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甘肅19歲少女跳樓自盡一事?圍觀市民爲何不勸反而鼓掌起鬨?

滁州印象

甘肅19歲少女跳樓,圍觀市民非但不勸止反而鼓掌加油,有不少人還刷朋友圈刷快手,言辭中盡是冷漠,比如“要跳快跳,我還要去接娃”之類。

如此冷血,暴露的是人性教育的缺失。在我們的教育中,往往鼓吹強者,鼓勵犧牲,很少談及生命無價。也正因為這樣的價值觀,所以不但總有“家人去世仍堅守工作崗位”的典型,就連大學學生會幹部競選,都有人不但打官腔,還搬出“父親重病,我仍堅守在學生會工作崗位上”的調調。

人性教育的缺失,“人血饅頭”的民族劣根性,這些都有許多人談及,我就不囉嗦了。但有一個角度讓我關注——因為這些冷血看客在慫恿自殺者的過程中發朋友圈,發快手視頻,所以有人認為,網絡(尤其是快手這樣的平臺)助長了獵奇和冷血心理。

我一點也不同意這種論調,而且非常反感。首先,在網絡出現之前,難道就沒有看客了?如果沒有,魯迅筆下的“人血饅頭”是怎麼來的?我小時候聽過不少類似的事件:有人勇救落水者,直至力盡,幾百看客無一伸出援手,看著見義勇為者白白犧牲。像這種事情,跟甘肅這事兒有什麼區別?

我不認為網絡助長了獵奇和冷血心理,反倒認為我們都應該感謝網絡——沒錯,我是堅定的網絡支持者,無論是經濟角度、社會角度,我都感謝網絡改變了人類生活。這事兒也一樣,如果沒有網絡,看客們不會這樣暴露於我們面前,不會引發任何反思。網絡(當然包括朋友圈和快手)就像一面鏡子,將一切真實呈現給我們,包括許多人不願面對的劣根性。

記得前些年網絡興起時,常有人說世風日下,然後就有人反駁:“其實不是世風日下,而是以前的醜惡事情,你沒有途徑看到,但現在有了網絡,你有機會見到了”。沒錯,就是這個道理:看客一直都在,網絡讓他們更加無所遁形。


葉克飛

圍觀起鬨者慫恿自殺者跳樓不僅擾亂公共秩序,而且嚴重違背了公序良俗,應當對首要分子及積極參加者予以嚴懲。

面對她人自殺,我們可以選擇打電話報警或者撥打120電話,也可以選擇靜靜走開 。這是一條活生生的人命,不管是不是作秀、表演,如果你救不了,但也請你不要干涉她甚至在傷口上撒鹽,慫恿她自殺。

對於慫恿他人自殺、破壞公共秩序的的行為,公安機關可以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對於涉案一般群眾可以進行批評教育、警告,同時對於情節嚴重的帶頭慫恿自殺的群眾可以作出罰款、拘留等處罰。

生活當中喜歡看熱鬧的人也不少,特別是碰見拉橫幅、上高樓自殺等尋求社會關注、幫助,在公共場合自殺的行為其實本身也會對公共秩序造成破壞。

根據人民網的報道的真實案例,王某為討欠款,在三亞以“跳樓自殺”的形式,逼迫欠錢公司付錢未果後又故伎重演“轉戰”海口,繼續上演“跳樓秀”。海口警方成功制止了不法行為後,對上演“跳樓秀”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的王某處以治安拘留十日。

我們有時不得不反思,這種“不鬧不解決,一鬧就解決”的怪現象為何總是被部分人所濫用,甚至實踐當中,反而會比走正常渠道得到更好的回報。你覺得在公共場所跳樓自殺為何頻繁上演?為何我們的部分吃瓜群眾會變得麻木不仁、漠視這種以生命為代價的自殺方案?


