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這麼多的別稱,你知道幾個?來看看古詩詞文中的玉米吧!


玉米產於美洲,來到我國是明朝末年。一些電視劇裡常出現錯誤鏡頭,比如三國的官兵在玉米地裡休息、宋朝的官員吃玉米糊等等,那是玉米穿越了。玉米的別稱很多,據統計大約有100多個。玉米最初叫番麥,清代馬國翰寫的《宿馬蹄掌偶吟》中有:“番麥高撐杵,香蒿細綴珠。”麥類的名稱除了番麥外,還有御麥、玉麥、西天麥、黍麥、戎麥、包麥、苞麥、番大麥、紅須麥、夷麥、西番麥、玉林麥、魚麥、稀麥等。

黍類的稱呼有玉蜀黍。《甄嬛傳》中甄嬛父親發配到寧古塔,清朝有些大臣寧死也不願被髮配到寧古塔,傳說那裡寸草不生,五穀不長。實際上還是長玉米的,清代富爾丹編寫的《寧古塔地方鄉土志》中有:“玉蜀黍,莖葉似蜀黍,子藏包中,俗呼包兒米。”此外,黍類的稱呼還有玉黍、玉稻黍、金稻黍、玉大黍、玉糜黍、大蜀黍、番黍、玉蘆黍、蜀黍、金黍、蘆黍等。

秫類的稱呼有玉蜀秫。如清代劉灝編寫的《廣群芳譜》中有:“玉米或稱玉麥或稱玉蜀秫,從他方得種,其曰米、麥、秫皆借名也。”“苗高三、四尺,六、七月開花,成穗如秕麥狀,苗心別出一苞,如椶魚形,苞上出須,如紅絨垂垂,久則苞拆子出,顆顆攢簇,子粒如芡實,大而瑩白,花開於頂,實結於節。”此外,秫、玉秫秫、秫秫、玉秫、大秫秫這些秫類的名稱都曾指玉米。


米類的別稱有:玉米、珍珠米、包米、包兒米、棒米、六角米、鹿角米、御米、巴爾米、番米、包梁米、丈穀米、芋米、棒子米、觀音米、子米、包子米、包粒米、老芋米、粟米、老玉米、苞米等。如清代潘榮陛編寫的《帝京歲時紀勝》中有:“又記北京農曆五月之時品雲:小麥登場,玉米入市。”

玉米還叫包穀。如清代吳熾昌寫的《客窗閒話》中,記載了巾幗英雄秦良玉遺事,秦良玉幫石柱人民過荒年,“使生置芋粟,一名包穀,此賤而易成之物,遍撤山地。”乾旱時,“禾苗枯槁,惟此獨茂”;大雨時,“諸谷皆淹沒,稷高丈餘,不畏水,又獲豐收。”穀類的名稱還有苞谷、舜王谷、六穀、西番谷等,這些都是指玉米。

玉米還叫苞蘆、腰蘆。如清代洪亮吉編寫的《寧國府志》中有:“雜糧曰苞蘆:一名六穀,又名玉米。流民賃墾包蘆,有妨河道。嘉慶十二年奉旨查禁。”


粟類的名稱有珍珠粟、雞頭粟、觀音粟、意粟、苞粟、天方粟、珍珠蘆粟、飯包粟、雞豆粟、荷包粟、乳粟、遇粟、意粟、蘆粟、罌粟、高粟、金豆子粟、鹿角粟、包胎粟等。梁類的名稱有玉膏梁、玉高梁、大高梁、玉梁、御高梁、獨膏梁等。豆類的名稱有番豆、金豆、玉豆、玉蘆豆等。穄類的名稱有玉蘆穄、蘆穄、秫穄、球穄、珠穄。

其他玉茭茭、玉榴、玉子、戎菽、玉籽、粟包、稖子、玉露、玉蜀、玉穟、腰邊豹、苞果、包菽、包羅、棒子、棒椎、蘆蜀、榜子、棒槌、苽、稷、包苽、玉米鬚、玉菱、紅須等等都指的是玉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