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美國參戰,二戰蘇聯能戰勝德國麼?

北緯154330452

可以的!毋庸置疑!

題中所說,沒有美國參戰,但不代表沒有美國的援助。

美國參戰的時間是什麼時候?是1941年12月9日日軍偷襲珍珠港,羅斯福發表國恥宣言,正式加入到同盟國對日本宣戰。

而蘇德戰爭爆發於什麼時候?是1941年6月22日德國閃擊蘇聯。這和珍珠港事件相隔半年之久,而這半年,是蘇聯抗擊德國侵略最艱難的時候。

1941年3月11日籤,美國通過《租借法案》,這是對同盟國有利的法案。

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破蘇聯陣地,德軍、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芬蘭等190個師共550萬軍隊,在47000門火炮、5000輛坦克和4000架飛機的掩護下,開始了對蘇聯的大規模進攻。

由於蘇聯剛剛經歷了大清洗,國內高素質將領嚴重不足,再加上斯大林本人對蘇德形勢過於樂觀,因此蘇聯對德國入侵準備不足。戰爭開始後,蘇軍一潰千里,物資和人員損失不計其數。僅僅4個多月時間,蘇聯損失軍隊299萬,飛機損失超過96%,超過30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淪陷,德軍兵鋒直指莫斯科。

此時的蘇聯,可以說到達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因為德國閃擊波蘭後,蘇聯立刻就佔領了波蘭東部,而且將大量的兵力和裝備配置在蘇德邊境,因此造成蘇聯的軍隊和裝備大量暴露在德國的槍口之下。一旦開戰,閃擊戰可以迅速擊潰蘇聯軍隊。

此時的蘇聯軍隊損失慘重,可以說,如果沒有斯大林的堅定領導以及蘇聯高度集中的體制,蘇聯很有可能像法國一樣迅速崩潰。

但是在斯大林的領導下,蘇聯最終守住了莫斯科,等來了西伯利亞援軍,消滅了德國50多萬軍隊,讓全世界都看到了蘇聯的頑強生命力。

也正是從莫斯科之戰後,蘇聯確定了自己的大國地位,西方國家的援助開始紛至沓來。

二戰時期,美英兩國作為蘇聯的主要援助國,他們通過摩爾曼斯克、中東伊朗以及遠東西伯利亞大鐵路三條線路對蘇聯進行全方位援助。其中戰爭後期西伯利亞鐵路成為援助蘇聯的主要通道。

這些援助包括:炸藥: 132237噸,鋼材: 2589766噸,鋁: 26110噸,石油 : 2622357噸,化學品: 631017噸,等等。

另外還有:魚雷艇:200艘,小型獵潛艇:60艘,AM掃雷艦和UMS掃雷艇美:77艘,登陸艦:43艘,“塔科馬”級護衛艦:28艘,雷達:1196部,聲吶:329部,卡車和吉普車:420000輛,拖拉機:8700多輛,機車:1981輛,機床:350000臺,防空火炮8218門,反坦克炮5800門,槍彈:4.7億多發等。

正是由於美國租借法案等偏向蘇聯的援助,支持蘇聯熬過蘇德戰爭最艱苦卓絕的時期,最終擊敗德國法西斯。

在整個二戰,美國援助蘇聯的物資超過113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1500億美元。如果美國不參戰,而全部將物資援助外國,蘇聯獲得的會更多。

所以,即使美國不參戰,單憑美國對蘇聯的源源不斷的援助,蘇聯也可以最終摧毀德國法西斯。

但是,援助畢竟不是主要力量,特別是在德國最瘋狂的時候,援助某種程度上只能作為輔助,導致蘇聯最後能夠取得勝利的,是蘇聯自身的原因,“靜夜史”認為包括:

1、斯大林的堅強領導

斯大林給德國傳遞了這樣一個思想,即:永不投降。

即使莫斯科丟了,蘇聯還有遠東,在德國徹底佔領蘇聯之前,蘇聯決不投降,這樣的持久戰方針,是希特勒閃電戰的剋星,最終將妄圖速戰速決的德國徹底拖垮;

2、高度集中的體制

德國長驅直入,波羅的海三國群起反抗調轉槍口進攻蘇聯,烏克蘭人民夾道歡迎德軍解放者,情況於蘇聯極端不利。但是,此時由斯大林創造的高度集中的體制發揮了巨大作用。這讓蘇聯在最不利的條件下,仍然能夠最大限度動員戰爭力量,這是德國不能相比的;

3、廣袤的土地

作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巨大的國土意味著深不可測的縱深,這是拖垮一切入侵者的制勝法寶。說難聽點,即使蘇聯全部被打垮,德國想要徹底佔領西伯利亞,也需要走上好幾個月。而這好幾個月,也能夠將德國拖得半死不活!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一枚酷愛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夜史

類似的問題我都答煩了。

某位答主說糧食。

美國在二戰期間共向蘇聯提供食品420萬噸,算算四年平攤到蘇聯軍民頭上能攤多少?合著沒有美援食品,蘇聯就“沒有糧食”?