法律知道

我沒參加過跳樓自殺這種情況的現場處置,但是我身邊不少同學親身經歷過,也從他們那裡瞭解過一些相關的情況。

圍觀是人對外界異常狀況的正常反應,但凡有異常的事情出現,不管古今中外都會引起人群的圍觀,我昨天開車出去,在一個路口被人追尾了,當時路邊的很多人也都停下了腳步,路過的司機大多伸出頭看一眼,只不過追尾現在已經見怪不怪了,雙方的車也沒什麼大的損傷,我和司機很友好的交流了一下,人們一看後面沒有戲看,自然就散去了。

但是我非常想說的是,人們為什麼喜歡圍觀,最根本的原因是好奇,他們和自殺者之間是沒有情感聯繫的——假如某個人認識自殺者,我們就會發現,他們在救助上要積極得多,警方在處置一些自殺現場的時候,大量的信息都是來自與自殺者相識的人,甚至是一些平時根本沒說過話,或者有矛盾的人,基本上只要相識,都會對自殺者進行積極的勸阻,社交關係,往往是維繫人與人之間共同利益基礎的紐帶,相識意味著我們唇齒相依,休慼相關。

而在缺乏社交關係的情況下,陌生人的圍觀,其最基本的出發點是好奇——只有極少數的人會在第一時間想到,所有人類是一個共同體,個體的利益得失關乎所有人類的利益,這和我們在網絡上看到的對於一些自殺者進行救助的現象截然相反,這背後其實隱藏著非常深刻的利益問題,

那就是在網絡上勸人不要自殺是一件非常低成本的事情,而如果在現實生活中,積極勸阻別人不要自殺的人需要付出實際的行動,我的同學不止一次遇到過,在現場勸阻自殺者的人,警察來了之後希望他能進一步配合工作卻被拒絕,我們得承認,主張積極救助的人,如果救助失敗,是要承擔很大的心理壓力的,這違背了人類趨利避害的本能,所以我個人認為,在陌生人之間的救助問題上,應當積極倡導,但是不宜過分苛責。

但是在這種現場,幾乎不可避免會出現起鬨鬧事,鼓勵跳樓者自殺的人,這毫無疑問是一種惡毒,但是更值得關注的是,為什麼有些人會積極的在公眾面前展示自己的惡毒?我們知道,騙子和小偷,也不會以自己是騙子和小偷為榮。

從我學習和了解的犯罪心理學範疇來看,這很可能是一種戲劇性人格障礙的表現,戲劇性人格障礙有如下幾個特點

1、當自己不是眾人矚目的焦點時,會感到不適

2、行為舉止誇張,互動時富有挑逗性

3、持續的想要吸引他人的注意力

4、言語膚淺空泛,缺乏內容和細節

這些人的鼓掌加油,實質上不僅是惡毒,更是一種譁眾取寵的行為,其最根本的出發點,是和自殺者爭奪圍觀群眾的注意力,而一旦羊群效應出現,大量的盲從者跟著起鬨,其自身能夠從中獲得極大的成就感——這也是公安機關在處置自殺之類的現場中最需要控制的人群,本身試圖自殺者精神狀況就極為不穩定,一些錯誤的刺激方法極易導致自殺者採取過激行為——我們看到在網絡上一些集體援助自殺者的活動中,也會出現一些不和諧的聲音,這些人並非不知道鼓勵別人自殺是錯的,但是為了吸引注意力,他們會故意使用過激的言行,對於有戲劇性人格障礙的人來說,他們只會為吸引到關注而洋洋自得,並不關心這種關注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那麼我們該如何對待這些有人格障礙的人呢?就是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加以制止,對於這種鼓勵他人自殺的譁眾取寵行為,不及時制止就是一種縱容,實際上這些人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缺少主見,一旦被人指出其要害,博取關注的計劃破產,基本上都會灰溜溜的逃走,而在有警察在場開展救援的情況下,應第一時間向警方舉報,由警察予以約束控制,防止引發更大的混亂。


一笑風雲過

人命賤如草芥

這句話不論在歷史上,還是現實中,都在一次又一次地被證實。

“人命”這種事物,究竟價值幾何,現在越來越難以說清,我們驚恐地發現,小區內跑過的阿貓阿狗,甚至於哪怕是社會上流浪的野貓野狗的生命,也會高於人的生命。

在人類組成的社會中,最不值錢的,反倒是這個社會的主體——人。

當然,這裡的“人”,必須是與自己生命毫不相關的,陌生人。

當一條生命與自己毫無關聯時,某些人可以堂而皇之地對其喊打喊殺,為滿足自的好奇心,甚至可以慫恿一個年輕的生命從樓上一躍而下——只為了看看一個鮮活的生命在跳樓而死時是個什麼樣子,以及“這件舉世矚目的事情,我親眼見證過了”,於是“我”有了和其他人飯後的談資和吹噓的資本。

