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案的背後,是大明皇權的不可藐視與威嚴的不可觸犯

說到藍玉這個人,現在很多自媒體人士都將其稱之為明初第一武將, 對於這點,我覺得能說出這樣的話的人,要不是無知,要不就是無知。雖然藍玉此人在洪武年間針對北元打過幾場大勝仗,但是不管是從功勞還是從個人帶兵打仗能力來說都完全稱不上明初第一武將,甚至前五都進不了。作為常遇春的小舅子,藍玉不同於徐達、常遇春等人,他的主要功績都是在建國以後,也就是洪武年間得到的。特別是在徐達等人死去後,藍玉才算是當時軍隊有數的大將。

藍玉案的背後,是大明皇權的不可藐視與威嚴的不可觸犯

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因為他的被殺,而牽扯出了洪武四大案的最後一案,藍玉案。如果說胡惟庸案是朝中文官的末日的話,那麼藍玉案就是軍中武將的末日了,受此牽連者不計其數。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以謀反罪將藍玉下獄處死,並藉此將眾多軍中武將牽扯進來,因此案被殺者數目多達1萬五千人。

藍玉案的背後,是大明皇權的不可藐視與威嚴的不可觸犯

對於此案,很多人都認為藍玉案是冤案,藍玉根本就不想謀反,是因為朱標的去世,為了朱允炆能更好的駕馭群臣,因此朱元璋才痛下殺手,將這些人全給殺了。那麼真相真的是這樣的,朱元璋真的是為了讓朱允炆更好的即位就將這些功臣給殺了嗎?

關於藍玉的謀反,在《逆臣錄》的記載中共有兩條證據,分別是:

藍玉案的背後,是大明皇權的不可藐視與威嚴的不可觸犯

府軍前衛一前所管步軍百戶李成的供狀載藍玉對李成等人一說:"我親家靖寧侯做到侯的位子,如今把他廢了。前日說教做太師,今番又著別人做了。我想上位容不得人,公侯每廢了幾個,久後都是難保全的。你眾人徵南征北許多年,熬得個千百戶、總小旗做,沒一日安閒快活,你肯隨餚我一心時,早晚來我根前聽候。"

興武衛指揮金事董翰的供狀雲:"有本官(指藍玉)對說:'我親家靖寧侯徵南征北,受多少苦,熬得做個公侯地位,也把他做胡黨全家廢了,我自徵進回來,見上位好生疑我,料想他必是招出我來。不如我如今趁早先下手做一場,免致後患。我已與庫軍等衛頭日商量定了,未知你眾官人心下如何?"

東莞伯何榮之弟何宏的供狀載藍玉對詹級說:"詹尚寶,你老子同我做東宮官,我說與你,你見本朝文官那一個有始終?便是老太師、我親家靖寧侯也罷了。如今上位病纏在身,殿下年紀又小,天下軍馬都是我總著。"

而在《明史》中的記載則是"玉不樂居宋、穎兩公下,曰:我不堪太師耶"

藍玉案的背後,是大明皇權的不可藐視與威嚴的不可觸犯

對於上面的觀點,總結起來就兩條:

一、藍玉嫌自己的官小了,在征討北元回來後,宋國公馮勝和穎國公傅友德被封為太子太師,而藍玉封的是太子太傅。這對於心高氣傲的藍玉來說確實是很難接受的,這個時候的藍玉心中,自己大概是天下第一的角色,現在官低了,當然是難以接受的。

二、胡惟庸案的影響,藍玉的怕自己被親家靖寧候給牽扯進胡惟庸案。剛好這個時候朱元璋有年老體弱,自己手上又掌握著兵權,造反的實力和動機都是完全具備的。

藍玉案的背後,是大明皇權的不可藐視與威嚴的不可觸犯

雖然藍玉擁有造反的實力和動機,但是有沒有造反,我們卻不得而知,因為在他造反前就已經被朱元璋給殺了,也就死無對證了。但是藍玉的驕橫跋扈,以及他對於皇權的藐視確實表現的一覽無餘。

藍玉曾經搶佔了東昌的民田,御史查究追問此事,藍玉大怒,趕走了御史。藍玉北征元軍回來時,半夜敲擊喜峰關關門,關吏沒有及時開門接納,藍玉縱容士兵打破關門長驅直入。

藍玉案的背後,是大明皇權的不可藐視與威嚴的不可觸犯

這些行為都直接導致他在朱元璋的心中的地位在不斷下降,在朱元璋的心裡,藍玉就是在不斷的挑戰他作為皇帝的權威和藐視。而在他說出:我不堪太師耶"這句話的時候,基本上已經是被朱元璋判了死刑了。

所以說,藍玉案的發生不在於是否朱標死了,而在於他對於朱元璋皇權的藐視和對皇權威嚴的挑戰。作為一個開國皇帝,敢於藐視其皇權的,沒有一個能活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