一普特等於16.38公斤,一公擔等於0.1噸,自己換算吧。

然後這位答主又說坦克

“蘇軍的許多坦克都是美英援助的”,有多多?

戰爭期間,美英總共向蘇聯提供坦克1.1萬輛,蘇聯自產坦克76827輛,原來這就是“許多”呀。

我們不妨再看看西方人自己對美英援蘇坦克的評價。

下述文字出自美吹最喜歡的艾伯特•西頓所著的《蘇德戰爭》

蘇聯史料指責這些坦克比德國和蘇聯的坦克低劣,作者承認“這種說法可能有些道理”,但是又強調“可是必須記住,謝爾曼式坦克堪與德國早期的III型坦克相匹敵”

ⅠⅠⅠ型坦克不是那個入侵蘇聯第一年就被T34和KV打出“坦克恐怖”的坦克嗎?原來作者是想讓我們記住“西方提供給蘇聯的坦克相當於德軍第一年就被蘇軍打爆的坦克”。

好的,記住了。

我們再看一下美英坦克大量進入蘇聯是在什麼時候,如下表

很明顯,如表中所示,美英坦克,尤其是謝爾曼坦克大量到貨的時間是在1943年之後,那麼問題來了,你覺得1943年之後,在虎式、豹式以及四號坦克已經大量列裝的情況下,還有多少III型坦克供謝爾曼打?

“儘管謝爾曼、瓦倫廷、馬蒂爾達式坦克不如T34坦克,但比當時大量生產的T60坦克和許多其他類型的蘇制坦克要優越的多”(這是上圖中作者的原話啊,跟我一點關係也沒有啊。)

T60坦克是當時蘇軍裝備的輕型坦克,二戰蘇聯總共生產了76827輛坦克,其中像T60這樣的輕型坦克14923輛,佔比約19%。也就是說,作者的意思是西方提供給蘇聯的坦克還是要比佔蘇聯坦克19%的輕型坦克要強的多的。

西方人說話果然有水平啊……

說完了坦克,這位答主又說飛機。

然而,美英總共向蘇聯提供了1.87萬架飛機,蘇聯自產了13.68萬架。

接著這位答主又說遠東。

合著遠東百萬蘇軍不存在?




美英對蘇聯真正的幫助體現在運輸載具(如卡車)的援助上,這種援助到底具有怎樣的意義,不妨看一下美國人怎麼說。

下述文字出自《巨人的碰撞》,作者我在之前的一個回答中介紹過,也是對蘇聯的意識形態懷有敵意的。

如圖所示,即使是這位對蘇聯懷有敵意的作者也只是說沒有西方的援助,蘇聯要承受更為沉重的負擔,僅僅依靠自己的力量,蘇聯也許要多花12至18個月才能幹掉德國,他也沒敢說沒有美國的援助蘇聯就戰勝不了德國。

所以,我很好奇,那些一口咬定離了美國就不行的人看的是什麼書呢?如果沒有看過書的話,那說話的依據何在呢?全靠上下嘴皮子一搭嗎?


七班的歷史課代表

毫無疑問能擊敗,而且擊敗德國的時間都不會相差太多。

先說美國對德戰績。雖然太平洋戰爭爆發的第二天德國就對美宣戰,但美國真正參加對德作戰是從諾曼底登陸戰開始,而且整個登陸的基礎設施與方案出自英國。而德國雖然佈置了六十個師在西線作戰,但這六十個師的戰力真的很弱。

再看蘇德戰爭現狀。雖然德軍對蘇軍造成了極大損失,但都體現在戰爭初期即第一年。也因德軍的突襲與閃電戰,也因蘇軍無備一一德軍進攻時蘇軍士兵還在幫助收小麥!但到美軍參戰時,蘇軍已取得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解放了蘇聯國土,即將攻出國境。對德軍蘇軍並不是擊退,而是完成了幾次集團殲滅,使德國老牌王牌功勳部隊蕩然無存。而蘇聯在坦克、飛機等當時主力兵器上,不僅供應力輾壓,技術上也完成超越,同時,朱可夫為代表的蘇軍指揮官也表現出對德軍的優勢。

