感等數十種症狀,其實是包括了神經症性障礙、身心疾病還有一些軀體疾病,有點像一個“大雜燴”。在美國工業化進程早期,“神經衰弱”被看作是社會迅速發展造成的文明病,患病的主要是中上層白領腦力勞動者,甚至當時的人們會以患了這種病而引以為流行時髦。

1930年美國精神病學會分類標準把本病列入了精神神經症一類。但是後來,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三版就取消了神經衰弱這一診斷名稱。

看這近百年的發展,神經衰弱的概念由盛而衰,最早很多狀況被診斷為“神經衰弱”,而目前臨床上的診斷是越來越少,幾乎已經沒有了。原因就在於之前放在神經衰弱的症狀缺乏特異性,而且有特異性的抑鬱障礙、焦慮障礙、睡眠障礙這些也都陸續從裡面分出來了,做為單獨診斷,也可以更好地使用針對性的藥物或方法。未來的傾向估計是會完全廢棄“神經衰弱”這一名稱。

以上是關於這個疾病的發展歷程和目前最新的情況,希望可以給到你參考。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姚夢麗


暖心理

神經衰弱(neurasthenia)在中國屬於神經症的診斷之一。是由於長期處於緊張和壓力下,出現精神易興奮和腦力易疲乏現象,常伴有情緒煩惱、易激惹、睡眠障礙、肌肉緊張性疼痛等;這些症狀不能歸於腦、軀體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症狀時輕時重,波動與心理社會因素有關,病程多遷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