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電視綜藝數據觀察|本土化改造:讓「老節目」煥發「新活力」

五月,在《奔跑吧第二季》《極限挑戰第四季》等多部季播綜藝的共同拉動下,電視綜藝網絡播放量較上月增加了12.2%。觀眾注意力不斷向優質節目和強勢衛視集中,“二八效應”繼續放大,播放量過億的節目中湖南衛視獨佔4席。多數衛視平臺的節目創新能力亟待提升,發展形勢日益嚴峻。

市場概況:注意力繼續向頭部集中,“二八效應”向網端擴散

2018年5月,各省級衛視晚間時段共有29檔綜藝節目播放量超過500萬,當月新增播放量共71.6億,環比增加12.2%。從監測劇集的新增播放量分佈區間來看,《奔跑吧第二季》《極限挑戰第四季》兩檔節目播放量超過10億,是拉動本月電視綜藝播放量上漲的主要力量。但播放量超過1億的綜藝節目僅有10檔,比上月減少2檔。

五月電視綜藝數據觀察|本土化改造:讓“老節目”煥發“新活力”

5月省級衛視晚間時段綜藝節目新增播放量分佈情況

從各家衛視表現來看,本月11個衛視頻道有播放量超過500萬的晚間時段綜藝節目,比上月增加了3個。其中,東南衛視、貴州衛視、江西衛視、山東衛視分別僅有1檔節目入圍。從播放量情況來看,湖南衛視總播放量25.5億,繼續穩坐冠軍寶座,浙江衛視以總播放量24.8億位居第二。雖然江蘇衛視本月有6檔節目超過500萬,數量位居各頻道第一,但總播放量僅有4.3億。

五月電視綜藝數據觀察|本土化改造:讓“老節目”煥發“新活力”

5月省級衛視晚間時段綜藝節目數量分佈及網播情況

五月電視綜藝數據觀察|本土化改造:讓“老節目”煥發“新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愛奇藝、優酷雖然繼續保持較高節目數量,但總播放量較上月均有大幅下降,這與兩大網站更多發力網絡自制綜藝節目也有較大關係。網絡綜藝節目的“去電視化”運作,使其可以脫離電視節目出的條框限制,在新的應用場景實現新的視頻邏輯和價值觀,在表現形式上擁有更大的自由發揮空間。這在一定程度上激勵了視頻網站的綜藝自制熱情,但無疑也進一步擠壓了對電視綜藝購入預算。長此以往,非頭部電視平臺或許將在節目製作資本上表現得更捉襟見肘。

頭部表現:熱門綜藝強勢領跑,元素聚焦“競技”“體驗”

本月,除湖南衛視、浙江衛視、東方衛視三大綜藝強臺外,江蘇衛視、北京衛視、天津衛視分別有一檔節目進入前十。TOP10綜藝節目播放量之和佔本月電視綜藝總播放量的92%。

其中,浙江衛視《奔跑吧第二季》以20.9億播放量繼續領先,東方衛視《極限挑戰第四季》以11.8億播放量位居第二,這兩檔節目的播放量之和佔本月電視綜藝總播放量的57.3%。

從節目題材元素來看,本月TOP10中有7檔節目聚焦“競技”和“體驗”,《我是大偵探》和《快樂大本營》雖不以這兩大元素為主,但節目設置中也有一定內容屬於比賽環節。

五月電視綜藝數據觀察|本土化改造:讓“老節目”煥發“新活力”

5月省級衛視晚間時段綜藝節目播放量TOP10

五月電視綜藝數據觀察|本土化改造:讓“老節目”煥發“新活力”

市場觀察:“綜N代”加速創新,本土化改造成“靈藥”

自2017年以來,電視綜藝和網絡綜藝呈現出兩極化發展趨勢,一邊是大量創意噴薄而出、快速創意搶佔市場的繁榮景象,另一邊卻是頻頻被唱衰的“綜N代”和一波波爆紅又沉寂的各類型創新單品。

