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城:等待新生

商丘古城:等待新生

文丨葉然(方塘智庫區域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

“我貼在地面步行,不在雲端跳舞......先前的文化將變成一堆廢墟,最後變成一堆灰燼,但精神將在灰燼的上空迂迴盤旋。”

身為猶太人的世界名人、哲學家維特根斯坦在《文化與價值》中如是闡釋文化存在的價值。當有著文化記錄的實物與過去斷裂,文化之精神卻永遠揮之不去。貼在地面步行,與大地親密,雖不在雲端跳舞,卻也在雲端佇立,站成永恆的優雅。

維特根斯坦扼腕嘆息文化逐漸成為“不可再生能源”,但也依然最大程度地認同,越是久遠的文化與歷史,越將成為世世代代人們精神符號存在的典範,科研的源頭。文化之魅力,意在精神尚在——精神不倒,一切與文化有關的歷史見證物都將被重新喚醒。

清晨的太陽才剛剛出頭,於商丘車站搭乘一輛車,朝向古城駛去。河南商丘雖被認為是最繁忙的交通中轉站,然而,於清晨甦醒的這所城市卻顯得尤其安靜,偶然遇到步行的幾人,多是為了尋找胡辣湯與本地蒸餃的尋食者。這裡什麼都是新的,除了歷史是舊的。

車被停在商丘古城的城牆下。站在城牆下,抬頭望於城樓上,歷史便在這面城牆和這所城樓之上新舊交替地發生。朝代更迭,兵燹水患,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往昔繁華成了塵煙,四散而去。

圍牆而建的城河依然在堅守它歷史的使命,過去為護城而生,今日為護城而流。熙攘的城牆內,身穿現代服飾的小商小販在街道上你來我往地行走著,無章無序。論市井生活,這裡無他可比。在歷朝歷代的民間生活中,屬市井生活最為生活化,縱使它在歷史評價中被認作是去高端化的,粗鄙的,但它生活化的定位,始終給人親切的情感體驗。屬於商丘古城的現代生活便在每日的早晨開始。

商丘古城,一個屬於歷史和現代之間的名字,沒有開封的歷史感,亦沒有北京城的知名度。商丘古城的缺陷正是在此:它有何故事,又有何歷史,始終在名字當中無法一眼識別。

商丘古城,又稱歸德府城。這一名字卻並不被眾多的人所知曉。人們對商丘的認知,隨著當地對火文化的傳播,一度停留在燧人取火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很遠很遠的西方洪荒的地方,有一個國家,名字叫做遂明國。遂明國便為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

這個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實在遙遠的不可觸摸。時代越是久遠,歷史價值越是被珍視,然而,人們也總是容易對久遠的東西產生遺忘。商丘也是一座有著厚重歷史的古城,然而究竟哪個朝代最有代表性,卻總是不像開封那樣那麼清晰,更缺少一幅像《清明上河圖》那樣的經典作品,讓這座古城對四面來客形成持續的吸引力。

那麼,在此背景下,商丘古城正努力實現多元價值維度上的新生和復興。

1、厚重與繁華

“昔我遊宋中,唯梁孝王都......邑中九萬家,高棟昭通衢。舟車伴天下,主客多歡娛。”此詩為杜甫遊離商丘古城時所寫就,詩中道盡那時的文化與歷史。詩仙李白到此,亦為該地留詩一則:“舞影歌聲散綠池,空餘汴水東流海。”

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與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在現實與浪漫的不同語言中,將商丘古城的唐朝境況潑墨道盡。若論商丘古城的文化,不如從隋唐兩宋開始。如果說在這之前的朝代誕生了它,隋唐之後便孕育了它:不論它是張揚的繁華,還是卑微的謝幕。屬於這座古城的歷史與故事都於此剛剛開始。