也許是這世道盛世昇平太久,早已經讓人忘記了血是什麼樣子,忘記了死亡這件事與我們生命之間的距離,忘記了我們生而為人所應當恪守的最基本的良知和底線。

長久的繁華和安逸,讓某些人有了過度無處宣洩的精力,而惰怠又讓這些人不屑於將精力放在學習和自我的進一步提升上,於是安於現狀卻又覺得生平無聊的某些人,將多餘的精力,放在挑戰人類基本良知和底線上。

有些人,逐漸不再是人。

時間過去百餘年,國富民強,人有多大的變化?我們總談基本國情,但人其實才是最基本的國情。

《吶喊·自序》

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據解說,則綁著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眾,而圍著的便是來賞鑑這示眾的盛舉的人們。 這一學年沒有完畢,我已經到了東京了,因為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藥》

只見一堆人的後背;頸項都伸得很長,彷彿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靜了一會,似乎有點聲音,便又動搖起來,轟的一聲,都向後退;一直散到老栓立著的地方,幾乎將他擠倒。
“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那人一隻大手,向他攤著;一隻手卻撮著一個鮮紅的饅頭,那紅的還是一點一點的往下滴。

時間究竟過去了多久?人又改變了多少?曾經魯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那些人,那些令周先生依然放棄熱衷的醫學,而走上筆為手術刀,希望能夠醫治的國人,如今又是否已經被治癒?

很遺憾,有些人,依然還是那些人。

看到這篇新聞報道的時候,我感覺到的不是憤怒,而是恐懼和寒冷,我總感覺在工作中早已經見慣了社會上的各種極為陰暗的一面,但此刻面對那些冷眼蔑視生命的人時,真的感覺到徹骨的寒意。

法律作為社會學科的一部分,我們研究社會規則,也研究組成社會的人。

所以我總會在考慮,這社會讓人享受了長久的安逸、平和、舒適,讓我們不需要為生命的喪失而擔驚受怕,不用擔心像戰亂中的人群一樣,睡夢中一枚導彈就讓自己永久長眠;但同時,我們享受了平靜和安寧,那麼我們又給這個社會反饋了什麼?

有些人,一方面享受著生活所帶來的便利和舒適,另一方面卻在向社會不斷昭示著自己逡黑無底的道德和良知,自己享受著生命,卻同時又如此的蔑視其他人的生命。

這是悲哀,也是痛,是社會群體的陣痛。

甘肅女孩自殺事件中,吃人血饅頭群體中誕生的一幕幕醜態:

甘肅女孩自殺,旁觀者起鬨叫好、慫恿跳樓引起廣泛討論之後,我本以為能夠引起很多人心中的思考,尤其是心中出現與這些慫恿者相同或類似的想法的人,然而卻發現我還是低估了有些人的道德底線——

就在作家@侯虹斌 女士寫下自己的感想後,在評論區中依然出現了像圍觀慫恿者相似的言論:

心理專家@唐映紅 老師從心理學角度,闡述此類現象為“自殺慫恿”(Suicide baiting)現象:

心理學家曼恩(Mann)曾經在1981年對此前15年來發生在美國社會的當眾自殺以及自殺未遂現象做了一個彙總比較研究。在21起有人群圍觀的跳樓自殺事件中,有10起發生了自殺慫恿,也就是說差不多一半發生了圍觀人群起鬨慫恿自殺的現象。進一步的分析研究發現,有兩個重要因素影響了是否發生自殺慫恿,一是夜幕降臨,二是大規模的圍觀人群。圍觀人群在300人以上,自殺慫恿發生的概率是300人以下的兩倍;下午6點之後自殺慫恿發生的概率是6點之前的4倍多。

注意,曼恩的研究裡,與自殺慫恿相關的兩個重要影響因素與人群構成都沒有什麼關係,夜幕降臨使圍觀人群面目模糊;而大規模人群則使置身其中的個體自我意識削弱。這兩個因素在社會心理學裡都與去個性化(deindividualization)有關。
普通人一旦置身於去個性化的社會情境,匿名再加上大規模人群,他就會被其他人的言行所吸引,不再能關注到自我。與此同時,自我意識削弱,在正常社會情境下能阻止自己不道德言行的理智感、恥辱感、羞愧感等等都趨向於失效,情境中只要有一個人示範出不道德的言行,那麼人群中就會激起大面積的響應。可以這麼說,去個性化的情境很容易喚起人性中暴力和侵犯性的一面,人們在不自覺中就輕易放縱人性之惡。自殺慫恿現象就是去個性化在圍觀跳樓自殺時的呈現。

