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解放军进行80公里穿插是怎样计算时间的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根据解放军广州军区和第41军制定的作战方案,规定该军121师担负重要的高平以西穿插迂回任务,部队采取轻装徒步方式,于总攻发起后12小时内插到班庄、董赛、809高地地区,尔后立即攻歼班庄地区守敌,并以一部兵力抢占有利地形,构成对外正面,阻击原平之敌东援,师主力迅速向扣屯、高平方向发展进攻,协同本军123师和友邻第42军围歼高平之敌。

121师要穿插的这段路程直线距离约在33-37公里,算上山地系数则实际距离在80公里以上。沿途山高林密,沟深谷狭,河溪遍布,道路稀少,车辆无法跟进,只能用骡马和人力运输,越军还设有重重防线拦阻,任务非常艰巨。

对越反击战,解放军进行80公里穿插是怎样计算时间的

那么作战方案要求部队12小时穿插到位,究竟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

第41军参谋长李祝庆在战后留下了一些珍贵的总结材料,对此进行了解释。他认为由于长期脱离实战,缺乏经验,军师司令部有关人员在计算工作时间内容时考虑不细,对部队的作战能力估计过高。

如战前紧急搞了一个多月临战训练,各参战部队有针对性地结合本部队担任的战斗任务进行实装实弹战术演练。121师担任战役穿插任务,就重点进行了轻装走小路和山麓、反伏击、反袭击、打山垭口等训练,主抓以单兵和连以上单位的走、吃、住综合训练,从连到团都选择与战区相似地形进行20-60公里的实兵实装走、打演练。根据部队训练成绩,司令部进行综合考虑,计算执行穿插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121师所属步兵363团的训练成绩较好,徒步穿插演练时用16小时走了57公里,平均时速3-5公里,且有四分之三的行军时间是夜晚。据此,一位军领导认为,夜间时速有3-5公里,白天时速就能达到6-7公里。根据这个乐观估计,司令部工作人员制定了121师于12小时内穿插到位的作战方案。然而,对穿插中的山地特征、复杂环境、敌军阻击、陌生民情等必要因素却没有进行详细分析和慎重估计,只是按一次境内的训练数据就确定了部队穿插到位时限。

对越反击战,解放军进行80公里穿插是怎样计算时间的

那么实战结果又是怎样呢?1979年2月16日夜至17日凌晨,121师组织一部兵力秘密越境,经过战斗歼灭了边境当面的越军据点,撕开了口子。17日拂晓6时30分,121师主力通过突破口开始穿插。根据预定作战方案,要求该师在当日18时30分前插到班庄。然而路上困难重重,沿途地形非常复杂,地图上一厘米的距离实际上不知要绕几个弯,加上一些干部和参谋人员识图用图能力差,造成部队走错路或迷路,不少人员掉队,严重耽搁了时间。至当日18时30分,121师先头部队刚刚通过通农县城,只走了不到30公里,离目标还非常遥远,已无法按预定方案完成任务。

在后面的穿插过程中,121师各部迭遭越军阻击,为赶时间只能猛打猛冲,未能停下来肃清敌人,以致前边的过去了后边的又被拦打,遇袭战斗、流血牺牲、迷路失散时有发生,骡马后勤全部掉队,指战员们饥疲交加,只能抬着伤员不顾一切向前跋涉,战斗场面非常悲壮。该师最早穿插到位的部队用了28小时,全师穿插到位则用了59小时,已超过战前规定时限的2-5倍,严重影响了战局发展。

对越反击战,解放军进行80公里穿插是怎样计算时间的

对于上述战前运筹和实战过程的鲜明反差,李祝庆参谋长在战后总结中用了一句话,发出了深深的感慨:可见主观背离客观是多么远啊!

总结经验教训,是为了修正错误,以利更好前行。在这次自卫反击战中,121师虽然遇到了严重困难,受到了很大损失,但其不畏牺牲,直面挑战,锐利刚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正是人民解放军的军魂象征,值得永远铭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