美軍參戰,對德的兵力有牽制。但即使美軍不參戰,德軍西線部隊投入東線,在強大蘇軍面前也影響不了局勢,最多是蘇軍再組積幾場殲滅戰。而且,英法聯軍依然會發起西線攻勢。

數字最具說服力:德年500萬攻蘇軍隊已被殲滅或擊潰,柏林一戰蘇軍30萬門大炮齊攻一一內在的工業、運輸能力如何?在這樣的軍力前,幾十萬缺乏主流兵器的德軍投入能產生多少影響?而從美軍最著名的巴頓率年戰事看,並非美軍如何強大,而是德軍力量不足了。巴頓的奇蹟,僅僅在於率部直線快速突擊,與蘇軍同抵柏林城下。巴頓能這樣做戰,也是其對德軍戰力有清醒判斷。

本人從來就對二戰後享名戰神的,不是力挽狂瀾的朱可夫,也不是擊敗隆美爾的英軍統帥蒙哥元帥,而是巴頓,覺得很詭異一一到底槍桿子不及筆桿子好用、媒體比大炮會說啊!


bashanlaike

不可能的。不但蘇聯勝不了,英國也勝不了。這一點只要參考兩次世界大戰過程中美國參戰前和參戰後的區別就知道了。以一戰為例,美國參戰前,西線呈㬵著狀態,德國還佔點上風;東線俄軍已經損失慘重,引起國內革命了。

從二戰來說,美國參戰前,英國在西線只能取守勢。否則希特勒也不敢進攻蘇聯。蘇德戰爭開始時,蘇軍那是一潰千里,人員大批被俘,其慘狀比中國猶過十倍。一直打到莫斯科才好歹穩定下來。為什麼能穩定下來?因為租借法案生效了,蘇聯既在信心上又在裝備供給方面獲得大量援助。

可以說蘇聯在戰爭初期已呈崩潰狀態,這時只差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美國如不參戰,德國就可以從其他戰場抽調兵力,這根稻草就來了。到那時,估計蘇聯只能到西伯利亞打游擊了。

其實可以反過來想一下,如果美國不參戰,蘇聯能跟德國打成什麼樣?最可能的結局就是在東線拉鋸了,攻入伯林就不要想了,自己不崩潰就已經叨天之幸。歷史上柏林曾三次被佔,一次是拿破崙,另兩次就是美國參加的結果。


石城大俠

想都別想什麼蘇聯靠自己能力戰勝德國。

戰爭一般看兩個方面,一個是戰爭潛力,另一個是戰爭持久資源。或者說叫糧食多少。幾乎現在只要關於蘇德戰爭的各類作品都承認了蘇聯在二戰中是個糧食極度匱乏的國家。

沒有糧食,幾百萬蘇軍,或者說可以戰鬥的百姓就要活活餓死了。這樣戰爭其實是持續不下去的。

蘇聯在二戰中可以說是叫花子國家,別國給什麼都要。這大概就可以解釋,為啥蘇聯一到別的地方搶劫比日軍還厲害的原因了。

以武器來說,現在軍迷以為蘇軍是個在坦克數量上與德軍匹敵的對手。事實上,蘇軍的許多坦克都是英美援助的。不僅是坦克,像拖拉機和汽車也是英美援助。

陸戰武器都這樣,更不用說飛機這類武器了。 蘇軍領導人其實也是心知肚明的。斯大林在後來蘇德戰爭爆發後,為了全面對德作戰,在遠東部隊被調走以後,蘇聯開始全面對日妥協,就害怕日軍一旦出兵,蘇聯受不了兩面夾擊。

不僅如此,甚至還有說法,一旦蘇德戰爭失敗,斯大林將會流亡印度。這種說法是很有道理的。當蘇聯在靠歐洲地帶的軍隊全軍覆沒以後,為了對德作戰,蘇軍連控制區域的老人和小孩都拉倒軍隊中去了。這個做法雖然解決了部隊來源問題。但還是開頭問題,沒吃的,沒武器咋辦?