我認可觀點中,自殺慫恿是一種普遍的人類群體的心理意識反映,但不應當因為自殺慫恿現象是群體現象,就不應當對其予以批評和聽之任之。

人類社會發展中,我們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動物性留給人類的不良本能,同樣的,對於自殺慫恿這種現象,在其已經成為社會陣痛的時候,應當考慮如何能夠阻止、克服這種心理作用,讓人類帶著對生命更為敬畏和謙卑的態度,去享受自己生命。

很抱歉,這件事我曾經試圖在法律角度思考整件事,但我發現這整件事,已經無法簡單的用法律進行評價,我相信,造成女孩患上抑鬱症的一些列人和事,最終都會在法律上得到一個合理的說法和評價,所以我不想針對這些人群談些什麼,只是將目光著力放在圍觀的人群之中——有些人,生而不配為人。


高萌Goal

2018年6月20日下午,19歲的女高中生李依依在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麗晶百貨大樓八樓窗臺外沿試圖自殺,現場遭到大規模圍觀人群,持續一段時間之後,人群中開始七嘴八舌地慫恿她跳樓,先是有人開始嚷嚷“怎麼還不跳”,接著就有更多的人參與吆喝,“你倒是快跳呀”“在那裡猶豫什麼?丟不丟人?快跳啊!”。李依依在圍觀人群的自殺慫恿中跳下身亡。

看起來,這是一件令人髮指的群體暴行,在有人試圖自殺的情境下,不僅沒有好言勸止,安慰並勸慰試圖自殺者珍惜生命,反而鼓勵、蠱惑、慫恿試圖自殺者自殺。從樸素的道德角度,完全不能理解和寬宥。

不過,且慢,圍觀人群慫恿自殺的現象並不罕見,相反還是相當頻繁出現的一種社會現象,中外都有,古今皆然。就以這起李依依遭遇自殺慫恿而自殺身亡的事件,就能在近年國外找到相似的另一起事件。

2010年2月16日下午,32歲的美國青年迪倫在舊金山哈利迪廣場(Hallidie)一座建築(Forever 21)的六樓窗臺外沿上試圖自殺,現場也是遭遇到大規模圍觀人群。持續一段時間後,人群中開始有人喊“跳啊”(Jump),馬上有人迎合道“(這麼久不跳)沒勁!”(That’s awful!))就這樣,在人群七嘴八舌的慫恿下,迪倫真的跳下身亡。李依依與迪倫雖然相隔半個地球,時隔八年,但兩起事件有著太多相似的地方。李依依是被診斷的抑鬱症患者,迪倫也罹患有心理疾病;兩人在試圖自殺時都處於心理混亂期;兩人都選擇了城市商業區高樓;兩人都處於狹窄都窗臺外沿,救援人員很難接近;兩人都在持續了較長一段時間;現場都聚集了大規模圍觀人群;兩人都受到了圍觀人群的自殺慫恿,並最終跳樓身亡。

可是,兩起相似的自殺慫恿並導致試圖自殺者跳樓身亡的事件中,圍觀的人群有什麼共同點呢?中國人 vs 美國人?中國社會 vs 美國社會?如果非要找出兩起事件現場圍觀人群有什麼共同點,那就是充其量都是正好經過或逛到商業區的普通人,既不是面目可憎的窮兇極惡之徒,也不是素質低下的道德敗壞傢伙,他們都是普通人,與你我沒有本質區別的普通人。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自殺慫恿”(Suicide baiting)現象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看是一個基於人性的普遍,甚至算得上普世的現象,它與道德沒有必然關係。

心理學家曼恩(Mann)曾經在1981年對此前15年來發生在美國社會的當眾自殺以及自殺未遂現象做了一個彙總比較研究。在21起有人群圍觀的跳樓自殺事件中,有10起發生了自殺慫恿,也就是說差不多一半發生了圍觀人群起鬨慫恿自殺的現象。進一步的分析研究發現,有兩個重要因素影響了是否發生自殺慫恿,一是夜幕降臨,二是大規模的圍觀人群。圍觀人群在300人以上,自殺慫恿發生的概率是300人以下的兩倍;下午6點之後自殺慫恿發生的概率是6點之前的4倍多。

