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希特勒在拿下法國後就收手,不打英國也不打俄國,可以專心發展麼?

Model控

其實在法國戰事已經大局已定的時候,包括希特勒在內的許多納粹高級官員已經決定戰爭已經結束,和平即將到來。雖然英國首相丘吉爾堅定的表示拒絕任何妥協,會繼續戰爭。但是希特勒認為丘吉爾只是故意這麼說而已,他相信只要給予英國一定有利的條件,英國政府一定會接受妥協的和平。



關於上述的證明就是希特勒已經允許西線的德軍開始輪流休假,一部分陸軍和空軍也開始調往其他有潛在威脅的地區駐防。最為明顯的就是在6月22日希特勒命令復員35個師的兵力,這一切都表明希特勒並不想一直繼續他的戰爭步伐,我也想安心發展他的國家和佔領區。

然而事與願違,同英國的和談希望越來越渺茫,希特勒遂又不得不考慮對英作戰的繼續,那就是登陸英國本土的“海獅計劃”。也就是在準備入侵英國的時候,希特勒開始考慮入侵蘇聯的問題,戰爭已經不可能停下了。


即便德國放棄主動進攻蘇聯,同時在英國方面仍舊採取利用潛艇切斷英國補給線的戰術,但是德國在陸地上的和平時間也是極其有限的。東方的蘇聯同樣在考慮進攻德國的問題,因為波蘭已經滅亡,蘇聯和德國成為接壤的國家,衝突在所難免,而且德國賴以維繼的石油來源主要是羅馬尼亞的油田,而羅馬尼亞距離蘇聯太近了,全部處於蘇聯轟炸機的航程之內。從蘇聯在1941年大規模的組建大編制的機械化軍和近24000輛坦克的裝備量來看,蘇聯不會一直保持著防禦的姿態。一旦英國的力量得到恢復,蘇聯和英國必然會謀求聯合以消滅這個一家獨大的德國,預計德國在歐洲的和平不會超過1942年。


至於德國同蘇聯結盟問題,也不是說不可能,但是成功的可能性很低。因為德國已經佔據了西歐和中歐,而意大利又謀求地中海的霸主,遠東方向也是日本的地盤,根本沒有蘇聯可插手的地方了,而德國放棄中歐的領土給蘇聯也同樣不可能,這意味著德國放棄了自己的石油命脈和戰略縱深,蘇聯一旦翻臉其裝甲部隊會一舉突入德國柏林,誰知道到1942年蘇聯會爆出多少坦克和飛機,量變總會引起質變的。

所以德國除非打敗英國和蘇聯中的任何一個,才可能保住自己的歐洲霸主地位,否則遲早會面臨蘇聯和英國甚至美國的聯合進攻!


小小狼王

不可以!

以為希特勒吃了炫邁,根本停不下來!

玩笑了。

為什麼停不下來呢?“靜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曾做過相關分析,主要原因無外乎兩點:

1、法西斯的本質決定了打不能停

法西斯政權最大的特點就是:必須發動戰爭,而且,只能不斷打下去,停下來就是死亡!

1929年經濟危機席捲全球,各資本主義國家深受其害。

但是社會還要繼續,所以各國必須要走出經濟危機,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依靠美國巨大的體量,以國家干涉市場,最終實現了扭虧為盈。

但是德國體量太小,不具備美國的能力,所以只能通過對外掠奪實現經濟的翻身。

1933年,希特勒上臺。

為了儘快獲得財富,希特勒宣稱:日耳曼人是最優秀的民族,要對猶太人進行徹底的消滅。猶太人以經商聞名,有大量財富,希特勒通過洗劫猶太人,實現了德國的財富增值。

希特勒手腕兇狠,但很快德國出現轉機,所以希特勒的支持率更高。

此時,希特勒又宣稱,要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於是德國開始一步步撕毀凡爾賽協定,擴軍備戰,1936年,德軍佔領萊茵非軍事區。

德國的膨脹引起英法等國的恐慌,不過他們一直幻想希特勒能打蘇聯,綏靖政策讓希特勒如魚得水,先吞併蘇臺德區,然後兼併奧地利。

德國為了能夠更大作為,必須擴軍,而擴軍需要錢,而軍隊消耗大量資金勢必會影響人民生活水平。所以德軍只能向外,不斷掠奪來獲取更多的權益。

而當和平的敲詐已經無法奏效時,比如遇到迷之自信的波蘭,希特勒果斷髮起了對波蘭的閃擊。

而西方國家雖然也隨即宣戰,但是隻是口頭上支持一下,法國人還躲在馬奇諾防線裡做著德國給自己剛正面的美夢,德國在西歐的進展實在是太順利了。比如4小時佔領丹麥全境,40天消滅歐洲第一陸軍強國法蘭西。