從節目類型來看,文化類綜藝節目可謂是近兩年來創新最多的品類,《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朗讀者》等節目收視與口碑齊飛。從平臺表現來看,中央電視臺、湖南衛視等幾大電視製播機構也是頻頻發力,在文化、科技、演藝技術等多個方面挖掘創新題材和元素。不過,雖然創新節目不斷湧出,但在滿足廣大觀眾對於優質節目的需求上仍存在很大空缺,而從市場表現來看,“綜N代”仍是支撐電視綜藝網端發展的主要力量。

長期以來,“綜N代”一直被批評依靠明星扎堆、套路模式發展而缺乏創新,從實際節目運作來說,如何進行創新確實也是“綜N代”可持續發展的難題之一。作為“綜N代”,既不能像一檔新節目一樣完全推翻重構,也不能一成不變地套用前幾季的老模式舊流程。面對這一難題,Q2的幾檔“綜N代”紛紛給出了自己的答卷——“本土化改造”,而收視和網播成績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觀眾對這一創新模式的認可。

已經做到第六季的《奔跑吧》不再像前幾季一樣將重注壓在“撕名牌”環節,而是開始給每一期節目進行更多的“文化賦能”。從聯合國演講、到景德鎮展覽,以及網絡討論度極高的“高校龍舟賽”,《奔跑吧》都在不斷嘗試從傳統文化發展、中國文化輸出的角度進行內容創新,將文化性、正能量作為節目的“新看點”。

五月電視綜藝數據觀察|本土化改造:讓“老節目”煥發“新活力”

《極限挑戰》在經歷了第三季的“停播風波”後,對節目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變,肩負起更多的社會正能量傳播使命和責任。在近期播出的“高考特輯”一期中,男人幫的“扎心6連問”一度刷屏朋友圈,引發大眾對於“人生起跑線”的再一次深思和討論。

雖然這一創意最初來自國外紀錄片,但節目不僅在“殘酷6問”之後增加了“溫情6問”,還用6位嘉賓的成長軌跡向廣大觀眾展示了對於“人生起跑線”的另一種解讀,也就是黃磊最後的總結髮言“重視起跑的比賽都是短跑,可人生是場馬拉松,沒有任何一場馬拉松,是由起跑好壞決定的。”

五月電視綜藝數據觀察|本土化改造:讓“老節目”煥發“新活力”

在節目開播前,所有人都擔心《極限挑戰》會改變太多而失去原味,但從已經播出的幾期節目來看,“帶著枷鎖”的《極限挑戰》已經找到了另一種講故事的方式,不僅可以繼續為觀眾帶來歡樂,還成長為一檔可以讓大家深度思考的節目,在弘揚正能量的宏觀語境下,也可以努力做出更多更好的內容。

一直以來,大眾普遍認為只有《朗讀者》一類的文化類綜藝和《嚮往的生活》一類的生活慢綜藝才適合弘揚正能量,發力文化傳播,帶領觀眾體悟生活真諦,而《奔跑吧》《極限挑戰》等競技類綜藝節目看點更多的還是“遊戲對抗”“明星互鬥”,正能量和文化傳播似乎很難融入到快綜藝環節中。但是,從本月播出的兩檔節目中可以看到,節目組的“本土化改造”顯然是比較成功的,從“對抗”到“協作”,從“勾心鬥角”到“一起創業”,“綜N代”正在探索一條自己行得通的創新之路。

正如在每個人的一生中都不止有一條“起跑線”,對於電視綜藝節目來說,也從來不止一種“創新策略”,希望有越來越多的節目重新認知自我,探索一條合適自己的創新道路,找到再次出發的新生之力。

數據說明:

1、本文僅對2018年5月省級衛視晚間時段(19點-24點)播出的、且新增播放量≥500萬的綜藝節目進行統計分析

3、作品評分來自“豆瓣”,插圖來自網絡公開素材

4、圖片素材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