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關羽忠肝義膽,卻悲壯身亡?他是唯一讓曹操劉備孫權忌憚的人

探究關羽大意失荊州,累及身死的真正原因,不管是關羽性格的缺陷還是劉備集團無意或有意的戰略失策,這些都不是關羽身首異處的主要原因,而是次要原因。其主要原因還是關羽的清高,寧可以死明漢志,也不願為漢賊。換句話說,關羽的死不是天災而是人禍。這個人禍是曹操、孫權和劉備聯手製造出來。從關羽鎮守荊州的情形,就能窺視出這個人禍的必要性。反正一句話,漢壽亭侯關羽必須死。

荊州,戰略要地。自劉表死後,一直到關羽覆滅,荊州始終處於三足鼎立的局面。從最初劉備、劉琦和劉琮三分鼎足,赤壁之戰後劉備、曹操和孫權鼎足之勢。曹操佔有荊州北部的南陽郡全部和南郡、江夏郡的一部分;劉備據荊州南部的長沙郡、桂陽郡、零陵郡、武陵郡全部和江夏郡的一部分;孫權得南郡和江夏一部分。而後孫權和劉備對兩家的荊州歸屬進行調整後變成江夏、桂陽、長沙歸孫權,南郡、零陵、武陵歸劉備。這樣,關羽守荊州僅僅擁有半個南郡,一個零陵郡和一個武陵郡,整個荊州的三分之一左右。

戰神關羽忠肝義膽,卻悲壯身亡?他是唯一讓曹操劉備孫權忌憚的人

就這三分之一左右的荊州,卻同時讓曹操孫權劉備三人頭痛。

關羽佔據荊州,不僅能順流而下,攻佔孫屬荊州,攻打江東,讓孫權提心吊膽;還能沿江北上,征伐曹屬荊州,攻擊許昌,令曹操寢食難安。另外,關羽董督荊州,經濟落後,連軍民吃飯問題都解決不了,全要靠益州支援,成為劉備一大負擔。再說,關羽對劉備自封漢中王已表現出不滿。一句“漢中王封我何爵?”就可看出關羽的不滿與不屑早已溢於言表。

戰神關羽忠肝義膽,卻悲壯身亡?他是唯一讓曹操劉備孫權忌憚的人

在封建社會里,只有皇帝才有資格封王授爵;而作為王,豈有資格封爵。更何況劉備的漢中王還是自封,根本得不到東漢朝廷的認可。關羽對劉備自封王的不滿更是讓劉備左右為難:找個人替關羽鎮守荊州,讓關羽進四川,早晚鬧掰,關羽就是第二個荀彧,劉備則落下過河拆橋的惡名;讓關羽繼續坐鎮荊州,一不小心,關羽連人帶地盤全投奔到曹操的陣營中。畢竟,漢獻帝還被曹操供著。曹操明面上仍是東漢王朝的丞相,漢獻帝的代表。

戰神關羽忠肝義膽,卻悲壯身亡?他是唯一讓曹操劉備孫權忌憚的人

關羽一人,不僅讓曹操劉備孫權三方諸侯如坐針氈,更讓自己心煩意亂:跟隨劉備(自立漢中王),是漢賊;投靠曹操(挾天子封魏王),是漢賊;投降孫權(據江東不謀臣事),是漢賊;自立為王(被天下諸侯所不齒),是漢賊。一生以漢壽亭侯為榮,一生以匡扶漢室為任,一輩子最不想成為漢賊的關羽,可就是擺在面前條條道路都是通往漢賊之路。英勇驍戰,善於謀略的關羽被曹操孫權劉備所設的陰陽局套進了,根本就破解不了。唯一能破解的途徑,就是北伐中原,一路凱歌,剿滅曹操,扶持劉協,一統天下,以此彪炳史冊。然而,以關羽一人之能,以三分之一荊州之力,就要對抗曹操九州,無疑是以卵擊石,不自量力。既然鐵了心不做漢賊,便只有北伐一路,消滅曹操。關羽雖知道孤軍北伐的兇險,但為了不成為漢賊,有條件要上沒條件也要假裝有條件上。總之,關羽做好不成功便成仁的準備,才會有先前的大勝,而後的大敗。關羽之所以大敗,是因為有曹操派徐晃帶兵救援擊潰關羽,也有孫權讓呂蒙引兵入荊州截斷後路,更是有上庸守將劉封見死不救。就這樣,面對正面曹操,背面孫權,再加上劉備不救,縱使關羽再驍勇善戰,再善於謀略,照樣一敗塗地。

關羽之死,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