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和Adidas每年都要贊助那麼多球隊和球員,難道不虧本嗎?

昊昊粑粑50248542

商人永遠都會做最精明的打算,贊助不等同於扔錢。通過贊助而產生了巨大商業鏈,都是我們所不知道的。在Nike的

第四季度淨收入就達到11億美元,在Adidas的2017年淨收入就達到212億歐元,說一年營銷只有27億美元那是不可能的。下面簡單說一下品牌在贊助球隊和球員方面如何獲利的。

這兩家公司都是從產品的核心創建一種運動發展為多項全面運動品牌,在各個運動領域都有涉及並且力爭做到研發創新中的佼佼者。主要運營三個方面:運動鞋、運動服以及運動器材,這是他們收入主要來源。其中鞋類產品所佔的比例都是兩家最高的,其次就是運動服飾類。而他們從精準定位美國本土客戶需求到全球各國客戶需求路上越走越遠,其產品也是越做越大。

以一個品牌舉例:

目前耐克在全球擁有六大銷售區域,即北美、西歐、中東歐、大中華區、日本和新興市場。而北美是之前最主要的銷售收入地區,現在大中華區已經逐漸成為最主要的銷售收入地區之一,今年收入已經突破50億美元,而他們的總收入已經達到363.97億美元。

這兩家品牌對於贊助球星和球員他們的盈利模式

簽約潛力新人

因為體育運動是主要的行業之一,而市場上對於運動用品的需求量開始慢慢變大,並且這兩個品牌都能精準把握潮流趨勢和市場需求。比如籃球是體育最主要的運動之一,受眾群體也是體育方面最大客戶量之一,針對簽約球員研發簽名鞋等,刺激消費者購買球星用品等。還有就是運用體育市場團隊精準挖掘潛力新秀,以一個品牌為例:比如和當時大三學生喬丹簽約,推出了“Air Jordan"系列產品。另外簽約高爾夫新秀老虎伍茲,從此開啟了傳奇的職業生涯,給品牌帶來了巨大的效應。

贊助知名球隊

比如國家隊:中國、美國、法國、葡萄牙等隊,俱樂部:巴塞羅那、馬德里競技、阿森納等隊。

在贊助的這些球星裡,這兩個運動品牌都是站在了贊助商的最頂端,而他們贊助的俱樂部常年都是些強隊,而不僅僅是贊助,他們都持有這些球隊的股份,除了球衣和周邊商品外,球隊的運營使得他們從中分的一杯羹。

另外利用自己的知名度進行推廣,在某種程度上與重大賽事進行聯繫,在賽事的基礎上進行自身的推廣,省去支付給官方的推廣費從而達到推廣作用。而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北美地區的民眾選擇的運動品牌基本上就是這兩家。通過贊助球員和球隊來高量產出簽名鞋和球衣等,從而獲得巨大利潤。比如在2015年耐克依靠著籃球系列就獲得了300億美元的利潤值。所以說他們精準找到了代言人或者球隊,依靠球星和球隊的人氣來帶動推廣,進而獲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