2、外部威脅始終存在

主要指的是西部的英國,以及東部的蘇聯。

我們先不說佔領西歐後,大量的德軍的復員再就業問題。單是看佔領西歐後的外部形勢,就不能讓希特勒停下腳步。

至於和平發展,更是遙不可及的神話。

法國戰敗投降後,1940年5月開始,德國開始了對英國的猛烈攻擊,此時的英國首相換成丘吉爾,丘吉爾領導英國人堅決抵抗。

由於德國地處歐洲中部,海岸線短,因此海軍的發展一直是德國的瓶頸,這一點在進攻英國的時候顯得力不從心。

而英國是傳統海洋大國,海軍力量位居歐洲第一,因此面對德軍時,英國依託英吉利海峽,能夠從容應對德國的攻擊。

在海軍掉鏈子後,希特勒改變策略,出動大量飛機對英國進行狂轟濫炸,德國空軍和英國皇家空軍在英吉利海峽上空,進行了慘烈的不列顛之戰。由於英國的雷達技術發達,加上大量西歐飛行員來到英國,因此英國空軍實力大增,最終德軍損失飛機超過1000架,希特勒消滅英國的計劃徹底泡湯。

為了防止英國反撲,

希特勒在法國海岸修建起大西洋堡壘,一直到1944年諾曼底登陸。

而東部的蘇聯,則更讓希特勒焦慮。本來英法想要禍水東引,結果蘇德簽訂《互不侵犯協定》,並默契地瓜分了波蘭。此時雖然蘇聯剛剛進行了大清洗和蘇芬戰爭的失敗,但是實力仍然是歐洲第一,這是希特勒所不願意看到的。而且,嗜領土成性的蘇聯,絕對不會看到德國獨霸歐洲。所以即使希特勒不打蘇聯,蘇聯也遲早會進攻德國。

而對於希特勒而言,伏爾加地區的黑土地是著名糧食產區,這裡的石油和煤炭也是德國夢寐以求的,而消滅蘇聯就可以得到這些海量資源。

所以,希特勒是停不下來的!所以,也是註定要失敗的!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一起探討歷史!


靜夜史

現在回頭去看,希特勒攻下法國後,如果不再進攻英國,而是以退出法國作為實現和平的條件,和歐洲列強實現和平。然後全力進攻蘇聯,在航空兵沒有受到損失的情況下,在冬天到來之前攻下莫斯科是可能的,打下高加索也不是難事。另一邊日本以退出華北為條件,逼迫蔣介石實現和平,在德國的斡旋下成立3國同盟,最後瓜分蘇聯,世界格局也將從此改變。


lxj2112929

如果希特勒拿下法國就收手,會不會和英國蘇聯和平共處?我認為是不可能的。

當時英國和德國蘇聯和德國矛盾都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也就是說必須得用戰爭來解決。

我們設想一下,如果德國打下法國後真的收手,那國際形勢會怎麼樣?首先說英國肯定不會善罷甘休,因為英國肯定不甘心孤懸英倫三島,肯定還想著恢復日不落帝國,這樣一來,英德矛盾不可避免,而且德國要不打英國,英國很快就會從敦刻爾克慘敗中恢復元氣,馬上就會派兵打回歐洲,那樣一來德國就會更被動。

而蘇聯也一樣,斯大林也是亂世梟雄,怎麼可能看著希特勒做大而不顧呢,如果真給希特勒幾年時間,那希特勒就會訓練出幾百萬裝備精良的大軍,那樣蘇德戰爭打起來,蘇聯必敗。

最後舉例說二戰前的歐洲就像非洲大草原,當非洲大草原的雄獅多了時,那就肯定打架爭獅王,而二戰前的歐洲也一樣,斯大林希特勒丘吉爾等就像大雄獅一樣,誰也不會甘於曲居別人之下,都想當獅王所以打架是正常的。

希特勒其實戰略是沒有犯錯,就是德國沒那麼大胃口挑戰全世界。


天宇的文史情懷

不可能,英法聯軍是一體,拿下了法國就必須跟英國做戰,只有拿下英國歐洲才會穩定,拿下英國又的和美國開戰(英國和美國又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聯合日本拿下美國再和蘇聯開戰這就是遠交近攻


