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一百零八將各懷鬼胎,一個女人卻改變武松命運,還送一套裝備

我們都知道,梁山好漢良莠不齊,表面上,他們稱兄道弟,其實內部派系林立,來自不同山頭,上梁山時間先後,還有個人對山頭貢獻等等,都是劃分身份的標識,雖然是做強盜,但強盜界也要分個三六九等。

大家來自五湖四海,三山五嶽,為了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這個共同的目標,共同匯聚到水泊梁山,理想是遠大的,但蛋糕是有限的,所以喝酒也要分醇淡,吃肉也要揀肥瘦,利益不同,就顯示出關係親疏。

因此,別看在一起都稱兄道弟,但好漢中間,真正能夠噓寒問暖,能夠彼此說心裡話的人並不多,晁蓋和宋江關係表面上好的沒法說,背後相互拆臺,吳用表面是宋江貼身智囊,但吳用也知道,自己只不過在關鍵時刻站對了隊而已,兩人之間根本沒有交心話。

至於其他人,李逵甘願死了也做宋江的小鬼,但他在宋江心中就是一件成手的殺器而已,王英和扈三娘雖是夫妻,但是強扭瓜得瓜,要說日久生情,那是鬼話,扈三孃家人被李逵所殺,整天和仇人在一個山寨共處,估計啥滋味唯有自知,朱仝被李逵殺了上司的兒子,逼的人家走投無路,總之,每個人之間都多少有些疙疙瘩瘩,雖然一口鍋裡攪和,但要說有多深感情,根本談不上。

水滸一百零八將各懷鬼胎,一個女人卻改變武松命運,還送一套裝備

唯有一個例外,就是孫二孃夫婦,尤其是孫二孃對武松自始至終關懷備至。

武松早年身世悽苦,很少感受到家庭溫暖,多年來都是生活在顛沛流離之中,直到十字坡客棧,孫二孃真情相待,武松這時候才有了家的感覺,才感受到人世間的溫暖。

武松一生歷經無數次驚濤駭浪,但要說最危險,莫過於大戰飛雲浦、血濺鴛鴦樓,一些列腥風血雨之後,倒在路旁,危在旦夕,幸虧孫二孃及時發現,救了他一命。

武松曾經被刺配,臉上留下金印,這種屈辱的符號,留在臉上,就是罪犯的明證,讓你無路可逃。當朝廷官府派人追捕武松來到十字坡客棧的時候,也是孫二孃瞞住差役,把武松化妝成"頭陀"摸樣,勸說武松去投奔二龍山。

水滸一百零八將各懷鬼胎,一個女人卻改變武松命運,還送一套裝備

可以說,如果沒有孫二孃,武松恐怕早就喪命了,是孫二孃的義氣和真心對待武松,武松才最終走上梁山,成為梁山好漢。因此,在梁山百單八好漢中,與武松關係最親密的人就是孫二孃,孫二孃也是唯一能真心對待武松的梁山英雄。

有些人,出乎狹隘思想,認為孫二孃關心武松,二人之間有些閃爍的曖昧情感,設法想從《水滸》字裡行間摳字眼,試圖來證明兩人關係不同尋常,其實這完全是一種以己度人心態。

個人覺得,武松和孫二孃之間自始至終是光明磊落,坦坦蕩蕩,孫二孃之所以特別關照武松,一方面是感於武松的俠義豪情,為人正直坦蕩,同時,孫二孃自己早年命運多舛的經歷,更容易激起心理共鳴,產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同情心。

而武松也對這份真摯友誼,倍加珍惜,這從一件事就可以看出來。

當初,孫二孃曾殺害一名路過頭陀僧,將他的衣服和兵器留了下來。孫二孃為何不管張青一再叮囑的三不殺約定,執意將一名遊方頭陀殺死,《水滸》中雖然沒有明言,但根據此前武松調戲孫二孃,引起她殺心那段經歷推理,很有可能這個頭陀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估計言語輕薄之類的,孫二孃才殺了他。

水滸一百零八將各懷鬼胎,一個女人卻改變武松命運,還送一套裝備

孫二孃將頭陀的的這身裝備送給武松,除了替武松隱藏身份外,有沒有其他用意呢?

當時,武松已經被仇恨矇蔽了心智,戾氣過重,孫二孃但又不便明說,所以不乏有勸他約束自我的用意。

從這個角度才能解釋的通,為何武松上了梁山後,本不再需要遮掩自己身份,為何還要一直以頭陀身份示人,自此後,打虎武松消失了,行者武松閃亮登場。畢竟武松不像魯智深,他扮作頭陀不過是臨時權宜之計,又沒正式受戒。

當然,武松不願意重新回到從前,估計還有家庭變故,玉孃的死,讓他徹底對家庭生活絕望,便索性以出家人身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