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種在心底的不僅僅是拉麵

第一次知道甘肅是因為甘草。

很小時候母親總會在中藥渣裡挑出一截一截的略黃的“小棍子”給我,初始嚼著雖然還帶有藥的苦味,絲絲綿綿的慢慢地嚼出一絲甘甜,夏天裡父親也在煮涼茶熬過的渣裡找出甘草,一股涼茶的清爽甘甜縱是經久不散。後來二哥從部隊退伍被聘為大隊的赤腳醫生,有一次他從藥櫃中拿了兩片原味的甘草給我,那時真覺得那清涼甘甜就是人間美味了,他還不忘告訴我,那是很遠的地方甘肅產的,自此就記住了甘肅的甘甜。儘管後來知道,甘肅出處並非甘草而得名(因甘州和肅州),但我還是固執地以為:甘肅就是因為甘草名,自此種下了遙遠的甘甜。

上世紀80年代初,我接觸到一本雜誌《讀者文摘》(後來改為《讀者》),一讀就上了癮,後來期期不拉地品完這“心靈雞湯”,那時也是風靡國人的“心靈讀本”。從《讀者》知道了蘭州,知道了祖國的心臟位置,從地圖上比劃蘭州,實在有些遙遠,但《讀者》卻將我與蘭州的距離猛然拉近了許多。

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中國的各個城市冒出很多“蘭州拉麵館”,上海有餐食的大街小巷,空氣裡瀰漫著濃濃的牛羊肉羶氣,我偶爾進去來一碗,卻怎麼也品不出西北人那份淋漓盡致,儘管現在又悄悄地改名為“蘭州牛肉麵”,但還是鮮有光顧。

這次去西藏特意繞道蘭州,潛意識裡不知是為了童年的那股甘甜還是“心靈雞湯”,結果到最後留給我的就只有品那碗“拉麵”的時間了。去蘭州前,先普及了一下“蘭州拉麵”,它竟然與北京烤鴨天津狗不理包子齊名,為中華第一面,也瞭解了拉麵第一人“馬保子”,知道它的“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來了一碗,喝得確實是滿頭大汗,不知這算不算“淋漓盡致”?

在蘭州,只是路過,第一印象是從機場往市區兩旁滿目瘡痍的溝溝壑壑寸草不生,似乎捏上一把黃土就會冒煙,而輾轉找到的蘭州牛肉拉麵是不是正宗?不管咋樣,我還是滋滋有味地將湯都喝光了!巧的是後來在西藏的司機師傅就是甘肅的,在西藏的10多天裡,他們吃蘭州拉麵時我還是堅持不吃,為的是不破壞已植入心底的“牛肉拉麵”原產地的那股原味。

蘭州,種在心底的不僅僅是拉麵

蘭州,種在心底的不僅僅是拉麵

蘭州,種在心底的不僅僅是拉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