快樂四阿哥

完全可能!德國完全有能力封鎖直布羅陀海峽,控制整個地中海。繼而逐步控制中東和整個非洲。為自己找到真正的戰略縱深。英國,慢慢耗幹即可。即使美國再怎麼如何支持,在無盡的援助和消耗之後,自然會心灰意冷,偃旗息鼓。猶太人的確不應該趕盡殺絕,萬湖會議時就該讓其流放馬達加斯加,而不是屠殺。以至於失道寡助。至於蘇聯,連芬蘭、波蘭都吃不掉的國家。想主動出擊德國,真是痴人說夢。既沒有那種底氣,也沒有那種魄力。真要打起來,給其佈置一個戰略陷阱,玩兒起防守反擊即可。如曼斯坦因的自傳《失去的勝利》,德國完全打爛了一手好牌。遠處也傳來了石原莞爾的哀嘆。這個世界蠢人永遠比智者要多得多……


diudiu阿

回答這個問題,要了解希特勒政權的根基是什麼?

希特勒是通過抨擊競爭對手、討好國內民眾上臺的,上臺之後,更是給予了民眾很高的福利待遇。

而這些都是需要花錢的,並且花大錢的。錢從哪來?一開始是從猶太人手裡搶,但搶來的錢花完了怎麼辦?

如果沒錢了,降低國內民眾的福利水平,那希特勒政權的根基就土崩瓦解了,拿什麼來讓民眾支持自己呢?

所以只剩一條路:侵略其他國家。

即使到了蘇聯攻進柏林的前一天晚上,德國首都的民眾還在開派對。

所以你看,這就是希特勒給民眾撒了一個謊,而這個謊言要用發動戰爭來圓。


盈萃草本

上了賭場的人,不輸光本錢,根本不會停下來的!

德國滅了法國後,停下來要停下來發展,世界大多數國家都不答應。

1,英國不答應。

英國在心理上,始終對德國有很強的優越感。一戰時,英國說德國海軍“襲擊的監獄的守衛”,可見英國始終把德國當做歐洲大陸的壞孩子看待的。

到30年代,英國看到德國的崛起,居然採取綏靖政策,一個個盟友被英國出賣。奧地利被吞併,一句話不說,捷克被瓜分,英國居然來給德國幫忙。波蘭被瓜分,英國高唱“西線無戰事”。與法國並肩作戰,掉頭就跑,敦刻爾克拋棄了那麼多法國戰友。

在西線戰場上,英國和德國有了血海深仇,如果議和,恐怕也只是短暫的休戰而已。

2,蘇聯不答應。

蘇聯和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瓜分了波蘭。如果這時德國停下來不再西進,蘇聯會答應嗎?

不會!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比俄羅斯更喜歡擴張領土。德國西線土地都是從東歐小國那裡搶來的,蘇聯能不眼紅嗎?

3,被滅各國不答應。

不列顛之戰前,法國,波蘭、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挪威這些國家已經被德國滅亡。這些被滅掉的國家,有甘心當傀儡的,也有國內打游擊戰的,還有流亡海外隨時準備反攻回來的。


這些國家的流亡政府,大都建立在英國,如果英國和德國議和,他們一定會拼命破壞。尤其是法國和荷蘭的流亡政府,還可以獲得海外殖民地的大量資源,實力不容小覷。

4,德國自己不答應。

二戰發生的背景是經濟危機,希特勒給經濟危機的解決辦法就是對外侵略和掠奪。

希特勒面對經濟危機中的貨幣短缺問題,最簡單有效的辦法是殺光猶太人,把他們的錢全部榨乾。

面對經濟危機中的生產過剩,希特勒的辦法是,民用轉軍用,開足馬力生產大炮,用大炮去搶錢,就解決了經濟危機。

當然,德國國內並不是沒有希特勒的反對勢力,希特勒剷除異己的辦法就是製造外部矛盾,加強集權,誰不服從領袖,那就是賣國叛黨,必須除以死刑。

更重要的是,德國前期遇神殺神,遇佛殺佛,德國人一致認為,沒有人能夠抵擋納粹的隆隆戰車。這樣,戰爭只能越來越大。

話說回來,德國如果能夠犧牲一部分利益,換取英國蘇聯的諒解,開展議和。說不定避開這兩個強國,會有更好的發展。

德國不斷擴大戰爭,完全是無奈之舉。而日本,純屬腦殘發作。

日本在二戰中最大的失誤有兩個:

1,第一個失誤是七七事變和八一三事變。

日本兩個月之內兩個方向同時進攻中國,局部抗戰變成全面抗戰,這是自不量力的行為,更是主動樹敵的行為。

試看甲午戰爭日本如何利益最大化,得勝之後提出割地賠款,清朝乖乖就範。試想,日本在蒙古和滿洲的行動取得階段成功,放棄部分利益和國民黨政府議和劃界,軟弱的蔣介石一定會答應。

氣球吹大了就收住口子,如果一直吹,能不爆炸嗎?

