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村莊丨寧德赤溪:扶貧第一村的華麗轉身

不一樣的村莊丨寧德赤溪:扶貧第一村的華麗轉身

赤溪,寧德福鼎的一個畲族行政村。30多年前,這個閩東山坳裡的小鄉村還是木頭房子茅草屋子,村民吃的半是野菜,半是粗糧。沒曾想到的是一篇文章引發了一場“蝴蝶效應”,讓這個小村莊意外地站到了脫貧致富的舞臺中央,成了“中國扶貧第一村”。

不一样的村庄丨宁德赤溪:扶贫第一村的华丽转身

30多年過去了

奔小康路上的赤溪村

變成什麼模樣?

每年觀光旅遊的人數都在30萬以上,“中國扶貧第一村”成為赤溪的一塊燙金招牌。

不一样的村庄丨宁德赤溪:扶贫第一村的华丽转身不一样的村庄丨宁德赤溪:扶贫第一村的华丽转身

誰曾想到,就在三十幾年前,這裡還是一個偏僻的小山村,村民們靠砍柴換米度日,年純收入只有一百多元。

不一样的村庄丨宁德赤溪:扶贫第一村的华丽转身

任福鼎縣委宣傳科科長的王紹據是當年赤溪窮困的見證者。1984年,他到赤溪村採訪報道。瞭解到當地貧苦情況,王紹據寫了一篇《窮山村希望實行特殊政策治窮致富》的報告,寄給中央領導,希望國家能給予政策扶持。

不一样的村庄丨宁德赤溪:扶贫第一村的华丽转身

同年6月24號,《人民日報》頭版以讀者來信的形式刊發了王紹據的文章,並配發《關懷貧困地區的評論員文章》。

不一样的村庄丨宁德赤溪:扶贫第一村的华丽转身

同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幫助貧困地區儘快改變面貌的通知,後來又制訂《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全國規模的扶貧工作拉開大幕。赤溪村也因此成為“中國扶貧第一村”。

不一样的村庄丨宁德赤溪:扶贫第一村的华丽转身

1995年,赤溪下山溪自然村的22戶村民成為全省造福工程第一批整村搬遷的農戶。赤溪村其他12個自然村的350多戶村民,也陸續通過造福工程搬遷至新村,住進了磚瓦房。

不一样的村庄丨宁德赤溪:扶贫第一村的华丽转身

2003年之後,赤溪村引入生態旅遊,打造出漂流、蝴蝶園、真人CS、白茶體驗館、採摘等多個項目。

2010年,赤溪村又被確定為整村推進扶貧開發重點村,由省民族與宗教事務廳掛鉤幫扶三年。

不一样的村庄丨宁德赤溪:扶贫第一村的华丽转身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持續幫扶下,赤溪村道路寬了,水廠、電站、學校、衛生所等一座座設施也拔地而起,生活服務功能日臻完善。

數據顯示,2017年,赤溪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41元,是1984年的100倍;貧困人數從1984年的352戶減少到目前的2戶。如今的赤溪村已經是全國旅遊扶貧試點村、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中國最美休閒鄉村。

點擊視頻,觀看報道《不一樣的村莊丨寧德赤溪:扶貧第一村的華麗轉身》↓

不一样的村庄丨宁德赤溪:扶贫第一村的华丽转身不一样的村庄丨宁德赤溪:扶贫第一村的华丽转身
不一样的村庄丨宁德赤溪:扶贫第一村的华丽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