說今天的商丘古城和商丘將向何處去,總是需要在歷史回望中尋找出路。

商丘古城被認作是“江淮屏障”,素有“兵家必爭、商賈雲集之所”的美譽。一如古人所評價的:“襟帶河濟,屏蔽淮徐,自古爭在中原,未有不以商丘為腰膂之地。”隋唐時期,商丘的繁華與近在咫尺的汴京有著同樣的繁華時代。大運河的通航,西到京師,南達江淮,北到幽燕,形成水上往來的交通網絡,使得糧、鹽、茶、絲商賈均聚集於此,這裡便成了那個時代的貨物集散地,成就了那時商丘的商業繁華,商業大都市這個聞名遐邇的稱號。

對於當時的隋朝來說,開通大運河的目的顯而易見,以便利的南北交通體系,促進南北政治、經濟交流。因此,便棄汴水而選擇了睢水(通濟區),被大運河成就的商丘便成為了當時的東方重鎮。自此,交通要道的名號,也便產生,直至今天,商丘是全國交通要道的交通網絡體系依然不容忽視。商丘的交通網絡體系早已成為了連接全國各大重要城市的交通樞紐站。

然而,有“雞犬相聞”的市井生活和商賈雲集在此的繁華,終抵不過政治的煩擾與朝代的興盛衰落。唐朝的安史之亂對於盛唐而言,有著致命性的傷害。自此屬於唐朝的盛世時代便走向衰落,所波及的縣鎮無數。如果長安是皇家都城衰落的代表,那麼商丘古城便可成為地方由盛到衰的代表之一。市井生活的寫照由此開始。

唐朝大將張巡於安史之亂時期,為了保衛都城,與敵人打了史上罕見的最為慘烈的睢陽保衛戰。而戰爭的後果便也造成了古城十室九空的慘痛代價。

繁華的商業大都市短暫地謝下帷幕,而這段為期不短的沉寂歲月,成了商丘古城所繞不開的一段無法被遺忘的歷史時期。直至後來的宋太宗趙匡胤發軔於此,沉寂久時的古城方才逐漸甦醒。公元前1127年,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登基,建立南宋,南京應天府即今日的商丘古城。

明正德六年,古城重新修建。整座古城由磚城、城湖、城郭三部分構成,三位一體的古城構建,使得古城外圓內方,成一個巨大的古錢幣造型。這樣的古城設計,其思想源頭便是來自於當時的朝代特質,有著商丘作為華夏之邦,商品、商業、商文化發祥地的隱喻。

城牆周長為3.6公里,東西南北四座門。城內地勢為龜背形,建築多為四合院設計,與北京的四合院有著相似又不同的本地化特質。而根據風水中的五行相剋相生的說法,為防止金木相剋,古城的東西兩門相錯為一條街,成為中國古城中的唯一。直至今天,這條街便成為了人們進出古城的兩個旅遊進出口。

與古城衣襟相連的,自然有說不盡歷史繁華和滄桑的名人及故居。坐落於古城內,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學家侯方域的“壯悔堂”;城南古宋河邊,鐫刻著唐朝大書法家顏真卿手跡《八關齋會報德記》的八關齋。之於八關齋,有著諸人所不知的傳說故事發生於此,“月下老人”、“千里姻緣一線牽”等。“八齋”為佛教用語,在不殺生、不飲酒的前提下,有著佛教中所不能涉及的七情六慾,又稱“八戒”。八關齋內有一座八稜石幢,上面便是顏真卿的手記《八關齋會報德記》;位於八關齋對面的便是唐朝大將張巡的故居——張巡祠。

而最為壯觀和歷史罕見的,便是被後來發現的古城疊加的建築遺址。據記載,20世紀9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的華裔考古學家張光直從美國上世紀60年代的航拍照中發現了,在商丘古城和其西南部的方向,地下疊壓著數座古城遺蹟,從上到下依次為:明朝建立的歸德府城,宋代的應天府南京城,隋唐時代的宋州治所宋城,漢代梁國都睢陽城和西周宋國古城。疊加的順序成就了建築的歷史演變,也見證了這座百千之年的商丘歷史之變遷。