注意,曼恩的研究裡,與自殺慫恿相關的兩個重要影響因素與人群構成都沒有什麼關係,夜幕降臨使圍觀人群面目模糊;而大規模人群則使置身其中的個體自我意識削弱。這兩個因素在社會心理學裡都與去個性化(deindividualization)有關。

普通人一旦置身於去個性化的社會情境,匿名再加上大規模人群,他就會被其他人的言行所吸引,不再能關注到自我。與此同時,自我意識削弱,在正常社會情境下能阻止自己不道德言行的理智感、恥辱感、羞愧感等等都趨向於失效,情境中只要有一個人示範出不道德的言行,那麼人群中就會激起大面積的響應。可以這麼說,去個性化的情境很容易喚起人性中暴力和侵犯性的一面,人們在不自覺中就輕易放縱人性之惡。自殺慫恿現象就是去個性化在圍觀跳樓自殺時的呈現。

在我看來,發生自殺慫恿現象不要輕易揮舞道德大棒,人性的軟弱和不自覺地放縱人性之惡,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警惕。如果現代文明的教化以及堅持理性沒有成為一種自覺,誰又能拍胸脯說自己就比跳樓圍觀現場自殺慫恿的人更道德?


唐映紅

女孩跳樓的根本原因是患有抑鬱症,很難從一些心理負擔中解脫出來,所以才有了跳樓輕生的衝動;這時候需要的別人的關愛和開導,而讓她看到的確實世人的冷漠、嘲諷、甚至是謾罵,不得不說,跟著起鬨和最後歡呼鼓掌的都是畜生,與殺人犯無疑。

孩子為什麼會患抑鬱症,據家長說與2016年9月被其班主任吳某厚猥褻有關。這個事雖說還沒有確切的證據,但可以看到一些當時調查的細節和不予立案的一些證據,說明事情確實發生,女孩的抑鬱症是否和此事有關,家長和宣傳部門各執一詞:家長說孩子一直很開朗,在受到班主任吳某厚猥褻後才有抑鬱症的;而慶陽宣傳部門解釋說李某奕是先患上抑鬱症之後才被其班主任吳某厚猥褻的,這個女孩原先就有抑鬱症,他們老師在照顧她的過程中沒把握住自己的行為,有些失度行為。

最後必須討伐一下無良的看客,你們只有拍照,發朋友圈,隨便起鬨的能力嗎?有沒有考慮過孩子和孩子家長內心的感受?有沒有在心裡默唸一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那些把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叢恿女孩跳樓,甚至在女孩跳樓瞬間還發出歡呼的畜生們,你們覺醒吧,否則會遭雷劈的!


大雷教育雜談

類似這種圍觀看熱鬧,不怕把事鬧大的新聞真不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無聊,無恥與下流的事,在人世也不可多得。記得前一段一個圍觀者在下邊叫好不過癮爬上樓去叫好,跳樓者沒跳成,最後他跳了。真成了,以害人的目的開始,以害己的結果告終。我希望所有圍觀叫好的人都得到與其相反的結果。

人心難測,看不透。在別人危難之時還要把自己的骯髒建立在別人的危難上。叫人看到的除了無恥就是殘忍。可生活中,我們卻可以看到一些人為了狗做出不可思議的舉動。愛狗沒錯,對人的冷漠,血腥,殘忍難理解了。雖然不是同一夥人,但作為一個時期的兩種現象,反差如此大,一定是什麼地方出毛病了。

是不是應該回回頭,補補“人血饅頭”這一課。既然提倡法制,法律也應該拿出手段,治治這種不人道的現象。否則,冷漠,無聊,無恥招搖過市,這種現象太可怕了。既然他們都是有人養,沒人教的種子,一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真的枉為人了。佛家講究因果報應,難道圍觀鼓掌者不怕惡運降臨自身嗎?


