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城:等待新生

商丘古城:等待新生

文丨叶然(方塘智库区域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先前的文化将变成一堆废墟,最后变成一堆灰烬,但精神将在灰烬的上空迂回盘旋。”

身为犹太人的世界名人、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文化与价值》中如是阐释文化存在的价值。当有着文化记录的实物与过去断裂,文化之精神却永远挥之不去。贴在地面步行,与大地亲密,虽不在云端跳舞,却也在云端伫立,站成永恒的优雅。

维特根斯坦扼腕叹息文化逐渐成为“不可再生能源”,但也依然最大程度地认同,越是久远的文化与历史,越将成为世世代代人们精神符号存在的典范,科研的源头。文化之魅力,意在精神尚在——精神不倒,一切与文化有关的历史见证物都将被重新唤醒。

清晨的太阳才刚刚出头,于商丘车站搭乘一辆车,朝向古城驶去。河南商丘虽被认为是最繁忙的交通中转站,然而,于清晨苏醒的这所城市却显得尤其安静,偶然遇到步行的几人,多是为了寻找胡辣汤与本地蒸饺的寻食者。这里什么都是新的,除了历史是旧的。

车被停在商丘古城的城墙下。站在城墙下,抬头望于城楼上,历史便在这面城墙和这所城楼之上新旧交替地发生。朝代更迭,兵燹水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往昔繁华成了尘烟,四散而去。

围墙而建的城河依然在坚守它历史的使命,过去为护城而生,今日为护城而流。熙攘的城墙内,身穿现代服饰的小商小贩在街道上你来我往地行走着,无章无序。论市井生活,这里无他可比。在历朝历代的民间生活中,属市井生活最为生活化,纵使它在历史评价中被认作是去高端化的,粗鄙的,但它生活化的定位,始终给人亲切的情感体验。属于商丘古城的现代生活便在每日的早晨开始。

商丘古城,一个属于历史和现代之间的名字,没有开封的历史感,亦没有北京城的知名度。商丘古城的缺陷正是在此:它有何故事,又有何历史,始终在名字当中无法一眼识别。

商丘古城,又称归德府城。这一名字却并不被众多的人所知晓。人们对商丘的认知,随着当地对火文化的传播,一度停留在燧人取火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很远很远的西方洪荒的地方,有一个国家,名字叫做遂明国。遂明国便为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

这个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实在遥远的不可触摸。时代越是久远,历史价值越是被珍视,然而,人们也总是容易对久远的东西产生遗忘。商丘也是一座有着厚重历史的古城,然而究竟哪个朝代最有代表性,却总是不像开封那样那么清晰,更缺少一幅像《清明上河图》那样的经典作品,让这座古城对四面来客形成持续的吸引力。

那么,在此背景下,商丘古城正努力实现多元价值维度上的新生和复兴。

1、厚重与繁华

“昔我游宋中,唯梁孝王都......邑中九万家,高栋昭通衢。舟车伴天下,主客多欢娱。”此诗为杜甫游离商丘古城时所写就,诗中道尽那时的文化与历史。诗仙李白到此,亦为该地留诗一则:“舞影歌声散绿池,空余汴水东流海。”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与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现实与浪漫的不同语言中,将商丘古城的唐朝境况泼墨道尽。若论商丘古城的文化,不如从隋唐两宋开始。如果说在这之前的朝代诞生了它,隋唐之后便孕育了它:不论它是张扬的繁华,还是卑微的谢幕。属于这座古城的历史与故事都于此刚刚开始。

说今天的商丘古城和商丘将向何处去,总是需要在历史回望中寻找出路。

商丘古城被认作是“江淮屏障”,素有“兵家必争、商贾云集之所”的美誉。一如古人所评价的:“襟带河济,屏蔽淮徐,自古争在中原,未有不以商丘为腰膂之地。”隋唐时期,商丘的繁华与近在咫尺的汴京有着同样的繁华时代。大运河的通航,西到京师,南达江淮,北到幽燕,形成水上往来的交通网络,使得粮、盐、茶、丝商贾均聚集于此,这里便成了那个时代的货物集散地,成就了那时商丘的商业繁华,商业大都市这个闻名遐迩的称号。

对于当时的隋朝来说,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显而易见,以便利的南北交通体系,促进南北政治、经济交流。因此,便弃汴水而选择了睢水(通济区),被大运河成就的商丘便成为了当时的东方重镇。自此,交通要道的名号,也便产生,直至今天,商丘是全国交通要道的交通网络体系依然不容忽视。商丘的交通网络体系早已成为了连接全国各大重要城市的交通枢纽站。

然而,有“鸡犬相闻”的市井生活和商贾云集在此的繁华,终抵不过政治的烦扰与朝代的兴盛衰落。唐朝的安史之乱对于盛唐而言,有着致命性的伤害。自此属于唐朝的盛世时代便走向衰落,所波及的县镇无数。如果长安是皇家都城衰落的代表,那么商丘古城便可成为地方由盛到衰的代表之一。市井生活的写照由此开始。

唐朝大将张巡于安史之乱时期,为了保卫都城,与敌人打了史上罕见的最为惨烈的睢阳保卫战。而战争的后果便也造成了古城十室九空的惨痛代价。

繁华的商业大都市短暂地谢下帷幕,而这段为期不短的沉寂岁月,成了商丘古城所绕不开的一段无法被遗忘的历史时期。直至后来的宋太宗赵匡胤发轫于此,沉寂久时的古城方才逐渐苏醒。公元前1127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登基,建立南宋,南京应天府即今日的商丘古城。

