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越劇趣味 四大名旦偷戲

越劇四大名旦

又稱"三花一娟",是指施銀花、趙瑞花、王杏花和姚水娟四人。"三花一娟"都是女子越劇"四工腔"時期的代表人物,對越劇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她們並稱為越劇的"四大名旦"。解放以後,越劇旦角後起之秀袁雪芬、傅全香、王文娟和戚雅仙以其戲路開闊、表演細膩動人而脫穎而出,成為越劇界的第二代“四大名旦”。


在日以下正文常生活中,誰與“偷”字掛鉤,就成為現代“婁阿鼠”,被人唾棄。而在戲曲界,一些前輩往往是“偷戲”的能手,為梨園留下了一串串佳話。今天給大家說說戲曲界的“偷戲”有心人——第二代越劇四大名旦的“偷戲”趣聞。

1、袁雪芬捅屏風偷戲

聽越劇趣味 四大名旦偷戲

袁雪芬

越劇改革家袁雪芬,1936 年初出茅廬,隨“四季春科班”在浙江蕭山演出。前臺老闆還請了兩位越劇前輩作為客師掛頭牌。

請來的旦角是號稱“先進名旦”的王杏花,與施銀花、趙瑞花並稱為“越劇三花”,很有名氣。她的戲路正,唱腔質樸,袁雪芬與王杏花同臺,零距離接觸王腔,感到十分新鮮,努力地學王杏花的唱腔身段。下了舞臺,總是偷偷地躲在“出將入相”的門簾後面,用手挑開一條縫專心致志地看戲,把王杏花的唱法、曲調、表演暗記心中。

有一次在舞臺旁的屏風上捅了個小洞“偷戲”,其它姐妹也學袁雪芬的樣子捅洞“偷戲”,結果屏風上出現了很多小洞,被師傅發現追根究底,大家都不響,師傅就命大家跪下要打“滿堂紅”。此時,袁雪芬站出來說:“是我第一個想的這個辦法,要打就打我。”就這樣,她“偷”到了王杏花的藝術,在此基礎上是創造了柔婉細膩、深沉流暢的袁派。

2、傅全香看白戲學藝

聽越劇趣味 四大名旦偷戲

傅全香

在越劇界,傅全香是赫赫有名的金嗓子,她唱得好,還得益於京劇名旦程硯秋。

1939 年,傅全香在上海大來劇場唱戲,程硯秋在更新舞臺演出,相隔很近。傅全香往往演開鑼戲,總是一卸妝就去看程師的戲。可是他的票價很貴,她是看不起的。誰知她的運氣好,更新舞臺有個木匠,也兼做大來劇場木匠活,他女兒喜歡唱越劇,很喜歡傅全香的戲。他聽說她要看程硯秋的京劇,便把她帶進三層樓的木匠間,坐在那裡偷偷看白戲。看的就是程派名劇《竇娥冤》。對於京戲,傅全香是隔行。可她一看程硯秋的戲,竟立刻著迷。

從此,一有機會就去,越看越著迷。特別對他那時高時低、時輕時重而又恰到好處的特殊的唱法,佩服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從入迷而崇拜,再從崇拜而自發地學習,解放後還拜師程硯秋。

3、王文娟扮“死人”學戲

聽越劇趣味 四大名旦偷戲

王文娟與丈夫孫道臨

在越劇《紅樓夢》中,領銜飾演林黛玉的王文娟,13 歲離鄉背井到上海學戲。為了向前輩老師學到藝術真諦,她還心甘情願扮演別人不願扮的“死人”。

從前演《梁祝哀史》:梁山伯死後,祝英臺弔孝哭靈,要有一個演員扮演已亡的梁山伯躺在靈堂內。當時著名的越劇演員支蘭芳飾演祝英臺,她在唱腔和表演方面,具有獨特的風格,王文娟為了把她的戲學到手,就自告奮勇地扮演躺在靈堂演“死”山伯,眯縫著眼睛,邊看邊聽邊記,看得仔細,聽得真切。可扮演“四九”的演員卻偏偏捉弄她,故意把她推推碰碰的,但是她一動也不敢動,一聲也不敢吭,耐著性子躺在那裡,把支蘭芳唱的“四工調”學到手。戲演完後,再記下精彩的東西,很受用。

以後一直學她的唱腔,林黛玉的唱腔也有支調的韻味。

4、戚雅仙為主角配戲

聽越劇趣味 四大名旦偷戲

凡是唱戲的人,都希望能站在舞臺中央唱主角。可是“越劇悲旦”戚雅仙卻心甘情願配角。

1941 年,14 歲的戚雅仙拜“越劇梅蘭芳”陶素蓮學戲,常常為師傅演的小姐配演丫鬟。1943 年春天,她的科班被上海大來劇場聘為演出班底,而掛頭牌的名角就是銳意進取的袁雪芬,16 歲的戚雅仙就能與袁雪芬同臺唱戲了。

往往袁雪芬演主角,她為袁雪芬配戲。如在《香妃》中,袁雪芬演香妃,她演丫鬟鸚鵡;《明月重圓夜》中,袁雪芬演姐姐慧珠,她配演妹妹慧玉。還在《人海飄航》等戲中當配角,近水樓臺先得月,耳濡目染學袁藝,學得有幾分相像,進步很快,在越劇觀眾中產生了影響,觀眾送給她“袁派小花旦”的雅號。以後她獨當一面,在袁派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實際,創造了樸實無華、深沉含蓄的戚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