2、沉默與落後

如果一座古城,因為現狀而感慨,勢必會因為建築背後的歷史興衰而震撼。在建國以來,這座古城以歷史之名,賦予歷史遺蹟以不同名稱的事件,其名稱數量始終在刷新。2012年,因為其特殊的建築構造和特殊的地勢、特色突出的水利以及較高的文化品位,被國家水利部批准為國家水利風景區。

歷史並非在所有城市都會發生。所以,商丘古城是幸運的,它的幸運是歷史賦予的。之所以說它是幸運的,恰恰是相對不幸而言的。商丘的歷史延續到今天,商丘古城於國內和國際的名聲,卻逐漸成為了落榜後繼續奮發圖強的書生。書生目標明確,然在奮發圖強的路上因缺少指路人,而迷茫又努力地奮鬥著。歷經滄桑的古城,一直默默地守候著幾經枯榮的中原交通之要道——商丘,伴著日起又日落,挺立於歲月的風雨之中。

然而,今日的古城,對於尚處在發展期的商丘來說,其歷史文化和建築價值卻並沒有給人以驚豔的答案。古城之於商丘經濟發展來說,在一定程度上,其富含的文旅資源可稱為是浪費的。之所以形容為浪費,一如花木蘭文化符號之於虞城這座小城。在歷史、文化、建築層面上均未體現它於國內市場甚至國際市場的文旅以及商業價值。

被推薦至古城的友人們,在返程的路上無不特意告知於我,這座城的歷史底蘊未在蓬勃發展的全國甚至世界旅遊市場上突出重圍,實在令人匪夷所思。與商丘為鄰的面積不大的開封,在與其有著差異性的同時,又有著相似性的遺址疊加性的背景下,當開封“城摞城”奇觀的神秘面紗被層層撩開,商丘古城的奇觀依然被紗簾遮掩。

城市遺址的疊加,即城市文明的疊加。商丘古城與開封的最大不同便是,因為它面積的不同,而成就了一部中華民族更替史。一座不同的古城,便意味著一種歷史語言。差異化發展,是所有古城語境下的完全不同的發展之路。

目前的商丘古城,已在重修狀態,古城部分區域一片狼藉背後,是對過去古城商業繁華的期待。然而,在期待之下,屬於古城開發和古城歷史文化復興的問題,依然存在。牽絆古城繁華的或許不是古城本身,而是不知所措的發展迷茫。

對於商丘古城來說,它的資源開發尚處於萌芽狀態。在到過古城之後,體驗而來的感受,大致可有幾個方面。

古城的運營、管理存在嚴重的弊端。對於身在異鄉旅遊的人來說,視覺是排在第一位的。然而,商丘古城在視覺上,卻有著區別於鳳凰古城、麗江古城等最大差距的視覺衝擊。無秩序的小型車輛及因不雅的人為行為而導致的地面環境問題較為突出。這對於人的體驗有著極大的傷害性。

市場意識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古城的開發和管理。對於今天的旅遊和開發環境來說。沒有市場意識,便意味著沒有發展經濟的意識。在市場意識下,政企合作,政府牽線搭橋、企業開發運營和管理,職權明確,責任到位,是營造文化古城綠色環境和運營順暢的最大前提。

城市小農意識依然揮之不去。小農意識的存在對於古城營造更開放的發展格局和創新體系有著阻礙作用。最大的表現特點是,無法將無形文化和實體建築文化融合為一體,從而構建井然有序的環境,對於古城整體的品質提升有損害。

基於古城這個有著天然優勢的社會文化空間,缺少核心產業和產業鏈。行走於古城內,並沒有突出的本土化的美食或者文化行為活動。

除卻核心產業之外,其基礎設施依然有待提升。當然,一切所有美好的期待都將在古城修建完畢後,可以看到古城的華麗變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