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個編輯運營的981個公衆號,38億天價賣給一家農藥企業

來源 :國際金融報、中國基金報

50個編輯運營的981個公眾號,38億天價賣給一家農藥企業

對於上述迷霧重重的併購,上交所也表示出了不解,並對瀚葉股份發出了問詢函。

推遲答覆近三週後,瀚葉股份終於打算給市場一個交代。

6月8日下午,瀚葉股份在上交所召開了重大資產重組媒體說明會,對市場的疑惑進行了回應。

50個編輯運營的981個公眾號,38億天價賣給一家農藥企業

50個編輯運營的981個公眾號,38億天價賣給一家農藥企業

憑藉著流量資源優勢,量子云以廣告變現的方式實現收入,包括移動互聯網推廣和騰訊社交廣告。

2016-2017年,量子云的收入分別為1.32億元、2.3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0.87億元、1.53億元。

能夠發現,量子云的淨利率約為66%,兩年內的收入增速和淨利潤增速均超過了75%,呈快速上漲的趨勢。

50個編輯運營的981個公眾號,38億天價賣給一家農藥企業

此外,2018-2022年,量子云的預測淨利潤數分別為2.66億元、4.13億元、5.19億元、6.01億元和6.5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重組預案中量子云還未做出業績承諾。

估值是否合理

在此次併購重組案中,備受爭議的是量子云的估值。據悉,本次交易採用收益法對量子云進行評估,預估值為38億元,增值率高達28.19倍。

從2014年2月誕生至今,量子云成立僅四年的時間。

2016年,量子云開始引入外部投資者。2016年8-11月,量子云創始股東李炯、鄭紅燕通過兩人共同持有的多米投資,將量子云資產包85%股權轉讓給漿果晨曦,當時量子云整體估值為3億元。

2017年3月,由於資金需求,漿果晨曦將所持有的量子云部分股權轉讓給金華績優和績優悅泉。此次股權轉讓之時,量子云的整體估值上升至6億元,是以量子云2016年全年利潤及2017年1-2月已實現利潤為基礎,參照互聯網公司10-15倍PE的市場估值協商確定。

2017年6月,漿果晨曦將其持有的量子云資產包0.90%、0.10%股權分別以1800萬元、200萬元價格轉讓給眾暉銘行和張超,整體估值為20億元,是以2017年1-5月已實現利潤及全年預估利潤為基礎,參照互聯網公司10-15倍PE的市場估值協商確定。

2018年4月,李炯將其持有的量子云15.00%股權以3億元價格轉讓給紀衛寧,估值仍為20億元。

但此後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為什麼量子云的估值就幾乎翻了一倍?為什麼創始人李炯還在併購前夕離開?

50個編輯運營的981個公眾號,38億天價賣給一家農藥企業

對此,民生證券業務董事居韜解釋稱,李炯自2016年轉讓量子云 85%股權之後已經不再參與量子云的經營管理,僅作為股東保留了董事的職位。本次交易方案中,李炯由於個人原因,他不願意參加利潤對賭。此外,李炯15%股權退出,實際獲得了提前變現,並實現了投資的回報預期。

由於本次交易設置了一個差異化定價,不參與業績承諾股東獲得的估值是38億的70%(26.2億),再加上李炯提前變現因素,再做出25%的折讓,所以交易價格定為3億元,這是最後李炯最後退出估值較低的原因。

居韜表示,李炯在上市公司停牌籌劃重組期間,轉讓量子云股權,系出於他自身的職業發展、興趣愛好、風險收益等因素的綜合考慮。

未來發展

據悉,瀚葉股份原名“昇華拜克”,主營業務為農藥、獸藥等的生產和銷售。後因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低下,公司逐漸出售承載相關業務的子公司。

2017年3月,瀚葉股份以16億元收購成都炎龍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炎龍科技”)100%股權,進軍網絡遊戲行業。

目前,公司主要經營化工業務和遊戲業務。

根據2017年年報,炎龍科技的收入為2.37億元,佔總收入的比重為18%;歸母淨利潤為8640.82萬元,佔總歸母淨利潤的比重為33%。

2017年,量子云的收入為2.35億元,佔瀚葉股份收入的18%;淨利潤為1.53億元,佔瀚葉股份淨利潤的58%。

可以看出,如果成功併購量子云,量子云和炎龍科技將會是未來上市公司的主要淨利潤來源。

如果完成併購,瀚葉股份未來會如何發展?量子云和公司現有主營業務的協同作用具體體現在哪裡?

瀚葉股份副董事長兼總裁孫文秋表示,量子云與公司現有業務如遊戲、影視、綜藝等具有高度相關性,均專注於內容生產。在本次重組完成後,公司會進一步推進IP資源和營銷渠道的整合。

目前,瀚葉股份的子公司數舟數據專注於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主要為文化娛樂產業提供數據、輿情、營銷等多元化服務。而量子云擁有龐大的粉絲基礎,數舟數據將得到巨量的分析樣本,能夠完善和提升平臺的數據有效性、及時性;同時,藉助大數據平臺,量子云在未來的內容生產、粉絲運營等多個方面也將得到數據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