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清韻:簫

簫,它的名字天然帶著低溫,讓我忍不住揣度,手指觸碰的剎那,是不是如夜色一樣冰涼?甚至,還帶著露水的溼氣和草木的清苦?

樂器清韻:簫

明月映敦煌錄音花絮

許是因生於青青翠竹,長於山谷密林,簫音如卉木萋萋,樸質自然;又如泠泠月色,清越柔和;亦或松沉靜遠,如雨後山果落,林中草蟲鳴。在萬籟俱寂的夜晚,一曲簫音娓娓而來,似在講述一個纏綿悱惻的故事,不動聲色,卻給人以清幽的遐想,一種哀切感傷的情緒莫名地湧起,忍不住惆悵,忍不住嘆息。

樂器清韻:簫

攝影:小葉·不會修圖

三千流水三千恨,一簫一人一片天。簫是一個人的山高水長,一個人的靈魂獨舞。生平的快意恩仇、兒女情長,在遇到這清冷孤寂的樂器時,都化作了情意綿綿的音符。內心有多少波瀾壯闊,簫聲裡就有多少落寞悲涼。簫聲,原是要裹挾著夜間冷露的清涼,林中野花的清芬,和著嗚咽的泉鳴,從竹管中一節一節緩緩升起的。唯有如此,那簫聲才會格外飄逸出塵、空靈澄澈。

樂器清韻:簫

攝影:小葉·不會修圖

簫,在月下吹時才有意境。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風姿綽約的江南秋夜,將寒未寒之時,草木尚未凋謝枯萎,江水東流而去,悠長深遠。明月如畫,映入江中,隨著江面的顫動,那皓月也似在江中逡巡。此時簫聲響起,隔著水,隔著霧,似乎浸了月光,沾了水汽,高遠中透著幾許深邃,迷離中更添幾分惆悵。清代畫家費丹旭的《月下吹簫圖》是國畫中的珍品。畫中明月高懸,梅樹疏影橫斜,嶙峋的枝幹上綻放著零星幾點寒梅,江邊翠竹掩映,江面水霧迷濛。一位雍容典雅的仕女攜著婢女,怡然坐於草地之上吹奏洞簫,她雙目低垂,眼底似春水初生,靜謐中有盈盈不盡之意。

樂器清韻:簫

攝影:小葉·不會修圖

此刻的簫聲,情切切,意綿綿,任你是百鍊鋼,都會化為繞指柔。

而對於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楚霸王而言,垓下的簫聲更像是一曲淒涼的輓歌,充滿了英雄末路的況味。四面楚歌起,垓下簫聲訣。那一刻,也只有簫聲,才能道盡項王心底的蒼涼悲愴。肅穆、悽愴的簫聲飄蕩蔓延在空曠的夜空裡,在分別的時刻尤其催人淚下,更何況,此一別,天人永隔,黃泉路上不復相見。

夕陽西下,江面水寒。簫聲如咽,讓人柔腸百轉,縈念深深。那一聲聲,不像是吹奏而來,更像是嘆息出來的,甚至是哽咽出來的。簫管裡釋放出的淡淡憂傷,如耳邊的幽幽長嘆,如拂面而來的徐徐清風,輕輕悄悄地帶走人的心。簫聲傳遞的心緒,是傷,亦是美。

樂器清韻:簫

攝影:小葉·不會修圖

雖同為竹製樂器,簫卻與笛不同。笛聲清亮、歡暢,像脆生生的陽光,明媚鮮妍,牧童騎黃牛,橫吹短笛,是何等的悠然自在!簫聲卻沉鬱深遠、婉轉低迴,如素樸綿長的月光。玉簫吹斷且共酒,幽軒坐隱月照魂。簫是能讀懂人心的,它靜默溫婉,如在耳邊輕聲私語。心靈就在那時安靜下來,迴歸到生命本真的狀態。簫聲融匯在眾多的絲竹之音中,和婉清麗,如一位舞姿曼妙的女子,翩若驚鴻,矯若遊龍,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有美一人,清揚婉兮,令人動情,動心。

樂器清韻:簫

攝影:小葉·不會修圖

簫,是極美的。古人賦予它那麼多溫潤可人的名字:“瓊簫”“碧簫”“鳳簫”“玉參差”“紫雲簫”“鸞簫”……在古人心中,簫是仙界的樂器,它所奏出的,自然是超凡絕塵的“仙樂”。李賀筆下的神女“吹簫飲酒醉,結綬金絲裙”,杜牧“好伴羽人深洞去,月前秋聽玉參差”,更是把我們帶到了簫聲繚繞的仙境之中。

簫聲,如一束澄澈的月光,自天外而來,飄逸,空曠,潔淨,靈動,連接了天上與人間,溝通了前世和今生。

文中音樂《古風》來自瑞鳴新專輯《明月映敦煌》。古琴低緩飄渺,簫聲吹奏出蒼涼意境,抒發此世無知音的痛楚心聲。通透潤澤的玉石,擊打懸於架上的磬,如黯夜中環佩的迴響,在冷雨的淅瀝聲中,在燈盞明滅之時,展開悽清而奇詭的畫面。

樂器清韻:簫

明月映敦煌錄音花絮

這張專輯中的笛簫演奏者李娟是中國廣播民族樂團青年竹笛演奏家。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師從著名笛子演奏家戴亞教授學習,並獲得碩士學位。曾於2005年、2008年榮獲文化部主辦的政府獎——文華藝術院校獎;2005年圓滿完成以奧運為主題的世界巡演任務,受邀參加了中法藝術節等活動。2007年應邀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德國勃蘭登堡樂團合作《茉莉飄香》,廣受好評;曾多次在北京,山西等地成功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錄製發行多張風格各異的專輯。演奏成熟,不乏激情,細膩中飽含熱情,是一位極具潛質的青年演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