2,第二個失誤是,發動珍珠港海戰,和美國開戰。

這個沒什麼好說的,日本軍部的人腦子一抽抽,什麼事也能做出來。

也難怪,日本首相東條英機被稱為東條上等兵,說的就是戰略上短視。

德國曆史上最優秀的政治家是俾斯麥,他對奧地利和法國都是窮寇莫追,建立了統一的德國。日本歷史上最優秀的政治家是伊藤博文,他在甲午戰爭中及時和談收兵,實現利益最大化。

賭場上連贏十把的賭客,股市裡拿到連續十個漲停的股民,讓他現在離場,他絕對不會同意的。

真正的政治家,戰略家,就是要學會及時收手,你覺得呢!


歷史知事

納粹德國在二戰前經濟上為了擺脫危機,不得不走上凱恩斯那條道路,也就是加強國家干預經濟,通過政府舉債,用大量公共工程消滅失業,大力擴軍,創造軍需訂單,成為了維持經濟的必須手段。如果軍隊不再需要產品,經濟該何去何從?所以,這就成為了二戰爆發的重要的經濟因素,如果納粹德國不發動戰爭,他們自己在未來就會崩潰,因為大量的債務和赤字。即使在西歐都被納粹佔領的情況下,德國也無法將工業產品往已經工業化的西歐傾銷,資本流動無法構成循環,德國只能陷入資本的自我循環狀態。所以德國的戰爭擴張必然是“全球性”的,不以元首意志而轉移的,所謂“換取德意志民族更大的生存空間”,倒不如說是向東打開市場。戰爭初期的勝利,佔領國的資源掠奪給了納粹德國經濟續了命……但僅僅是續命而已。再有,英國必定是要和德國死磕到底的,而他的堅定盟友是美國,至於蘇聯,“互不侵犯條約”如同廢紙一張……還有各個佔領國的各種反抗勢力,希特勒自己發動的這場戰爭不是他想打就打,想停就停的。


始於虛無終於黑暗

第一,希特勒不想停。第二,他也停不下來。第三,他的敵人也不想停。

希特勒的小目標就是向協約國復仇,大目標就是滿世界抓猶太人。小目標才完成了一半,還剩個英國呢,雖說他對英國有好感,但是英國一天不加入德國陣營,希特勒就一天不能把英國當自己人。大目標就大了,美國有好多好多猶太富佬呢,必須消滅。

納粹德國的戰爭之路聽起來就和信用卡一樣,早在戰爭開始之前,希特勒就和容克萊茵克虜伯這些財閥寡頭們商量好了,希特勒把還不屬於德國的礦山工廠許諾給大佬們,以換的不花錢的各種軍用物資和裝備用於發動戰爭。這種借錢打仗的模式根本不可能停下來,因為希特勒變不出錢,除非他把財閥們抄家了,否則想都不要想。

最後英美也不希望戰爭停下來,英國在經歷了29年的經濟危機,國內經濟一片綠,軍隊的反應最直接,海軍多少年沒有新艦下水,只能造幾條巡洋艦意思意思,主力艦這種東西想都不要想,陸軍的瑪蒂爾達坦克從一開始就是省錢的代表,6000英鎊一輛,堪稱白菜價。在這種情況下,大英帝國做夢都想著再來一次1918,把德國碾碎用來填充大英帝國乾癟的胃口。美國就更逗了,羅斯福做夢都想著怎麼去管別人家的破事,看著英德烽煙再起,怎麼可能老老實實的,煞費苦心炮製的《租借法案》無異於在英德騎士決鬥的時刻往英國手裡塞一把手槍。

還有蘇聯,斯大林什麼人物誰不清楚,滿口世界和平,滿腦子世界革命,就算德國不打蘇聯,蘇聯也會打德國,也許是1942也許是1943或者1944,反正早晚的事。

綜上,停不下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