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子嶺,固守著那棵老梧桐

家鄉螞蟻子嶺腳下一平緩高地,矗立一棵高大的梧桐樹,它四周是雨傘般的油茶樹三三兩兩撐在一片茅草荊棘裡,一條長滿野草的小道彎彎曲曲地從中穿過,而在小路的兩旁遠遠近近地分佈著三米來深的地窖。每年的夏秋時節,梧桐鬱鬱蔥蔥綠葉遮天,地上桎木叢生冬茅茂盛,地窖口被瘋長的野草隱蓋,荊棘肆無忌憚地攀上油茶樹,傳說草叢裡蛇蟲出沒,使得這裡人跡罕至,鮮有人從此路過,而對於孩提時的我們,這可是天然的遊戲地,放學後會在這“捉特務”一番,玩得一個個灰頭土臉,手腳掛彩回家,輕則被大人訓斥一頓,重卻要捱上幾板子,警告我們不能涉足此地,告誡我們誰誰被蛇咬了,誰誰掉進了地窖摔傷了,幾天才找到,要不是還有些丟棄的蕃薯準得餓死,嚇得我們好長一段時間都不敢再去。

陽光依舊天天將梧桐樹的影子從西搖到東,騎著水牛踩過從梧桐葉縫隙漏下的晨曦,捉放蜻蜓在夕陽的桔紅裡,坐等落日牽著梧桐樹的身影爬上高岸下村莊的院牆,漫過屋頂的瓦片,飛快地丟在風裡沒了蹤影。看梧桐的第一片落葉染秋黃,聽草枯萎蟲眠不再“知了”,守盡梧桐樹杈上的倦鳥銜落日歸巢,幾番秋風,幾度寒雨,茅草入泥枯葉鋪地,視野一下子變得開闊了,就這樣春漲秋落,榮枯更替,這片高地也就熱鬧起來,家家都會清理地窖等待蕃薯入窖。拔盡窖口周邊已乾枯的雜草,一根枝條攪掉窖口的蛛網,入窖前,接長繩放籮筐到洞裡,七上八下地攪動裡面的空氣,點燃一干草往窖裡扔,試試裡面氧氣充足後,架一竹梯就可以入窖清掃了,裡面或是幾個遺留的乾癟的蕃薯,或樹枝枯草,噁心時會遇上幾隻癩蛤蟆。下到地窖,喜歡撿那泛黃的梧桐落葉,潮潮的裹著年少的心事,又喜歡拿卷卷的潮葉平展開對著陽光,將心事曬乾。蕃薯挖好回家,部分刨絲刨片曬乾,部分放在家裡陰涼處以備平時煮稀飯蒸熟吃,其餘的即可儲藏在地窖裡,窖口小,有一籮筐大小,下到三米來深的窖底可又是另一番天地,下面寬敞,直徑有二米左右,窖口旁邊有一兩米高,窖外乾燥,涼風颼颼;窖內溼潤,暖意融融。記得我家是沒有地窖的,後來才在屋子後挖了一個平窖,也儲存了幾年,但過於潮溼,不如這高地的豎窖儲藏效果,常常與別家拼窖,幾戶人家將挑揀過的蕃薯各碼一角,暗地裡會比比擺放的高度,因為蕃薯是我們農村的第二口糧,平時吃的是“蕃薯絲或丁飯”。有時父親會扛著竹梯,帶我趟著露水,扒開覆蓋窖口斗笠上的梧桐落葉,下地窖整理蕃薯,以防爛窖。父親會先挑一個給我,坐在梧桐樹下軟軟的厚厚的枯葉上,和著陽光美美的享用著它的甘甜,任陽光隨父親圓圓的下到窖底。

幾聲雷聲,萬物逐漸甦醒,梧桐灰褐色的枝條在幾場春雨後泛綠,枝節處在慢慢膨脹,終於有一天,梧桐嫩葉一片片嘣了出來,陽光溫暖起來,父親從地窖裡挑出一擔下到早已平整好的地裡,週而復始地蕃薯又要發芽,開啟了新的一輪生命週期,當梧桐樹枝繁葉茂時,這個熱鬧了一秋冬的地窖地又逐漸沉寂起來。

如今,老家那棵梧桐樹依然守在家鄉的四季裡,而它下面的地窖早已荒廢,蕃薯也已退出口糧的地位,而今卻已成了餐桌上的稀罕物。

螞蟻子嶺,固守著那棵老梧桐

螞蟻子嶺,固守著那棵老梧桐

螞蟻子嶺,固守著那棵老梧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