魏博鎮節度使王前策

關於這個問題,我研究了很久,讀了大量的書籍和紀錄片,接下來德粉可能要生氣了。我就舉一個例子吧。德國在41年莫斯科城下如果是因為天氣的原因沒有拿下的話。那麼42年,蘇軍就在前期損失大量重兵集團的前提下進行全面的戰略反攻了,大家可能都知道斯大林格勒戰役,但是在同時期進行的瑟喬夫卡勒熱夫戰役卻鮮為人知,其實兩個戰役規模是同樣的,但是勒熱夫反擊中,蘇軍損失了大量的有生力量,並沒有達成戰略目的!可是在幾十萬人損失的情況下蘇聯仍然能繼續組織起斯大林格勒戰役,幷包圍全殲第六集團軍,進而奪取戰爭主動權!所以蘇聯單挑德國是可以的,其實說到底德國還是歐洲小國,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它的海軍不如老牌帝國英國,它的軍工在戰爭初期就遭遇了T34危機,它的士兵的確優秀,但是在漫長的滅國戰爭中逐漸損失殆盡。它也沒有蘇聯廣袤的國土作為戰略縱深。也沒有美國一個月十幾艘航母的工業經濟體系,靠著前期搶奪猶太人發了點財。其實本身各個方面虛的很!可能有人會說蘇聯得到了盟軍的援助物資才得以支撐。其實這也是我舉這個例子的原因!注意天王星行動反攻是42年,那時候援助由於海上封鎖到達蘇聯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全面援助蘇聯是斯大林格勒全殲第六集團軍之後!那麼元首有沒有機會贏得對蘇戰爭呢,我想是有的。那就不急於發動對蘇戰爭,而是打敗法國以後整合歐洲,建立一個統一的歐洲,摒棄掉極端的猶太種族主義,和美國英國和談並結盟。然後在進攻蘇聯的時候學我們党進行土改!就是給投靠的人分土地!蘇聯其實手底下好多小國都離心離德,像烏克蘭,白俄羅斯這些,然後宣傳保衛家園並武裝他們。以一個解放者的姿態引領這場戰爭。必能成功!


歸隱山林笑看風雲

參戰和軍援是兩個概念。美國沒有參戰也不代表它坐視不管,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德國集結550萬部隊加3000架戰機對蘇聯實施“巴巴羅薩”行動~兵分三路突襲蘇聯。初期蘇聯由於“大清洗”和準備不足,被德國的閃擊戰打懵。前線的所有機場被炸,損失飛機1200架~這些可以說是蘇聯的前線作戰飛機被全殲。但是,戰爭拼的是戰略縱深和物資。蘇聯面積2200多萬平方公里,戰略縱深極大,這點就不是德國可比的;其次是物資,蘇聯地大物博,各種資源儲量足夠豐富,與此同時,蘇聯的對德戰爭是衛國戰爭,屬於正義之戰。

與之相同的則是英國,當時的英國剛剛經歷了德國規模空前的轟炸~“海獅計劃”,成功的阻止了德國,但自身也損失慘重,不得不向大洋彼岸的美國尋求援助~用北美洲的港口99年使用權換取了美國一戰時期的50艘驅逐艦。

這個時候的蘇聯在對抗德國的戰爭中節節敗退~各種作戰武器及兵力大幅度減少,而美、英不想讓德國一家獨大。故而開始了對蘇聯的大規模軍援~小到單兵武器,大到坦克、戰鬥機、軍用卡車以及其他各種軍事物資~石油、橡膠等。再加上蘇聯的戰略縱深足夠大,可以保護住大部分的軍工企業,故而在戰爭後期,蘇聯在盟軍及自己強大的生產能力的幫助下,迅速恢復元氣~“喀秋莎”多管火箭炮、T-34主戰坦克、美國援助的P-40等作戰飛機的陸續服役及投入戰鬥,使得蘇聯有了反攻的資本。1943年,隨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蘇聯開始對德國實施全面反攻。從此以後,蘇聯轉為全面進攻,而德國則被迫轉為全面防禦,就此蘇德戰爭發生了局勢逆轉。


縱橫捭闔2011

肯定能勝,只是時間更長,困難更大而艱難曲折。希特賴揮師東進,550萬精銳德軍幾乎含蓋了德國全部的主力軍,所有的空軍,陸軍主戰裝備。傾其所有,孤住一擲。勝了,全勝!德國成為歐洲千年帝國;敗了,日爾曼民族全體玉碎,沒有生存的資格!……希特賴。當德軍在莫斯科戰役,庫爾斯克戰役,斯大林格賴戰役陷入蘇不重圍後,蘇聯的零下四十度寒冬便是德軍最大的敵人。凍死,餓死,傷寒病,蘇聯人有句顏語:你打進蘇聯很容易,很容易,但你呆下去會很難,很難!


前鋒35

哈哈,美國一看,蘇德戰場希特勒失利,美國為搶勝利果實,才開闢第二戰場,實施諾曼底登陸;同樣,在蘇聯紅軍端了在中國東三省日本關東軍的老窩後,美國一看,日本大勢已去,才匆忙在日本的廣島、長奇用飛機投下兩顆原子彈的


璉璞議論55152433582

對於蘇聯,最重要的不是1944年美國開闢了第二戰場,而是從1941年開始的對蘇物質援助,從原材料到成品武器,援助是全方位的,海量的,國民黨政府獲得的那點援助與其相比,絕對不是一個數量級。這才是蘇聯沒有被納粹擊倒的最關鍵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