明正德六年,古城重新修建。整座古城由砖城、城湖、城郭三部分构成,三位一体的古城构建,使得古城外圆内方,成一个巨大的古钱币造型。这样的古城设计,其思想源头便是来自于当时的朝代特质,有着商丘作为华夏之邦,商品、商业、商文化发祥地的隐喻。

城墙周长为3.6公里,东西南北四座门。城内地势为龟背形,建筑多为四合院设计,与北京的四合院有着相似又不同的本地化特质。而根据风水中的五行相克相生的说法,为防止金木相克,古城的东西两门相错为一条街,成为中国古城中的唯一。直至今天,这条街便成为了人们进出古城的两个旅游进出口。

与古城衣襟相连的,自然有说不尽历史繁华和沧桑的名人及故居。坐落于古城内,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侯方域的“壮悔堂”;城南古宋河边,镌刻着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手迹《八关斋会报德记》的八关斋。之于八关斋,有着诸人所不知的传说故事发生于此,“月下老人”、“千里姻缘一线牵”等。“八斋”为佛教用语,在不杀生、不饮酒的前提下,有着佛教中所不能涉及的七情六欲,又称“八戒”。八关斋内有一座八棱石幢,上面便是颜真卿的手记《八关斋会报德记》;位于八关斋对面的便是唐朝大将张巡的故居——张巡祠。

而最为壮观和历史罕见的,便是被后来发现的古城叠加的建筑遗址。据记载,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华裔考古学家张光直从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航拍照中发现了,在商丘古城和其西南部的方向,地下叠压着数座古城遗迹,从上到下依次为:明朝建立的归德府城,宋代的应天府南京城,隋唐时代的宋州治所宋城,汉代梁国都睢阳城和西周宋国古城。叠加的顺序成就了建筑的历史演变,也见证了这座百千之年的商丘历史之变迁。

2、沉默与落后

如果一座古城,因为现状而感慨,势必会因为建筑背后的历史兴衰而震撼。在建国以来,这座古城以历史之名,赋予历史遗迹以不同名称的事件,其名称数量始终在刷新。2012年,因为其特殊的建筑构造和特殊的地势、特色突出的水利以及较高的文化品位,被国家水利部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历史并非在所有城市都会发生。所以,商丘古城是幸运的,它的幸运是历史赋予的。之所以说它是幸运的,恰恰是相对不幸而言的。商丘的历史延续到今天,商丘古城于国内和国际的名声,却逐渐成为了落榜后继续奋发图强的书生。书生目标明确,然在奋发图强的路上因缺少指路人,而迷茫又努力地奋斗着。历经沧桑的古城,一直默默地守候着几经枯荣的中原交通之要道——商丘,伴着日起又日落,挺立于岁月的风雨之中。

然而,今日的古城,对于尚处在发展期的商丘来说,其历史文化和建筑价值却并没有给人以惊艳的答案。古城之于商丘经济发展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其富含的文旅资源可称为是浪费的。之所以形容为浪费,一如花木兰文化符号之于虞城这座小城。在历史、文化、建筑层面上均未体现它于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的文旅以及商业价值。

被推荐至古城的友人们,在返程的路上无不特意告知于我,这座城的历史底蕴未在蓬勃发展的全国甚至世界旅游市场上突出重围,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与商丘为邻的面积不大的开封,在与其有着差异性的同时,又有着相似性的遗址叠加性的背景下,当开封“城摞城”奇观的神秘面纱被层层撩开,商丘古城的奇观依然被纱帘遮掩。

城市遗址的叠加,即城市文明的叠加。商丘古城与开封的最大不同便是,因为它面积的不同,而成就了一部中华民族更替史。一座不同的古城,便意味着一种历史语言。差异化发展,是所有古城语境下的完全不同的发展之路。

目前的商丘古城,已在重修状态,古城部分区域一片狼藉背后,是对过去古城商业繁华的期待。然而,在期待之下,属于古城开发和古城历史文化复兴的问题,依然存在。牵绊古城繁华的或许不是古城本身,而是不知所措的发展迷茫。

对于商丘古城来说,它的资源开发尚处于萌芽状态。在到过古城之后,体验而来的感受,大致可有几个方面。

古城的运营、管理存在严重的弊端。对于身在异乡旅游的人来说,视觉是排在第一位的。然而,商丘古城在视觉上,却有着区别于凤凰古城、丽江古城等最大差距的视觉冲击。无秩序的小型车辆及因不雅的人为行为而导致的地面环境问题较为突出。这对于人的体验有着极大的伤害性。

市场意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古城的开发和管理。对于今天的旅游和开发环境来说。没有市场意识,便意味着没有发展经济的意识。在市场意识下,政企合作,政府牵线搭桥、企业开发运营和管理,职权明确,责任到位,是营造文化古城绿色环境和运营顺畅的最大前提。

城市小农意识依然挥之不去。小农意识的存在对于古城营造更开放的发展格局和创新体系有着阻碍作用。最大的表现特点是,无法将无形文化和实体建筑文化融合为一体,从而构建井然有序的环境,对于古城整体的品质提升有损害。

基于古城这个有着天然优势的社会文化空间,缺少核心产业和产业链。行走于古城内,并没有突出的本土化的美食或者文化行为活动。

除却核心产业之外,其基础设施依然有待提升。当然,一切所有美好的期待都将在古城修建完毕后,可以看到古城的华丽变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