天太2

少女跳樓那天是6月20號,星期三上班期間;有正經工作,生活充實、三觀正常的好市民都在工作,不可能花4個半小時圍觀一個想跳樓的少女。圍觀者都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社會閒散人員

在這個場合下鼓掌加油的都是什麼人?有中介,有老頭老太太,有小混混,就是沒有正常的工農兵學商這種社會中堅力量;這種性質是什麼呢?我不可能指望在紅燈區找到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姑娘;我也不可能指望在深圳三和網吧度日的大神中找到卓爾不群的青年;所以在那些興致勃勃圍觀跳樓少女的人群中,我也不指望能找到熱愛生活三觀正確的人

,事實上,這幫人中間的確有很多不良分子。

誰的聲音大?肯定是青壯年的聲音最大。老人身體虛弱,就算起鬨,聲音也不會太響;聲音洪亮、中氣十足的青壯年在星期三不上班,還TMD去圍觀別人跳樓,這能是什麼好主兒麼?

這種貨色的意見,在正常生活中,我們都會存著幾分戒心甚至嗤之以鼻;因為我們知道這幫人不是良家子弟,更不會在意他們大放厥詞。這幫人有個精準的定義:「無業閒散人員」。

所以這件事裡,最讓人憋屈的事就是,如果這個姑娘能聽一聽三觀正經老司機的建議,如果能有一個手腕很硬的人幫她報復那個性騷擾的老師,如果有關部門沒有推諉塞責得過且過的懶政,如果姑娘在生命裡的最後幾個小時沒有聽這幫「無業閒散人員」的起鬨,那一切結果都不一樣。


任易

互聯網三類流氓:傻狍子、狗噴子、槓精,這三類人是最惡劣的人群,其中這些現場圍觀的人群就是傻狍和狗噴子的複合體,其實也都是一群底層的群體,自己的生活過得就是卑賤,但還全然不知,卻總想起鬨取樂,這些人群是群可憐的可惡份子。


這些人都是一個人時像個蟲子一樣被生活碾壓,而當一群人時就起鬨和圍攻,這就像一群暴民一樣,這些人就是低賦的下流人群,不管是對社會還是對親人都是垃圾流氓,愛心、責任心、道德都無法放在這些人身上,教育是不管用了,因為從小的教育、層次、家庭、基因遺傳都決定了這群人的天性,所以必需要嚴打這些人,群而不治則成賊。



這些原本都是底層的群體,以為圍觀起鬨是樂趣,但是自己沒有想到有一天自己的親人也可能遇到難事,看看現在那些喜歡圍觀的人群吧,你可以不幫助解決問題,但是卻垃圾般的起鬨,這些人簡止就是垃圾,一定要嚴打。


孫洪鶴

對於這個自殺事件,我上網仔細查看了信息,想要說幾點:

1

,做為家長,一定要自小給予孩子一種愛的教育,這樣孩子的性格才會陽光才會強大,才不容易成為壞人侵害的對象。

要儘可能地培養孩子的那種自信,並且要潛移默化地堅定孩子心中的父母對自己的愛的意識,讓她相信自己不是孤立的,對於外來的傷害,父母永遠是和自己站在一起的。

2,要自小給予孩子一種全面教育。

社會有美好的一面,也有醜惡的一面。

爸爸媽媽有時會溫柔,也有時會發脾氣,但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是不變的。

老師大多是為人很好的,可老師中也有品行不好的。做為學生,咱們遵守學校的規定和班裡的規定,但是對於一些個別老師的個別要求,完全可以拒絕,不要怕批評,人品好的老師不計較這些,圖謀不軌者不敢計較,就是計較,也可以公然反對,可以讓他請家長。這話自小讓孩子記下,就是:不找事、咱也不怕事!如果因為堅持正的,就是全班同學站在了你的對立面,你還有爸爸媽媽!就是全社會站在了你的對立面,你還有爸爸媽媽!

3.要自小注意培養孩子的自信精神。

這位19歲的少女,網上說因在校被老師騷擾導致精神抑鬱,一連受挫,形成了心理問題,其父親每個月都帶女兒來北京看病。

一般自信的孩子陽光不容易成為壞人侵害的對象。大凡容易被霸凌被欺負的孩子都有些懦弱或者依賴性強或者其它,這些表現實際上有一個共同點:缺乏自信。

自信可以給孩子一種無形的力量,讓她身上產生一種不可小覷的強大光環。


對於圍觀少女跳樓者鼓掌之人,我採取鄙視其行為和為人!這種人不值得我為之費時間和精神!我相信人性是有善有惡的,一味地鼓勵惡性的滋長,就等於為惡,如果我對他們說的太多,等於為這種惡性做了宣傳。

“快樂庭院”永遠鼓勵傳播正能量的事物和精神!

來自網絡的同類事件的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